
“世界很大,又很小”(散文)
作者/张亚非
“世界很大,世界有时又很小”。这世间人与事得来的关系物语,充满了智慧与卓识。
见闻了亲历了某些时光,相遇在岁月里的拐角处总是那样的可遇不可求,可撞不可择,而一旦生发了不可思议的发生,着实让人一番感慨。
几年前,两个外省份的人,一个籍贯福建,另一人籍贯黑龙江。巧合的机缘让他们践行了此句慧言哲语。
说的是濉溪虎山路东侧路北,隔着一个门面的两家商铺,一个是福建人租下的门面,另一个相隔而做的是牡丹江商人。南方福建距此千里遥,北方牡丹江距此也是千里之外的远。加上隔着安徽省的县城濉溪,那地理概念上的相隔就是三千里。世界很大,世界又很小。商业世界竟在这里包容了三个省份——福建——安徽——黑龙江。想想就是一篇上佳的天合之作如梦令。
终归会有一天,“福建”商人和“牡丹江”商人只需迈出相向一小步,伸出两个省份人的五指,两只手便会紧紧地握在一起。
而如果某人,而某人又是安徽人,以文字的方式记述了这番奇巧趣事,那么,福建安徽黑龙江三个省份,此时此刻化远在天涯为近在咫尺的场景,岂不是更加令人心旷神怡?

故事就在我们眼前。
我们眼前要发生的故事,如何情景以至呢?
这一天,“牡丹江”走到铺外吆喝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的名字,叫他们过来吃点心。果然有两个孩童一大一小应声而入,只不过他俩是从“福建”的店铺里跑过来的。他们并不是“牡丹江”的孩子,他们是“福建”的孩子。
“牡丹江”一脸的诧异,问:两个小家伙有事吗?
“叔叔喊我们,我们就过来啦”,年龄大一些的哥哥说。
“牡丹江”说,我在喊我的孩娃,你俩听错了吧。
“叔叔,没听错,你先喊王朔,又喊王瑞,不是吗?我哥叫王朔,我是王瑞”。
话说眼前这两个娃,王朔,王瑞,他们是“福建”娃。
“牡丹江”彻彻底底震惊了!因为他的两个孩子,大的就叫王朔!小的就叫王瑞!
一门之隔两个省份的人,他们都有两个分别名叫“王朔”“王瑞”的娃。

“牡丹江”根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虽然他也知乎这俩小孩是隔铺为邻住着的,只是两家各忙各的生意,所以尽管咫尺相邻已二三百日计,竟也并不清楚邻家铺的孩子们姓啥名谁。
趁此机会核对一下王朔的“朔”和王瑞的“瑞”呗!
“牡丹江”这么想。
嗬!无半点含糊,姓和名都是一字不差!瞬间兴致大发的“牡丹江”又询问了一大一小两个孩子的年龄,进一步得知了“福建”大孩是10岁、“福建”小孩是6岁,居然又与自己的两个孩子同年同岁!
你看如何?算不算人在他乡异省的一段奇缘?
……。
不消说,从此“牡丹江商人”与“福建商人”在“安徽”地界上咫尺相邻的这里,庚续着一段人生友好交往与时俱进的佳话。
如此看来,这世间时空没有改变,地理没有改变,唯人的位置方能变换腾挪,这个世界孰大孰小的话语权,属于早行君、君行健,属于芸芸众生,属于过往的人们的纷呈演绎。


张亚非,大专学历,中国化工报特约记者,市首届作家记者联合会会员,发表作品散见于《淮北文艺》《江淮星光》《安徽日报》《安徽工人报》《人民民主报》《中国化工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淮北特辑)》等媒介。

党育:原名张党育生于1964年,内蒙古五原县糖厂下岗,喜欢文字,热爱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喜欢诵读,愿把美好与人分享。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三到五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1000~15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张馨予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