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名家韩瑛老师荐赏魏孝元老师的美文《朱老师家做客小记》「飘舞的剑」(2057辑)

我在朱文杰老师家里做客小记
朱文杰先生是我名副其实的良师益友,虽然我俩之间交往不多,交流甚少,年龄差异也较大,但我们的友谊非同寻常,回想起来却令我十分感动和自豪!

朱老师是省文史馆研究员,头衔颇多,为人豪爽侠义,谈笑风生,妙语连珠,文朋诗友遍布全国各地,走到哪儿身边都不离拥趸者和热心的粉丝。文品更是倍儿棒!他誉满古都西安,驰名文坛,是博览群书,学贯古今,著作等身的国家一级作家,知名诗人,又通音律,精器乐,擅绘画,说他学富五车,经纶满腹,才华横溢,精力过人,记忆超强,业绩非凡,绝非溢美之词。
五年前,我们在陕西的一个文学群里相遇,由于我爱评头品足的缘故,便斗胆对朱老师的作品连续做了多次赏析或简评,也许是"心有灵犀″吧,我们很快加上了微信。当他得知我家境并不看好,又爱藏书,且节衣缩食几十年,时有负债之困时,老师便向老伴夸了我写的评论如何如何,并跟她商议,决定邀我到他家做客,顺便带些喜欢的书回去。约定是当年七月的某日的四点前赶到家里,一并与在他家设宴招待的几位省内作家书画家聚会,我想这在数以万计的粉丝中,我受到的这种礼遇应该是绝无仅有的。遗憾的是那天班车误点,进城后又遇堵车,待我下午五点半赶到时他们刚送走客人不久,当我按响门玲时,老师正和夫人坐在客厅等候。只见茶几上摆好了各色水果和高档茶叶、香烟等,屋里屋外整洁安静。夫妇俩起身接过我背着的行囊,嫂夫人指引我先去洗手间擦把汗,接着老师又是让坐又是沏茶,并吩咐老伴利用现有的熟食,很快加工了两道热菜,招呼我用餐。这一见如故的场面和热情洋溢的初见,打消了我"城里人最忌讳陌生人进里屋″的顾虑与拘谨,反倒有了宾至如归的真实体验和亲切之感!

初见朱老师,留点小胡须的他给人以仙风道骨的气场和氛围,古稀有三的他,气色特好,古铜色的方脸庞并无老态,额头上爬着几条并不明显的皱文,睿智的目光,挺拔的身材,清亮的嗓音,说起老西安来如数家珍,口若悬河,正如他的《记忆老西安》,一街一巷,一物一景,名吃名店,名人名事,源头起落,攀根错节,细枝末节,条分缕析,在他的大脑中储存码放,头头是道,毫厘不爽。难怪读者称他是西安通,活地图,活名片。
却说那次登门拜访,我不仅如愿以偿,收获满满,而且受到了老师人格魅力的直接熏陶,对嫂夫人和朱老师的热情款待至今历历在目,感念恒久,尤其是翌日朱老师执意一直陪我送到城西客运站上车的慈爱形象永远难以忘怀。
朱老师为写作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进入金秋的他,其精神状态,不亚于年富力强的青年人,其创作潜力如汩汩泉水,昼夜不息,在第三卷(五、六册)《记忆老西安》问世之际,仅以此短文以记之,以表对老师大作圆满成功祝贺之情,并顺祝老师及家人们安泰康乐!
长武忠实读者:魏孝元
2022年7月1日

作者简介:魏孝元,网名:天涯比邻。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人,退休教师,文学爱好者。偶有散文、通讯等散见于省市县报刊。对诗词歌赋及曲艺类均有涉猎。近年来偏重于文学评论。散见于′《作家家园》、《文学在线》、《作家联盟》、《乡土文学通讯》等十多种文学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