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鹿河游记 文/任迎春

三年间,因疫情之故,响应号召宅家,没有出去玩过。如今虽解封,但仍然不敢远行。老友相约到辉县市山上玩玩。辉县景点很多,如,八里沟、关山、罗姐寨等等,去哪儿玩呢?电话商定,到比较近的“常村镇”附近转转罢。已是乎,第二天一早不到一小时车程就到了常村地界。再往前走,到拍石头镇松弓水有个黑鹿河风景很美,前几年我和家人曾去过一次,自感是一个避暑、游玩的好地方。稍作商量,我们驱车前往,一会儿就到了遂洞前(名红岩洞),稍事休息后,我们选了一家“农家乐”报上中午饭,即乘当地老乡的三轮车进洞。洞很低,这么焖热的天洞里面却很凉,要不三轮车师傅还穿着棉衣呢!眼看不清楚,只有耳朵听着三轮车师傅大声喊着“注意注意千万注意”“低头低头再低些”和脚下潺潺的流水声。忽然之间,眼前一亮,犹如到了世外桃园,一潭湖水出现在面前,果不其然,风景非常静雅旖旎。较几年前更加秀丽俊雅。据传说,相传三国鼎立时期,张飞带兵驻扎在拍石头张飞城附近,全体官兵无水解渴,此时有一黑鹿从山中飞奔而出,张飞见状拈弓搭箭便射,黒鹿中箭后未倒,继续飞奔前行,张飞在后拍马紧追不舍,直追至现在“黒鹿爷”庙处黒鹿消失不见,但黑廘身上的箭却插在地上,将箭拔出,一股清泉喷涌而出,形成了一泓清水(也就是现在的落丝潭),此潭清泉解决了张飞官兵们的饥渴之苦。事后,当地百姓便在落丝潭的上部源头修建一座庙宇,名曰:黒鹿庙。至今香烟缭绕,往来百姓甚众。
一九九八年三月,在原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同志(曾担任水电部副部长)的带领下,当地群众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凿通了一千多米长的红岩洞,汩汩清水从红岩洞流出。红岩洞不仅解决了山下群众吃水浇地的难题,而且为人们开通了一条通往黑鹿河景区的道路。群众赞曰“松品照人引贡水,郑道民心铸永和”,这刻在山石上的对联,是当地群众发自内心对郑永和同志的感激,同时也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心里。
沿络丝潭继续前行,艳阳高照,蓝天白云,风吹潭水,现层层涟漪。偶见野鸭掠过,一头栽进水里,三五成双成对,优雅凫水。岸边绿草茵茵,山花烂漫,野草莓红果点点如玛瑙珍珠,翠绿杏林如伞,杏子已经泛黄,一颗颗一串串很是诱人。坐在树下休息,有松鼠不时窜出觅食。微风吹拂,丝丝凉意,舒服极了。城里人现如今讲求吸氧养生,在这葱笼仙境里,足能解决人们的缺氧问题。黑廘河的秀美俊雅,我实在想不出用什么华丽辞藻来形容,但我觉得,松贡水络丝潭绿水青山,白云缭绕,杏林优雅,草地空气清新,实乃天然氧吧,实在太漂亮太迷人了。也许我的见解有失偏颇,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中饭休息时,胡诌打油诗一首作感,名《别有洞天黑鹿河》献丑。
诗曰:
山清水秀拍石坡,黑鹿献宝世传说。
陶公渊明桃花源,远逊葱茏仙景河。
战天斗地红岩洞,凿石牵流穿山过。
松品照人引贡水,郑道民心铸永和。
注: “松品照人引贡水,郑道民心铸永和”一句,是我引用了当地老百姓赞美老前辈郑永和老书记而凿刻在山石上的一副对联,在此谨作说明。


任迎春,网名:耘春一隅,河南林州人。曾在西藏察隅边防服役,退役转业后在河南新乡工作至退休。“风鸣梧桐”文学社诗友,喜欢散文诗歌。曾在小报上发表过一些豆腐块。作品散见于百度、军魂网、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