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录 像 》
作者/吉耀国(吉林)
我的叙事散文《照相》,在《大连文学》发表后,有朋友让我再写一篇“录像”的回忆录,我采纳了建议并欣然动笔。
我三十岁出头做了两年屯长,之后调至乡保险所和文化站。由于参加了工作的原因,早已脱离了外出私营照相的生意。其实那个时候的照相已经很普及了,就连偏僻闭塞的少数民族的地方,有的乡镇已经成立了照相馆,人们对照相不那么感到新奇了。

年代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录像行业先由城市兴起,继尔普及农村。无论谁人结婚,没有不录像的。刚开始,我也曾主持几场婚礼和生日庆典,充当过司仪的角色。后来考虑到年龄快奔花甲的人啦,就和做专业司仪的表弟杨殿学(艺名杨歌)说了想搞录像。说干就干,第二天由女婿开车去长春百脑汇商店,购买了一台近万元的录像机,回家后熟悉操作不几天就上阵了。

录像和照相大同小异,所区别的是画面的动态和静态。我有早年照相的基础,第一次上场就很顺手。农村的婚礼庆典人员大致由司仪、录像师、音响师和歌手等人组成。城市的庆典比农村多个灯光布置和照相师。这些人中属录像师最辛苦,起早录洞房和新郎穿衣,之后跟新郎去接新娘。到了新娘家还要录。上轿后一路上的车队和沿途的景观都不能放过。到了新郎家后下轿进屋坐福,程序也不少。最关健的还是典礼。舞台上的一对新人是主角。还要兼顾主持人和观众。庆典完了喜宴开始,新郎还要给娘家那头的客人点烟倒酒。吃完饭男方家人送女方家客人上车,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录上,马虎不得!录像师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也乐此不疲。

刚开始录像时在周边村屯和乡镇,后来延伸到外市县,诸如农安、长岭和梨树等县。接亲最远去过吉林省最北部的大安市。还有一次跨省去了黑龙江的肇源。在省城长春制作碟盘时,认识了一个婚庆公司的崔鑫,经他介绍后来经常去市里各大酒店录像。诸如长白山宾馆、高尔夫香鸭酒店、大鹅岛和大西洋等,有很多的酒店都记不清了。

录像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婚礼,老年人过生日录像的也很多。还有商企开业和升大学。我每录一场都有记录,有一年高潮录过一百零六场。录过的新郎倌有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和政府机关干部等,还有一位博士留学生。不管新郎是何等职务,对我这个录像师都十分热情和尊重,我对他们录像时的“导演”,他们无不言听计从。肩扛录像机十多个年头,走南闯北丰富了我的人生。
哈,我年轻时照相,年老时录像,生活很有意思。做为一名录像师,每人都有一张自己的名片。我的名片上写有一副对联,现抄写在后,作为本文的结尾吧一一
一机在手摄下夕阳晚景儿孙孝;(生日)
两腿不闲录成喜结良缘有情人。(结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