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我的感慨 ——唐牧
今天看了微友分享抖音关于《长津湖》及《弘扬中华诗词》现场直播,唐震老师以回溯历史、解读《谁是最爱的人》的场景,令人感动!
的确,当代一些作品,能与当年战地作家巍巍老师写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媲美的不多!
唐震老师流泪深情解读打动了全国无数观众的心!
《谁是最可爱的人》报告文学作品,其实早在我文革中学生时期,就已从语文课本里学过了。
观看抖音现场直播,一番心灵震撼、感慨之后,让我猛地记起,一次与本地年近八十的作家刘达刚老师曾经私下面对面点评交谈,我也感受颇深。
那次,也是我习惯性伴随刘达刚老师在黎河公园小坐,请教写作经验。
老师一番指点后,说:要写就要以作家巍巍老师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报告文学为榜样!别弄些短期新闻稿,过了时间则无效,别弄些时效性的文章,不耐看!别与网上一批不知天高地厚的、靠关系占用平台,拿些不食人间烟火飘浮在空中的抽象作派们攀比,写点真实的东西!当年创作组的年轻后生我都知道。前几年我眼睛视力那时还可以,看了都是以自我满足成就感的小诗类上刊!全是所谓靠旁门左道揽得一身、本地人认为“满身光环”有身份的人。却不见这些有过什么打动人心的如报告文学之类作品出现过,更谈不上来打动读者,那种现象不可取!现在文坛有点乱,你们业余作者出名难!你要写就写一点真实的,读了,能打动读者,不要追求虚名。但目前全是些仗着给定的职位身份人来敲定,我刘老头实话告诉你,我现在已经老了,当年出了些黄梅戏之类的东西,仅自作我收藏人生的记忆,该送人的,已送了,再没有了。
刘老师说,现在各地可能都是网罗一些抽象派的班底们,不食人间烟火的空洞者,相互浮夸点评推荐自己(门生、美女)后生们进入系统(好些人的身份,还是有争议的),上上刊,满足攀比阵势的心态。各省地创作组是否真实深入现实生活考察?即使有了,也只是些走马观花的。目前没有所谓身份的业余作者还很多呀,你是应该有所了解……
我告诉刘老师,身份无所谓了。自娱自乐,但也要留点东西。我经常去阅览室打发时间,发现现在刊载的文章比70年代末的逊色了。可惜你老兄眼睛视力不好,看不清了。我虽没有什么身份,即使弄出来的,还要找什么关系,早已领教了。当前的文坛乱象现状,就是这样的,谁也抹杀不了!
我认为文学,本来就是对历史追根溯源的再版写真演说!却变成了人为的利用政治偏见、戴着有色眼镜的树起“自我”标榜者的工具。
这,就是我以“鸡肋”自称的感慨
2022.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