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记
作者:王艳
看了一部电影《三城记》。好像是根据成龙父母的原型编剧,真实性为百分之九十。男女主角刘青云和汤唯的演技逼真而刻骨。
在那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通信设施还不发达。男女主角一而再,再而三的分离,他们就一次又一次的上演着生离和死别。不由想起林青霞和秦汉主演的《滚滚红尘》。离别的车站,章能才和沈韶华被人潮拥挤着,推搡着,从相拥到渐行渐远。迷糊了双眼的不只有泪,还有距离。谁都明白,此去经年,一别即是天涯,一别就是一生。唯有死死盯着对方将他记在心灵深处,恨不能将那一刻永恒。对方也挥尽全力招手,努力将自己定格在心上人的瞳孔之中。“终生的所有,也不惜换取刹那间阴阳的交流。”就像《乱世佳人》的世纪之吻,浸洇了几代人的美好遐想。
一别就不知道再会何期。所以才有了“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才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才有了“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也有了十里长亭、折柳送别,有了“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也有了十八里相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子飞翔在天上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就要远去啊,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啊,泪流纷纷如雨下……
现在通讯很及时,远隔重洋,一个视频,就能看到想见人的音容笑貌。所以分别不用那么凄凄艾艾,很难再有怦然心动的句子出现。文字终究没敌过数码,不是倒退,只是进程。
生活总在阴差阳错,日子也在来了又走,经历了又忘记的阡陌晨昏在汩汩流淌。崇敬的倪海厦大师在写完了《天纪》、《人纪》之后,天不假年,过早的离开了人世。但是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说,倪师并未辞世,他只是去了某个地方,编著他的《地纪》去了,因为涉及鬼道众生,下界考察也未可知,但愿如此!也或许是他的学生和追随者彼此的慰籍罢。无论在哪里,希望他一切安好。
几年前一位朋友的丈夫去世,我们去看望,她说,我相信除了人世间,地底下还有一个世界。也有吃有喝,有住处,有邻里。只是他们先去了那里,先为我们把一切安排妥当,再过几十年后,我们就会和他们团聚。这是我听过对死亡最完美的注解。再如果科技的发展,会把网络的一根线连接到那个世界呢,不是就更没有阴阳之隔了…
我们城市广场建筑的最高层为某款表高耸入云的一句广告词:“只在乎天长地久,不在乎曾经拥有”屹立了很多年。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过客,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配合着彼此上演着悲欢离合,登台谢幕。大浪淘沙不过沧海一粟,海上明月不过点点星河,或相濡以沫,或飞鸟与鱼,或十指紧扣,或从指缝溜走;只需停留七秒记忆,心安即是吾乡。来时珍惜,去时道一声珍重!

作者简介:王艳
大学本科学历。
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山西省女子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山西省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
《中国世纪采风组委会》临汾站副站长;
临汾市都市头条编辑部主任;
中国瑜伽联盟协会高级瑜伽导师;
临汾市第二届政协委员;
临汾市尧都区第一届政协委员;
临汾市作家协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