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作回眸30——心静自然凉
荣玉奇
近来,温度攀升,热浪滚滚,还不到七月份,居然出现了42℃的高温。那么除了开空调、吹电扇,还有什么降温的方式吗?其实,在没有空调和电扇的古代,他们是怎么降温的呢?曾经看到过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给我了启发,并因此写下一篇文章。今天重读这篇文章,仍然感觉有道理。其实,热与不热,不过是一种感受而已,如果你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也许就不感觉热了。
下面就是这篇文章:
心静自然凉
最近读到过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夏夜追凉》诗,是这样写的: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只是风。
你看,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一幅炎热夏夜的风景画: 两个文人雅土乘着皎洁的夜色,徜徉在村子里的池塘边,树叶沙沙,虫鸣声声,微风阵阵,月光下看着那池塘中盛开的荷花,随风起舞,婀娜多姿,自然是心中一片宁静,于是炎夏的闷热也就忘却了——由此,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静自然凉。
心静自然凉,应当说,这是一种境界,一旦进人这个境界,心里格外安静起来,也就不感到热了。如今在这个经济转型的时代,到处充斥着一种喧嚣和烦躁,各种“热”可谓是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在这样一种令人生畏、令人厌烦的境况下,寻找一方净土,还真是不易啊。于是我想到了读书,试想,在盛开着荷花的塘边树荫下,手捧一本唐诗或宋词,再慢慢品着一杯香茗, 朗朗吟诵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心中自然会别有一番情趣,这是任凭天气如何炎热,任凭周围如何喧闹,任凭花花绿绿的世界何等诱惑力,恐怕都会置之脑后不在话下的。可见,创造一种心境是何等的重要啊。愚以为,只要你静下心来读书,只要你执着地做学问,只要你醉心于一门技术, 只要你埋头于事业,只要你……都是可以进入一种境界的,有道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
(原载2009年7月2日《牛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