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上的"张二户"
文/加贝
学校让报三代从事教育的教育世家,其实我完全可以报的,但是我没报。因为跨越年代太久了,父亲又是最小的孩子,我家自古以来就是书香门第,耕读传家。爷爷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目标是要参加举人考试的,到民国科举制度废除了,就成了乡里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解放后我母亲高中毕业,在两个学校担任教师,因为优秀和那个时代人才也缺乏,兜兜转转,又到银行工作,父母结婚后,到了电机厂,成为一名机电工程师,到了我们这一代人,两个姐姐也是教师到退休,加上我,三代人没有脱离教育,脱离学习,和教育有着深深的缘。

小时候父亲告诉我们,我们的家庭祖祖辈辈是书香门第,那时候的家庭也非常的富足,当时地主是庄上第一,我们张家是庄上第二,不过我们是书香门第,耕读传家,教书育人,为人忠厚仁义,为乡里人称道。被叫做“张二户”。可见我们的民族历代都是民风淳朴、尊师重教。
父亲说,在清朝的时候,我的爷爷考中了秀才,接着是要进京考举人的,“三拜九叩72跪”面见皇帝的规矩都已经学会了,但是大清朝灭亡了。这件事让我们觉得有点搞笑。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一个人理想的破灭也是很让人痛心,从此以后,爷爷就一直教私塾。爸爸兄弟姊妹六个,都有文化,到了民国时期,我的三个伯伯,一个参加杨虎城的部队打日本鬼子牺牲了,另外两个伯伯在十七、八岁时因出天花相继去世,后来只剩下姑姑、大伯和最小的爸爸,在那个苦难深重的时代,爷爷只会读书、教书,就当了私塾先生,家道日渐中落,为了生存,最后家里的地就卖的只剩下了庄中心自己房屋附近的一点。爷爷奶奶早逝,30几年间经战乱解放,家里成分被划成了贫农,有时候大家也会笑着调侃,爷爷只会教书,不会种地、不擅经营,也是给家里做了贡献,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只是听起来颇为心酸。倘若和平年代国富民强,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又怎么会遭遇那么多苦难……

我一直对三拜九叩72跪,产生了很大的怀疑,怎么见个皇帝就那么多规矩,于是便上网查了查资料,或者是当时年纪小记错了,想想也是很搞笑。查了资料,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传统的礼德文化里面,其中有“三拜九叩”的庄严礼仪。长跪后两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为拜。重复三次,谓之三拜。连续三次一跪三叩首的礼节。清代最庄重的大礼,用于朝拜君王。关于72跪无从考证,或者是父亲记错了,只是那些清朝的这些事,想起来也颇为有趣,于是把它写了下来。

又一天在抖音上看到,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说外国人的贵族是传承血统的高贵,但是我们中国,和外国是不同的,能够活下来的都是名门望族。我们的祖先崇尚的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才是真正的高贵,最高境界的高贵。她永远传承在中华的血脉中。只要你够努力,够勤奋,什么时候都能出类拔萃,这也是让人很励志的,加油!
審核/大玉兒
复审/沈新培(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