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从钱王祠说开去》这些文字,是本人的一孔之见,泛泛之谈。人生这出戏,锣鼓采点,悲喜纵横,变幻无常。多少事求之不得,避之亦难。惟有心平气和,日子才云淡风轻。若不审时度势,身心实难鸟语花香。
王佐臣:二0二二年六月二十二日於上海桃浦家中书房
从钱王祠说开去
作者:王佐臣
记得少小,爷爷对我们这些子孙不止一次地说:宗族祖籍乃源于浙江,是钱王的后代。他还反复交待:自北宋初期,祖先交了吴越国王权后,各房随即忙不迭举家带口四作鸟散。一个个远走高飞,隐姓埋名,小心翼翼过着“官不睬,民不扰”的日子。其一:则是要让当时的大宋皇上安心,其二:更是为防日后滋生祸变及累及九族的血光之灾。
自北宋废了我吴越国制之后,钱王血脉各房人丁数百人,纷纷寻觅自己安身之命之处。就拿我家这一支来说吧,先隐居泰州,并把钱姓改成王姓,解甲归田度日一代又一代,后又迁移至杨州地区的宝应老城厢生活。如今跨江来到上海又有百年之久,等等。难怪老人要叮嘱子孙莫忘祖宗,一辈辈长者对后代口口相传“生前姓王,死后姓钱”故事。从前,听老人们交待这些遥远的家谱秘史,感觉比神话小人书中那内容还玄乎。随着自己年龄增长,阅历渐丰,方才知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人生可谓无奇不有,所以就见怪不怪了。人间事莫说相隔千年,就算发生在眼面前的常常也有“拿头掉尾”之窘境。人的一生往往“计划赶不赶娈化”,比比皆是,举不胜数。小时候,初闻自己乃吴越国王的直系子孙,觉得十分了不起,曾记否?头昂得比那公鸡还神气。一晃,人已老了,抚今忆昔,细细揣摸其实祖先在唐末乱世称王之前,也不过只是一介农人,或渔民而已!况且当今社会就算你是孔丘后人,秦皇汉武子孙,照样还不是要靠劳动吃饭,须家国天下为己任,凡事一腔热血,身体力行才能对社会有所奉献。再说我祖先钱镠,并非只一眛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不得不屈从现实,无奈向后梁称臣,并从后梁那里沿袭了吴越王称号、并获得诸道兵马都元帅等头衔。当后唐灭掉梁之后,我祖钱镠又向后唐上表奏折称臣,为的是继续在吴越国称王、以及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纵观钱王一面向中原朝庭称臣,一面则巩固自己的小朝廷。其府署不仅称朝廷、僚属称臣。而且还自立年号,共有天宝、宝大、宝正等三个年号,直到钱元瓘继位,才改用中原王朝的年号。同时历代钱王还自行与新罗、渤海等国往来,又给外邦行制册、加封爵,俨然以中原皇帝自居,不亦乐乎!由此可见,祖先们身逢乱世,不懈努力奋斗,意欲独霸江浙,又不想与北方屡屡替换的中央政府对抗。故而在烽火连天的当年,在政权濒繁更迭五代十国中,吴越国还算是个比较安定的地区。加上祖先钱镠修筑钱塘江石塘,又置都水营使,主管水利事业,专管治河筑堤,发展了太湖一带的圩田。通过这些利民的措施使吴越境内的农业生产,令其辖区人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吴越在强盛时,曾拥有13州疆域,包括现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福州市一带。
钱王祠,位于风光秀丽的柳岸闻莺公园西湖之畔。前些年听族人传言,凡钱王的各支后代,可凭家谱与钱王祠的管理处联系,届时可以参加由当地政府组织的祭典活动。于是我翻出了爷爷留下的老古董,发黄的线装楷书家谱。差上海政法大学的侄儿王怡冰联系了相关部门,继而得到通知,大典日期,为每年农历十八这一天。于是在前些年,我携弟弟,弟媳,侄儿,女婿等数人,一同驱车前往祖庙遗址瞻仰。然去了之后倍感五味杂陈,愈发难以言表了。首先,感谢当地人民政府与管理人员,钱王祠这天对外不售门票,谢绝游客参观,让我们各地的钱王后代自由进出。进入钱王祠正厅之后,古柏森森,老梅吐艳。案上香烛四举,鸡鸭、猪头、牛头、鲜果、以及各类供品层层摆放,厅前廊后旌旗飘飘,舞龙戏狮,人头攒动场面格外庄严,浩荡。吴越国钱氏三世五王塑像耸立,香烟袅绕。我穿梭於功德崇坊、东西殿堂、假山池塘,实地感受当年王宫之威严。所到之处,厅廊楼阁处处悬挂关于先祖相关的史迹文献。尤其领略了声、光、电的等高科技手法再现的"钱王修筑海塘",等历史场景时,倍觉古韵浓郁,兴趣盎然。随后步入后堂拾阶上藏书楼,总算看到了千年前唐王颁发的青铜《免死文书》,甚为惊喜。在南墙广告栏上,那密密麻麻家族各支分布图上,我找到了前往泰州的我们这一族的原始记录,这与我们家谱一一吻合。当时我不由悲喜交加,可惜常与我们唠叨“生前姓王,死后姓钱”的爷爷,却无缘目睹这一盛况了。讲解员有声有色地说:共和国的大科学家,大功臣钱学森先生是钱王三十三代的玄孙。我当场就问了馆内负责同志,钱学森为三十三代玄孙,可有凭据,他究竟是哪一支传承下来的后人?还有我们这些已经改了钱姓之人,如今算不算钱王直系后辈?结果一问三不知,此时,我后悔与纠结,像狂风涌动的西湖水一发不可收拾了。多少年寻祖,如今人就站在祖宗牌位前,却又好似远隔千重山,万重水。一句话,曾经心心念念最终还是坠落云里雾里,欲说还休。也许,这就是人生。也许,这更是每一家的寻根问祖疑难之处吧!
是呵!人生得与失,无非名与利。是王者后代也好,平民出身也罢,从此不必再纠结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功名利禄终究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荣华富贵得之不易,失之不难。因此说,芸芸众生,虽未必都能成为不计个人得失的圣贤,但为人处世起码还是不要把名利看得过重,不必终生为过眼云烟所累。铭祖训是好事,然妄自菲薄就会走向反面。当下社会有个怪象,一人出了名,就鸡犬升天,他不言语,也有人套近乎,为他寻根问祖,为他编造八杆子也打不到的光荣历史。自打去了钱王祠之后,心中坦然多了。虽说我是钱王后人,更是与天下万万千中国人一样都是炎黄子孙。这样,唯有这样才能坦然面对得失,凡事得之不喜,不狂,失之不悲,不惜,一切顺其自然,一生沉浮自如。个人觉得:这也许是迟到的领悟,一种难能可贵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思想境界。人生一世总要与祸福相伴,总会有得有失。能做到既不青睐富贵,不鄙弃寒门,平等博爱众生,就是超凡脱俗之人,一个活得自由自在之人。年已七十,我再也不会像从前的祖先与爷爷那样,口口相传“生前姓王,死后姓钱”之事了。只是要告诉后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珍惜光阴,热爱家国,致力奉献。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负红尘,不辱祖先。未了我想用当年去钱王祠,曾经荣登中国诗歌网,那首在西湖边所写的小诗,作为此文收尾,同时谢谢各位的分享。谢谢列位阅读!
《西湖边上的柳》
作者:王佐臣
万千柳丝春风春雨中飘扬,
低首为天下思量。
湖光山色美艳故土哟,
柳浪闻莺远近洋溢清香。
.
问柳是否也有万千愁怅?
难不成寻找曾经理想。
好似我梦中情人,
浪漫嫵媚妖绕多情又别样。
.
来到西湖悄悄走近你身旁,
依依不舍百年情深意长。
那曾经荣辱已远,
只剩无限江山苍茫。
.
今祭祖钱王祠抵西湖旁,
又见久违爱柳惟有泪千行!
【作者简介】
王佐臣,笔名尘缘,1953年出生,上海籍。《全球汉语作家协会》理事,《当代作家联盟》签约作家,《江南诗絮文化中心》总编辑,《中外诗人》上海分社社长,《凤凰-美洲爱情诗社》常务副社长,兼任《中诗报五室》《华东诗社》《黑龙江诗社》等多家平台顾问。系《反抄袭联盟协会》副会长,为《中诗报-贵州工作室》特邀评论员。几十年致力散文,诗歌,书评,游记等方面创作,不少作品,散见于国内外报刊杂志,网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