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悲壮的史诗》散文诗
一一纪念红军长征有感
作者:胡杨

长征,是人类史上最俱传奇色彩的一次长途跋涉。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远征。
长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次伟大壮举。
长征,是一首绝处逢生的悲壮史诗!
瑞金,革命的圣地,红色的故都,共和国的摇篮。在敌人重兵层层围剿的情况下突出重围,长征就是从这开始的。
有人问,为什么要长征?
是因为错误路线导至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限入了敌人重重包围之中,想跳出包围圈,是一次不得已的被迫行动。
有人问,为什么要从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地方走?
是因为敌强我弱,敌众我寡,迫不得以险境求生。
有人问,为什么要历尽艰难曲折非要北上?
是因为东北论陷,同胞生死难料,为的是驱逐倭寇收复家园。
有人问,一路千山万水靠的是什么精神作支撑?
是因为遵义会议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长征的每一步都是用鲜血和生命丈量出来的。每一仗都是惊心动魄死里逃生的。

佯攻贵阳逼昆明,攻打娄山关迂迴运动四渡赤水河。
狭路相逢勇者胜,背水一战求生死,冲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数万将士血染湘江。
夜行一百八十里,十七勇士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忽南忽北,声东击西,跳出敌人包围圈。
突破乌江,攻战腊子口,打通了北上的通道。
摆脱了敌人的重兵追击,又面对白雪皑皑的大雪山。是进是退在检验着这支队伍的极限。在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缺衣少药,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怎能爬过大雪山,在考验着这支队伍的意志。他们是用信念作支撑,他们是用生命来挑战。
风雪袭身骨更硬,千难万险无阻拦。为保护一口行军锅,饮事员掉在雪山底下再没能回来。一名战士冻死在雪山上,一只手高举夹着一块银元的党证,象一尊腊像表现出永远对党和革命的无限忠诚。一班战士围座一团,冻死在雪山上,像一群雪雕在长征路上留下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

翻过雪山,又来到泥泞纵横的茫茫草地。一名战士在生命垂危时拿出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火柴交给了党组织。这不仅是七根火柴,是用生命保留下来的革命火种。
金色的鱼钩,是老班长的最后奉献。他钓来的鱼给了伤员,自已却饿死在沼泽地里。
一袋青稞面被水冲走,小战士用野菜充饥,最后饿死在草地上。
夜晚的草地,篝火点点。战士们靠在一起抱团取暖。望着夜空的北斗星,听着阵阵的传来的笛声,靠在老班长的怀里听讲着革命的故事。
就是这样一群疲惫不堪的队伍,穿着草鞋在雪山草地上留下一串串光辉的足迹;就是这种坚定的革命信念用生命和鲜血书写出胜利的奇迹。

万里长征千回百折,"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万里长征战斗惨烈,"马蹄声碎""雄关漫道真如铁"。
万里长征山高水恶,铁索横空涛声急,险关狭路勇者胜。
江河不会忘记,"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雪山不会忘记,"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草地不会忘记,"红军不怕远征南,万水千山只等闲"。
祖国不会忘记,当今看中华,“红装素裹"。"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每一寸土地都是血染的风彩。
人民不会忘记,“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长征一路埋忠骨
雪山草地荡英魂
硝烟在我们的记忆中虽己渐渐远去,但是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永放光芒,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