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父亲节纪念我的父亲
作者/郑国需
人说父爱如山。可我的父亲除了给我一条生命之外,几乎是没有给我父爱。
我父亲是一个朴实得象泥土一样的农民,另外还有一身替人治病的本领。
我们家乡是江南丘陵山区,他要天天下田劳动,他长年穿着不冬不夏的衣服,那衣服上的补丁层层叠叠;但他那衣服的口袋里,总少不了一杆水烟袋和烟丝。
他的衣服也总也少不了泥巴的点缀,那好象是他农民身份象征一样。
我很少看到父亲笑过,也很少同我们说过话。整天闷着头劳动,偶尔有点时间,他也是端着他那杆宝贝似的水烟袋,呑云吐雾,只有这时他才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我父亲整天象似在思考山外的事情一样,少言寡语。
后来听我大伯说过:父亲年轻时很聪明,他特别会打字牌,三几个回合后,他就能从背面就能认出每一牌来。

大伯还告诉我,一九四二年冬天,日本人打到了我们那里,在对面余秀垴的山上,建起了一个炮楼,那镇守炮楼的日本人,经常到四周祸害乡亲们。主要是抢家禽家畜。
第二年夏天,又有二个日本人跑到我们村来抓鸡鸭,村里几个大伯与我父亲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于是,他们一合计,准备将那两个日本人引诱到离村子不远的沼泽田里,那里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并且那里终年积水,泥泞很深。我父亲跑出挑逗那两个日本人,将他们引诱到了沼泽田间,几个大伯用锄头打倒了那两个日本鬼子,并将他俩的尸体踩到了泥泞深处。
第二天日本人到处寻找那两个日本同伴,结果将附近几个村庄的男人都拉去吊起来拷打。
之后还是南山头抗日赤卫队听说后,主动写信给日本人,说那两个日本人在他们手里,这样就将矛盾转移到南山头抗日游击队那里去了。等剩余的日本人赶到南山头去扫荡时,被赤卫队全部歼灭了。
这件事恐怕是我父亲一辈子做得最轰轰烈烈的事。
解放后,我父亲被划为贫雇农。跟生产队的农民一起,参加了农业合作化,改天换地建设社会主义。
我家兄弟姐妹多,到我弟弟出生后,家里子女就有七个了,压力很大,生活困难,将父亲压得不想说话了。
我母亲是世上少有的好人,她从来没有与村里人争执吵架过,连说话的声音都是轻声细语的。母亲也从来不与父亲发生争吵,平日里处处照顾我父亲,那年岁吃不饱饭,母亲总要为父亲一个人准备一碗干饭,因为他要干繁重的农活,我们兄弟姊妹就只能喝洪湖水浪打浪一样的稀粥了。

我父亲除了务农之外,他还有祖传的一技之长,是给人看病,特别是给新生婴儿和十岁以内的小孩治病,其中有一种病连医院的医生都治不了。
这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治疗方法。我那时很小,但我经常看到别人抱着小孩跑到我家来就医。那种病至今我也没有搞清楚是什么病?
只见生病小孩两眼翻白,口吐白沫,手脚抽筋不止。如果得不到治疗,小孩很容易夭折,并且就在几天之内死亡。
在我六岁那年的冬天,不知道是哪里来了三个人,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请我父亲治病。我就站在傍边观看。
这是我唯一 一次亲眼目睹我父亲给这个生病小孩治病的全过程。
我的父母来不及问对方的姓名,也不问是哪里来的,救命要紧。

父亲将襁褓中的婴儿看了看,又将他的眼皮翻开看了看,就吩咐母亲:赶紧烧开水。
只见我母亲忙着烧水,一会儿就烧开了一锅水,母亲将开水倒在一个脸盆里,放上一匙食用盐。
父亲先将自己的手洗干净,再用一块干净的毛巾给小孩洗手,特别是小孩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洗得很干净,然后父亲拿起一根缝衣服的针,放在煤油灯上烤了一下,现在才知道那是为了给针消毒。
只见父亲快速将针刺破生病小孩的两指之间的虎口处,马上又拨了出来,小孩一声啼哭拉得很长,很长……
被刺破的地方冒出了一滴滴乌紫色的血液,父亲用手指挤压生病小孩的虎口处,尽量让乌紫色血液多流几滴出来,最后父亲用盐开水含在嘴里,对着生病小孩被刺破的针眼处,用力充吸出那种乌紫色的血液,父亲吸一口,就吐出一口,大约吸了五六次。
生病小孩逐渐恢复了平静,不啼哭了,并开始吃他母亲的乳汁了。
我父亲倒掉脸盆的水后,只说了一句:没事了,好了。赶紧包紧小孩回家去吧。不要让小孩再受凉了。
一条新活的生命就这么几下子被救活了。

临走时,那个老人,可能是小孩的爷爷,从提蓝里拿出10个鸡蛋,要感谢我父亲。
我母亲坚决不肯收那10个鸡蛋。我听母亲问那个老人:你们是哪里人?那个人说是铜山口那边来的。我母亲:那快点回去吧,天快黑了。
一次次治病救人,就在这种不求回报中演绎了几代人。
我长大一点,常常听我大伯说:方圆百里,有很多生这种病的小孩都是送到我家来治疗的。我的奶奶,我的父亲,后来还有我的哥哥给数不尽的小孩治过这种病。也救过数不尽的小孩的性命。
我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我头上有一个哥哥,四个姐姐,到我出生时,父亲就盼着生一个男孩,果然让他如愿了。所以他给我取名:昌咏。

在我六岁那年的夏天一个中午,我跟着同村的几个小孩,跑到门口塘去游泳,被我父亲抓了回来,他让我跪在一块石头上晒太阳。那石头已被太阳晒得烫人了,我跪下去的一刻,痛得我呲牙咧嘴。
一会儿,我母亲来了,将我拉回了家。我父亲从小就对我很严格。
第二年,我父亲得了病,没钱治疗,也是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去世的。
从此,我就没有了父爱,让我的童年有一种缺失感,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幸福。
我父亲老实巴交,象家乡的泥土一样憨厚的品质,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2022年6月15日凌晨
郑国需修改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