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怀念
张颂华
这些日子,我常常在夜里梦见父亲。梦到父亲找不到了,我满天遍地的找,却总是找不到。醒来,却是满眼的泪滴!
我的父亲是2013年逝世的,终年只有67岁。如总结他的一生,用好学上进,热爱事业,懂得生活,疼爱子女这些评语最是合适和恰当。因为在他的一生中,始终坚守这个信念。
父亲小时侯生活很苦,但他上进心强、勤奋好学,用知识改变着自己的人生。他的童年是解放初期,虽然新中国已成立但由于还没建设,经过战乱蹂躏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生活非常艰苦。村里许多人家都难的揭不开锅,而父亲的家里尤甚。但艰苦的生活并没让他屈服,反而激励他自强,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他坚持从村里上完小学后,又不辞辛苦的光着脚跑着到三十里的地方上中学。这还不算苦,最苦的是他伙食很差。上学吃的饭,是奶奶做的一点窝头和路上拔的野菜。如这些都吃光了,还饿就偷着到学校的水管前喝点凉水。就是这样,我的父亲还坚持着学习,直到中学毕业。
父亲中学刚上完,就分家了。由于我的大爷们都已成家,孩子也多,兄弟三个中最小的他只分了一块没有房子的空地。分家了却没有房子,这怎么办呢?坚强的父亲从村边找来木头、秫秸,在空地上搭了一个小窝篷。而这样的艰苦生活也没改变他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反而更加坚定。他一边到地里干活,一边抽出空来在草棚艰苦的环境里学习。父亲的努力最终没有白费,后来还真的学有所用,改变了他的人生。
父亲能当上兵就是因为肚中有点墨水的缘故。艰苦的生活让父亲过早的长大和成熟,当时正抗美缓越,国家在全国征兵,我的父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选择了当兵入伍来锻炼自己。当时和他一块去应征的有好几个,哪一个都比我父亲个儿高、身体壮,他们都笑话他不是去征兵,而是去混锅饼的,父亲听了不急不怒,只一笑了之。而后来事实正好相反,我的父亲被选中,而我村那几位都没被选上。其主要原因我父亲有文化,所以被选中。父亲在炮兵连干了半年后,连长就让他当了文书,在连里写写划划的干宣传。
父亲能当上一名教师也是肚中有墨水的缘故。战争结束了,立了三等功的父亲退伍后被安排到肥城煤矿当工人。巧的是当时煤矿正成立学校,提高工人的整体文化水平。选老师时,煤矿领导看了我父亲的档案,再经测试后,被选中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当上老师后,父亲深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断争取和利用机会学习。在煤矿当老师时间,他不断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后来被调回长清,他主动到长清师范进修。那时生活非常忙,他不但要去上学进修,还要帮着我的母亲到地里干农活。通常是早起骑自行车到长清师范学习,而回来后匆匆吃上点东西,跑到坡里帮我母亲收拾地里庄稼,温习新知识和教学背课学习的时间只能选择晚上。现在父亲学习的情景现在还在我眼前记忆犹新:乡村之夜深深,一个农家小院的屋子里却闪亮着一点烛火如豆,桌前那个正忘我读书、书写人,就是我的父亲。这一幕到了父亲进修完拿到文凭,还不时出现。
父亲爱我们,也非常重视我和小妹的学习。小时侯,他就教我们俩背唐诗,如背好了,还给二分钱的奖励买糖吃呢。现在我大脑中记着的一些唐诗,就是小时侯父亲教的。我们上学后,父亲十分关心我们的学习。每天背完课后,检查我们的作业。我在村上的小学,四年级上完后,父亲为我能考上一个好的中学,把我转到教学质量比较好的一处小学。后来,我考上了我们镇较好的中学——长清十一中学。可到了中考中我却失败了,以两分之差没能考上中专,达到父亲的要求,我伤心之下没上高中,而选择了上技校。但父亲还是鼓励我好好工作,好好学习。
这就是我的父亲!他一生苦多福少,却一生积极努力追求生命真谛,为事业、为家庭和儿女付出太多的心血,到了晚年没福分享受美好生活的人。失去父亲是我生命中之大痛,这份失亲痛刻骨铭心,即使我用尽所有的笔墨也无法全部表达,唯有铭记父恩,好好生活,管好父亲留下的这个家,让父亲在地下心安!
张颂华,济南人,热爱文学,曾在济南时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都市女报、山东工人报、黄河诗报、诗潮、新诗、日照日报、黄海晨刊等发表作品,作品入选2013齐鲁文学年展、2014齐鲁文学年展、2018齐鲁文学年展等多种选集。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济南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