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母亲(16)在余姚的那些日子里【7】
文/石沉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父亲在江西母亲和我们在余姚,相隔千里如千里相隔的鸿雁。鸿雁传书就是父亲每月寄回的一张20元汇票及没有几个字的附言:“我在江西一切都好,勿念。管好孩子,生活不易,自知冷暖”。时光荏苒,如漫漫的风雨,每每打湿了母亲的双眼。
母亲随着岁月,事无巨细,在家打理琐碎的家务。日子都是碎碎的,碎得如米缸里所剩无几的碎碎的米粒,碎得似没有菜吃蘸几粒拌在看得见人影的稀饭里的盐。母亲常常对我们说:你们爹爹出门在外不容易,我们生活苦一点不要紧,只求大家平平安安。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路过一块种萝卜的菜田,看着四下无人,心想反正没人知道,“偷”拔一棵小萝卜吃吃,解解嘴馋。一棵大拇指粗细的白萝卜,差一点没让我的口水流出来。我用手掌抹去萝卜上的泥土,用大拇指指甲剥去皮,塞到嘴巴里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
那时的感觉,美味啊,真美。突然有大人叫了起来:谁让你偷萝卜吃的?我顿时从美好的心情中惊醒了过来,一阵哆嗦,眼泪簌簌地掉了下来。母亲听到大人的呵斥声音,跑出家门,看到是我“偷”人家的萝卜吃,一脸不悦。我低着头不敢看人,心想,母亲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人穷志不穷”,简直让我无地自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