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重如山
文/龚如仲(美国)
今年的父亲节来了,我对我父亲的思念之情比哪一年都来得深切。其实原因很简单:足足两年了,两年的清明,我都未能获得去故乡拜祭我父亲的机会,理由是:疫情严重,我无法坐飞机回到中国。
算一算,我父亲离开人世已经三十多年了,但是,我儿时受到父亲百般关爱的点滴往事却总是在我脑海中盘旋。与母亲疼爱我的方式不同,父亲一直用他那男人特有的手段,时时处处地保护着我,关爱着我。如果说,母爱无疆的话,那么我应该说,父爱如山,父亲是我的靠山。
我记得在我快到五岁的那年,父亲用积累了好几年的存款,到上海的一家银楼为我打造了一副纯银项圈,与项圈相连的还配有一把银锁,银锁上刻有“长命百岁”四个大字。在我过五岁生日的那天,父亲郑重其事地把项圈和银锁戴在我的脖子上。尽管我只是个不懂事的小娃娃,然而我的心中还是有一种美滋滋的荣耀感。冬天里的一天,我戴着银项圈在外面玩耍。突然间,一个中年男子走到了我的面前,然后他用一种“亲切”的声音对我说道:“小朋友,我这儿有极好吃的水果糖,叔叔送给你吃好吗?”我从小就爱吃甜食,一听有糖果相送,心中快乐不已。于是我就接下那个男子送来的糖果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那男子又对我言道:“小朋友,你的这副项圈真是挺好看的,能让叔叔看看吗?”由于有了糖果的收买,仅仅五岁的我那里会对这位“好心”的男子怀有戒心。于是,我的一生中恐怕是最为昂贵的装饰品就这样被人骗走了。
我回到家中后,父母亲同时发现了我丢失项圈的事实,他们着实大吃了一惊,然后详细地询问我丢失项圈的经过。一个小孩子,我哪里讲得清许多?父亲并没有责备我,但迷信的他对此事非常担心,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这刻有“长命百岁”的银项圈上的银锁无疑是佑我平安的“吉祥物”,这个东西丢失了怎么得了?于是乎,父亲第二天连班都不去上了,一整天地走东走西,到处打听这个骗子的下落。可惜,茫茫人间,无处寻得此人。父亲为此事足足气愤了好几天。
等到我十岁的那一年,已经是大孩子的我开始和小伙伴们玩起了一种名曰“钉铁”的游戏。我们就到处寻找废弃不用的小铁块或厚铁皮,然后拿这些铁块或铁皮作为“钉铁”竞赛中的资本。有一天的下午,我独自一人走到附近一家铁匠铺,想着“撞撞大运”,看看有否人家弃之不用的铁块?铺子里有三个伙计正在叮当叮当地打铁,炉火烧得正红。看到我这个小男孩前来找废铁,其中一位年轻的铁匠指着地上正发着闪闪蓝光的几块零碎废铁对我说道:“你要喜欢,就把这几块铁拿走好了”。其中一位老铁匠对那位年轻铁匠皱起了眉头,用眼色示意那人不要害我。但我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高高兴兴地低头就去捡铁。当我刚把手指接触到一块废铁时,只听得吱的一声,接着一点焦糊味飘起,高温下的铁块立马就将我右手三根手指上的皮肤烧焦,而我其中的一根手指上的指甲盖也被毁掉了,钻心的疼痛让我一下子就跌倒在地上。
那位老铁匠被吓坏了,他赶忙把我扶起身来,接着按照我所指的地址,把我送到家中。回到家中的我只觉得手指疼痛难忍,头脑昏昏沉沉。当时只有母亲在家,但除了着急、立刻带我到离家不远的小医院去治疗伤处之外,她真不知道接下去该做点什么。
晚上父亲下班回家得知此事后愤怒不已。等到第二天早上,父亲不去上班了,刚到人们上班的时间,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赶到那家铁匠铺。问清哪一位是害我的“罪犯”后,父亲大步走到那人面前,不由分说地就给了那个坏透了的年轻铁匠几个耳光,接着他就扬言要把那铁匠铺给砸了。好在老铁匠一再道歉,说了许多好话,父亲只才作罢,气呼呼地回到家中。那一次的磨难,让我在床上躺了好几天只才缓过气来。从这件事情上,我看到了父亲是如何用他的强大的力量来保护他的儿子的。
其实,我父亲有时候也会展现出他那慈父的一面。
我小时候最盼望的日子就是过春节了,因为春节不仅给我带来新衣、新鞋,而且大年初一早上一睁眼还能让我在枕头底下摸到好吃的糖果和花生。此外,枕头底下还有一份用红纸包好的压岁钱在等着我。然而对于大人们来说,春节既有欢乐,更有忧愁,因为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但是,无论我的家里有多难,“大年三十到澡堂子里去洗澡”是一个永远不变的“铁律”。我有一次问父亲:“您和我平时都在家里用大木盆洗澡,为什么只有到了除夕夜要到澡堂洗澡呢?”父亲回答道:“两个人洗一回澡,得花两毛钱。平日里挣钱太不容易,尤其是到了年关,手头就更加紧紧巴巴,恨不得‘拾到个红枣儿都得当火星儿吹呢’(我们老家俗话,意思是:钱特别金贵,一分一厘都不能浪费)。”停了一会儿,我父亲接着说道:“可话又说回来了,大年三十不一样啊,人们一定得把身上的脏东西洗干净。这样,人们就可以把所有的晦气留在旧年了。而新年到来之际,人们的运气就会好起来。”
花钱买票进入澡堂后,父亲和我就开始洗澡。一泡进浴池后,我立马领路到了澡堂子里才有的那种特殊滋味:泡在热乎乎的水池子里,暖和;吸着扑面而来的热气,提神;与众多浴者摩肩擦踵地碰撞着,新鲜;满耳朵灌入的大声喧哗,热闹;而最后洗完澡走出澡堂子的那一刻,浑身上下真叫那个舒坦和轻松。直到如今,我仍然忘不了那父子共浴的情景……
当然,父子间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比如,我小时候的淘气,经常引来我父亲对我的暴打,但打归打,我是从来都不会记仇的,因为“棒下出孝子嘛(一乐)。”但最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的一件事是:父亲弥留之际,作为他独生子的我竟然未在身边为他老人家送终,这又是为何呢?
这件事的发生有其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讲,当时怪我没有经验,因为父亲临终的那一天精神格外地好,而且他还主动地说肚子饿了,要吃东西。特意被我从南京请来照顾我父亲的堂姐就赶紧张罗着给老人家煮面条吃。一看此况,当时工作特别繁忙的我就离开医院到单位上班了(我没想到父亲那一天是临终前的回光返照)。从客观上来讲,我当时的领导(一位身材高瘦、长相挺不和善,但又特别“马列主义”的女处长)有点儿太不通情理。由于我当时是给一家国企大公司效力,而我自从调到那家公司工作后就年年被评上“先进工作者”,所以我在思想上也背起了“一心为公,不能为己”的“极左”包袱。然而和往常不一样的是,那一天我在班上就是心绪不宁,无法安心工作。后来我请求处长同意我提前回家,到医院照顾我的父亲,然而那位“一脸正气”的领导就是不批准我要早点走的请求(那天也赶巧,一份文件非得我起草不行)。过了不久,堂姐从医院打来电话,说是“老人家病危”。等我赶到医院后,我父亲刚刚咽气!看着我父亲死后的遗容,想想我这个儿子是何等地不孝,我不禁趴在我父亲身上失声痛哭。这件事是我永久的痛,是一件令我终生都无法原谅自己的憾事。
这件事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难以从自责、负疚的心境中缓和过来,好了,时过境迁,不多说了。但我希望明年能够在清明节来到之前顺顺利利地飞回中国,到我的故乡去拜祭我的父母双亲。

父爱如山
文/徐良(吉林)
父亲老了!在最近一次视频通话时,我明显看到了他发丝间的银色。他也“破天荒”地同意了我要他回国的建议,但是却又给自己定了一个足以让他再拼搏一整年的目标。我很无奈,很心疼,但也拿他没有办法。
我上大一那年,父亲为了改变我家的贫苦处境,供我继续读书,毅然选择了出国务工。每当我回想起当时分别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眼前,可实际上却已经过去了11年。在这期间,我完成了学业,参加了工作,结了婚,有了孩子,所有这些我的人生大事父亲都没能亲身参与,我在为此感到失落的同时,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感激和深深的愧疚。他为了让我过上幸福的生活,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辛苦拼搏,没能亲眼看见自己的儿子穿上学士服,没能参加儿子的婚礼,甚至还没抱一抱自己的孙子,想必他也是十分遗憾和急迫的。而每当我们谈起这些话题时,他总会故作平淡地说一句“这就是生活”。
“父爱是沉默的”!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从小到大我和父亲几乎从来都没有谈过比较感性的话题,更没有说过比较亲昵的话,甚至“儿子”这个称呼只有在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才用,但是他总是用行动表达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无意间向父亲透露了想学习摄影的想法,没过多久他就从国外邮来了一部单反相机;我说要换手机,他也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了当时最先进的苹果手机;我说学习要用电脑,他也是挑贵的买给我。从那时起,我就像被宠坏的孩子,无度地向他索取。而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竭尽所能满足我的所有需求,在我能够独自支撑家庭的开销后,他又为了减少我的负担,开始为他和母亲的养老问题作起了打算。
父亲是非常执着的。每当我劝他早点回国的时候,他总是推脱说要再干几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家里人十分担心他的安全,一再劝他回来,直到最近他才松了口。我知道他也十分想家的,从他听说大伯生病时的担忧神情可以看得出来;从他看见日渐衰老的大姑时的失落表情可以看得出来;从他知道与他同龄的朋友去世时的眼泪可以看得出来;从他听到孙子叫他“爷爷”时的笑容可以看得出来。但是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在异国他乡拼搏呢?是他贪图金钱吗?不是的,金钱没有给他带来快乐,他辛苦赚来的钱也没有几分用在他自己的身上,而是都用在了为我减轻生活压力,为我创造幸福生活上了,他对我的爱是无私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父亲的身上我学到了责任与担当,是他用勤劳的双手将我们拖出了贫困的低谷,为我铺平了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如今我亦为人父,更能感受到父爱如山,父恩之重,只盼望父亲早日归来,我将“卧冰负米”,侍奉他终老。

我 的 父 亲
文/一米阳光
人常说:父爱如山!可是,谁能告诉我,这座山究竟有多高?这份爱又到底是多重?
这么多年,我写过许多关于母亲的文字,关于父亲,我写的极少。父爱如山,这个词语我只是在书本上学习过,现实生活中,我真的不知道父爱如山的具体内涵。“父亲”这个角色实在太模糊,太朦胧,我缺乏真实的感受,只能凭着意念在心里描摹父亲的慈祥和父爱的浩瀚。
父亲去世时,我还不满三岁,按理,我应该是叫过“爸爸”的,但是我实在是没有印象,那么小,怎么会记得呢?父亲的相貌,也是我长大一点后,看到他和母亲的结婚照片才知道,我的父亲当年是多么的英俊帅气。
父亲曾经工作在煤矿,但他并不下井采煤,也是一个小领导,负责带领工人搞建筑维修。
父亲和母亲的感情很好,也非常孝顺。对儿女更是关爱有加,用母亲的话说“护犊子”,他的孩子谁都不能碰一下。母亲性格比较刚烈,父亲的性格比较柔和。别人家是慈母严父,我们家刚好相反,属于慈父严母型。当我们兄弟姐妹长大结婚,都各自有了孩子后,母亲还时常跟我们说起:“你爸要是活着,他都得把这些孩子当成眼珠子,谁都不能打一下,那可是真稀罕孩子啊!”
可是,我却没能真真切切体会到,没有福气享受那份深沉厚重的父爱。这或许就是命运吧!父亲的病(肠梗阻)并不是无药可医,即使在那个年代,也不是不能治愈的。只是那时我们都还小,家里实在没有扛硬的人,妹妹那时还不到一百天,母亲脱不开身,是舅舅陪着父亲去的市医院做手术,只听说医生给父亲连续做了两次手术,结果父亲都没能活着走下手术台,就被那些庸医活活给治死了。临终也没能对任何人说一句告别的话,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他深爱的妻子儿女。
父亲带着无尽的不舍与眷恋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是孤苦无依的漫长岁月……怪只怪那时的我们都太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能……
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山倒了!天塌了!刚刚年满三十岁的母亲,拖着瘦弱的身躯,从此担当起父亲母亲的双重角色,为她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坚强地扛起苦辣酸甜的生活!
或许是母亲太要强了,她拼着命,让我们从小到大,在吃喝穿戴方面和同龄的父母双全的孩子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比有些父母双全的孩子吃穿都要好,所以在我无知的心里,也没有意识到父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
冥冥之中,我只记得,小的时候去到外面和小朋友玩儿,打心眼儿里羡慕人家喊着“爸爸”那种甜蜜蜜的感觉,那种失落感铭刻于心,至今不曾忘怀,成为永久的遗憾。
我上中学时还不满十二周岁,就离开家在学校住宿,不在母亲身边,慢慢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以至于长大之后,这么多年无论遇到大事小事,从来没有依赖感。因为没有父亲做靠山,母亲又家里家外地忙,根本无暇顾及我们太多,我也就习惯了无论什么事都靠自己做主。
但是,女子柔弱,本性使然。最让我不能释怀的,也是最令我深有感触的,是在我结婚后,婚姻亮起了红灯的那一时期,我便深深意识到,父亲这一身份在我生命中该有多么重要!那个时候的我经常陷于痛苦不能自拔,夜深无眠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里有这样的想法:如果父亲还活着,他一定不会让我受这些委屈,他会像大树一样为我遮风挡雨,分担我的痛苦,撑起我的天空。
由于婚姻的不幸,当年的我应该是患上了抑郁症,但那时我并不清楚问题的严重性。只是每天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不爱跟任何人接触,埋藏所有的心事,有过寻死的念头。不想和任何人诉说,包括我的母亲,因为怕她担心我。母亲的一生已经够苦够累了,我不想她再为我操心。好在,从小喜欢读书的我,能够转嫁自己的痛苦情绪,当儿子出生后,我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孩子身上。直到走出那段婚姻,我才尽释阴霾,重新活回自己!
不能忘!怎能忘?那一年,我没能到父亲坟前去祭拜,只是按照当地习俗,在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烧了纸钱。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晚,那一刻,我长跪不起,泪流不止,我在心里默默哭诉:“爸爸,我想您!如果您还活着,一定不会让我受到如此多的委屈!”然而,千声呼万声唤,那视儿女如生命的年轻身影,终究没能停下脚步,只能远在天堂,默默关注着我们,佑护着我们。纵有千般不舍又不忍,也只有天上人间了!
十七年前,多病的母亲带着对儿女的不舍,尤其是对我们母子的牵挂,追随父亲而去……我们兄弟姐妹把父母合葬在一起。每次去坟前祭拜,我都会默默在心里无数次呼喊:“爸爸妈妈,我想你们!等着我,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你们的小棉袄。承欢膝下,永尽孝道!”
2022 . 06 . 18 . 夜
(图片源于网络,致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