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深情,我怎能不懂》
作 者:栾 武 江
父亲去世之前,我们父子曾经有过一次促膝长谈。父亲生性寡言少语,但那一天晚上,他却向我谈了许多关于自己人生经历和价值观的话题……最后,父亲似乎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认真地问我:儿子,你认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说完,他就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急切地等待着我的回答。我也认真地看着他,认真地回答:您是一个忠诚、认真、负责、简朴,而又有些胆小和偏执的人。父亲听懂了我的话,许久没有吱声。末了,他欣慰地点点头,说道:真是知父莫若子啊。
我知道,我的话,说到父亲的心坎里了。
父亲是一个对爱情矢志不移、忠贞不渝的人。他和母亲相知相爱于1958年“大跃进”的火红年代,1959年冬结婚后,又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两个人恩恩爱爱、风雨同舟,携手度过了50多年的婚姻生活。母亲曾经告诉过我,在山东老家南山修水库期间,他们两个人推拉一辆车,母亲在前面拉绳,父亲在后面推车。当时,工地上每人每天只供应一个大饼子,一块咸菜,这那里够吃啊。母亲常常是省下半块饼子,放在胸口的口袋里,有急事,来年再回去吧,他实在不愿意让母亲为他担惊受怕。
其实,父亲是一个对家庭勇于担当、有责任心的人。他知道,他一个人在外面,再苦、再难,也没有母亲一个人在家里照顾一家老少难。一个女人,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要缝补浆洗,一年365天,天天如此,谁能受得了,更何况有时候还要受别人的闷气。每想到这些,父亲就会英雄气短。没办法,他只好拼命干活,拼命挣钱,寄给母亲而母亲能寄给父亲的,除了往来频繁的书信,只能是一些花生米,咸鱼干之类的东西。父亲说,那时候他最高兴的事情,就是下班后吃着母亲寄来的花生米、咸鱼干,再喝点小酒啦。
从1959年父亲离家,一直到1978年我们举家迁来鹤岗,父母亲两地分居19年。19年啊,他们一起照顾一家老少,一起维持这个家,不离不弃,忠诚坚守,真的很让我感动,让我羡慕啊。
1976年6月,母亲在给父亲的信中,第一次说自己太累了,两个儿子也都10多岁啦,她想迁到鹤岗去,一家人在一起,再穷也不怕。父亲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母亲。虽然他自己明明白白的知道,办这件事对于他来说是千难万难。可他也受够了,他也想早日结束这牛郎织女似的两地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就开始跑派出所和居民委啦。至于单位的管理部门更是不用说,他都快跑断腿了。母亲在家很着急,给父亲去信,问她自己能帮上什么忙。父亲赶紧回信告诉她,别着急呀,要不,你就多晒些鲅鱼干寄来吧,好送礼啊。母亲就像得了圣旨似的,赶紧托人买了许多上好的大鲅鱼,晒成干,寄给父亲。在信中,她还嘱咐父亲说,别光顾送礼,自己也要吃些,多注意身体。有一点,父亲绝没有想到,他为了给母亲办户口,竟然花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1978年8月,当我们一家人在鹤岗团聚的时候,父亲已经是一个42岁的壮年人了。当时,他在兴山煤矿供应科坑木场担任检尺员已有10年了。
坑木场的人们都说,父亲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在检尺员岗位上,一干就是24年,直到1992年6月退休。熟悉煤矿供应系统的人都知道,供应科坑木场检尺员是个肥差,专门负责坑木的进出管理。父亲说,他只所以在这个岗位一干20多年,很少出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肯学习,两个是业务精,三个就是人缘好。父亲数学好、记忆力好,这我是知道的,肯学习,业务精是大家公认的。至于说人缘好,我也点头同意。不过,我又给父亲总结了一条:不贪心。1980年冬,父亲的单位考虑到父亲的家庭情况,新分配给我们家一户住房。母亲说想要一套家俱,父亲没有答应,母亲没吱声,直到1984年大哥结婚的时候,父亲才一起请人做了两套家俱。但是,屋里还是没有装修,连地板和被褥架都没做。母亲嘴上没说,心里却是很不情愿,我也觉得父亲做的很过分,不通情理。有一次,我去父亲的单位,他的一位同事告诉我:单位里不少人家里都盖了几栋大瓦房啦,只有你家还住在小房子里,你父亲太傻了。说真的,听到这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替父亲鸣不平。父亲听我说了,只是笑了笑,对我说:儿子,咱不贪,伸手必捉。咱吃的舒心,睡的坦然。我听着,直点头。父亲说他生性胆小,是因为他的家庭成份不好,是富农。文革时,入党、提干都没有他的份,倒是经常挨批挨斗。说他性格偏执,他死活不承认。我倒是觉得,这或多或少是因为我的奶奶早逝,父亲缺少母爱的缘故吧。父亲总是告诫我说,要听母亲的话,要孝敬母亲。母亲老了的时候,更要照顾好她。其实,从小我就是一个很听话的人,特别是在自己做了父亲以后,我更是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还有一件事情,是母亲告诉我的。在鹤岗的最初几年,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是很窘迫的。高中毕业以后,父母亲打算让我上班,挣钱养家,而我却坚持要复习考学。父亲没有勉强我,点头同意了,我自然很高兴。可是,母亲有时候却是愁眉不展的。问她,她却不告诉我为什么。直到我结婚成家以后,有一天,与母亲闲谈,她无意中才告诉我,我上大学期间的一切费用,都是父亲工余时间捡碎煤、剥桦皮挣来的。有一次,父亲在剥桦皮的时候,不小心从木头垛上摔下来,伤了腰,疼了好多天。父亲特意嘱咐母亲,不要告诉我。因为,那些天我正在准备高考,父亲害怕告诉我会影响我的成绩。母亲的话,让我突然明白了许多。哦,父亲,您的深情厚爱,我怎能不懂。在我的身上,不正寄托着您和母亲老的拳拳之心、切切之意吗?退休后的父亲是一个简单朴实、富有情趣的人,他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重病的母亲,细心地呵护着家中的每一个人。这一点,让做为晚辈的我自愧不如。
2002年5月,母亲突发脑血栓后卧床不能自理。因为距离太远,每天还要上班,我只能在周末的时候回家探望。虽然我已经给母亲请了保姆,可父亲还是不放心,他还要亲自动手为母亲喂饭喂药。最难的是,他还要每天晚上为母亲端饭盆,送药碗,帮助解决大小便。想一想,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照顾一个同样年纪的病人,这该有多难。但是,我的父亲,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竟然没有一丝怨言,默默地、默默地照顾了我的母亲八年,3000多天。我做的很少,许多本来应该由我来做的事情,我的父亲却替我做了,而且,这比我自己做的还要多,还要好。所以,父亲,我感激你,敬佩你,你是我的好父亲。
2009年9月,重病的母亲故去了,父亲也突然一下子衰老了很多。我劝他多出去走走看看,散散心放松一下对身体会有好处。最初,他听了我的劝告,经常去广场或者老年活动中心去,看孩子们追逐嬉闹,听老人们吹拉弹唱。但是,有许多次,我去寻找他,却经常发现他一个人呆呆的坐着,表情木然,很孤单的样子。我知道,在父亲心母亲还没有走。
2014年10月的一天,我在单位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父亲在人民广场晕倒了,要我快去接他。我赶紧打车去,却发现他一个人坐在地上,身上满是污迹,我心疼的不行,埋怨自己不能经常陪在父亲身边,没有照顾好父亲,让他受委屈了。看到满身污迹的父亲,出租车司机不愿意拉,我赶紧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铺在出租车的后座位上,催司机赶忙动身。我和父亲坐在一起,拉着他的手,感觉到他手心的冰凉。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来,眼睛也有神了,脸上也有笑模样了。我的心,这才放下来。
我知道,父亲这次晕倒,是因为血压过低的原因。在这之后,我就总是劝他,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实在憋的慌,可以让保姆陪他出去散步,不要走得太远,免得出现意外。可是父亲还是没有听从我的劝告,他经常一个人出去锻炼身体。也许,这就是父亲的性格和宿命吧。2015年1月3日,父亲又出去转圈了,这一次又摔了,摔得很重,伤了脊椎骨,医生说要卧床静养一年以上,否则就会瘫痪。父亲听了,接受不了。医生安慰我说,没有生命危险。我竟然信了,觉得父亲只要好好地静养,一年后还会站起来的。万万没有想到,2月3日凌晨,父亲在家因突发心肌梗死而去世。惊闻噩耗,我如雷轰顶、泪流满面。
父亲出殡的那天,是2月7日。也许是天意吧,父亲起灵的时候,天空中竟然纷纷扬扬的飘起了雪花,而我们在墓地刚安葬好父亲,天气骤转,云开雪停。那一刻,我再次流下泪来。父亲曾经告诉过我,他和母亲最喜欢的,就是冬天,还有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他说,雪花是天上的精灵,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光明。哦,父亲,有雪花的送行,儿子的祈福,母亲的陪伴天堂里,您不会寂寞,不再孤单父亲,您一路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