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从汶源学校开始
——写在莱芜区汶源学校成立十五周年之际
作者/孙建修
序言
学校是人生成长的摇篮,更是学生迈出家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此开启人生之路。之后,认识老师、认识同学、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认识形形色色的事物。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教育培养,接受系统的学习训练,逐步掌握各门课程的知识和技巧,摸索规律,增长才干,为七彩人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一步步实现自我价值,走向辉煌的明天。
一
我对汶源学校的认识,是从认识校长吕荣珍开始的,这还要缘于一次调研活动。初次见面,她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谈吐不凡。
有人问:吕校长,您治学有方,把汶源学校治理的井然有序、教学质量名列前茅,有什么秘诀吗?
她不紧不慢地说:“有秘诀,事业的成功!不在于空谈,而在于实干!”
吕校长又说:“2007年8月21日,一纸调令,让我带领五名教师筹建一所新校——汶源学校。当时教育局领导送给我两条毛巾,一条用来擦汗,一条用来擦泪……”
说到这里,吕校长有些激动,眼含泪花。大家静静地期待,观察着吕校长的表情。
她沉思后又说:建校十五年来,我们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宗旨,遵循“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实施“生活化教育”为目的的计划;培植“让读书成为习惯”的校风;形成“博爱育德,博学育才”的教风;树立“质疑善思,合作探究”的学风,具有“课程多样化,课堂生活化,学生个性化”的办学特色;向“创办优质教育品牌的学校”为目标,着眼学生未来成长,以思政课统领基础学科根基素养教育,创新德育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坚持不懈地按照家长建议,结合教育部门相关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征求各类意见,分别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表现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无缝衔接,打通“家校合作”渠道,共同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和学习目标,尊重学生话语权,规范学生行为,致力于培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我听到这里,不仅赞叹,更是佩服。难怪教学质量之高,学生素质之好,原来如此!吕校长胸有成竹,满怀信心,担当作为带领她的团队治理好学校,发展好学校。俗话说,事业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成功的背后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学校有一位好校长,是学校之幸,学生之福。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汶源学校各方面工作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市的前列,成为全区教育系统榜样式学校。像这样“懂教育、会管理、知学风、塑形象”的学校,在一个地区并不多见。汶源学校开教育改革之先河,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困难看做是发展机遇,把荣誉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现着短期和长期目标。
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愿,从小处说,为家族光宗耀祖,流传后世;从大处说,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报效国家。这些道理人人懂得,并且人人向往,人人践行。汶源学校抓住了家长的心理,学生的期盼,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家校合作”体系,搭建平台,积极推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把教学任务做深做实,细致入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疏通,培养学生的“自我加压,自我向善,自我超越”的自制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在教学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学校而不是在学生身上一味地施加压力,只讲考试分数,不管学生身心,让学生在自由空间里茁壮成长,像鸟儿一样在蓝天上飞翔,像鱼儿一样在大海里畅游,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
从其说,一座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取决于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能力的培养。校风正,则学风正;学风正,则教风正;教风正,则绩效好,这些关乎学校前途与命运的环节,领导班子抓得很好。良好的校风,带来良好的学风,良好的学风,带来良好的教风,良好的教风,带来良好的氛围。只要氛围好了,将会风清气正,一切都会好,教学工作,顺风顺水,人际关系高度融洽,教学质量迅速提高,教师参与度自然高涨,学生的学习劲头不断提升。汶源学校经过十五年的不懈努力,成为教育界的一面镜子,一面旗帜。
听其说,学校在选人用人上高人一筹,在招聘教师时,选拔德才兼备、勤奋好学的教师走进学校。走进汶源学校,就是“汶源人”,尽快融入大家庭里,使得教学质量锦上添花,预示教育工作成功了一半。学校有超前的管理意识、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向,充分利用好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家长的客观自觉性和学生的个性行为性,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路攀升。从学校成绩单中可以看出,以2020年为例,从364名中考毕业生中得知,有258名升入重点高中,上线率70%;有72名升入普通高中,上线率20%;总上线率达90%。这是一组了不起的数字,惊人的数字,它饱含着领导和教师的辛勤汗水,心血和奉献,是真实地呈现给社会和家长的一份成绩单。
谁不向往这样的教育殿堂?把心爱的宝贝送到这里读书,送其顺心,学其应心,安其放心,让孩子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在言传身教中得到进步。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让学生从小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练就锲而不舍的精神,锻造不怕困难的雄心,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有用之才。
我看到亲朋好友家的孩子学习成绩突出,品学兼优,就知道学校教学质量上乘,管理严格,井然有序。她们有幸走进汶源学校读书,这是莫大的荣幸!每逢节假日,时常交流,她们说,班主任和老师对我们很好,精心呵护,耐心教育,一字一句的教诲,一题一题的示范,一文一文的分析,一课一课的分享,同学们可高兴了。我听到这里,更高兴,嘱咐她们:老师讲课时,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反复书写,重复演算,不断练习,才会熟能生巧,记忆犹新,掌握更多的知识,做一名尊重老师,尊重知识的好学生。
我看到小学生们一字排开,兴高采烈地走出教室,前面一同学举起班级牌子,引领同学们走出校门,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东张西望的神情。他们时有唱歌,时有朗诵,时有喊着口号:“一二一,一二一”,步伐整齐地走在放学的路上。值班教师将学生安全地交给家长,家长从熙熙攘攘中,寻找自己可爱的宝贝,当孩子赴向家长的怀抱时,一股暖流涌向全身。
镶嵌在校门口的“莱芜区汶源学校”七个大字,其中“汶源”二字特别醒目。此时,我不由地想起我们的母亲河——汶河。汶河是一条蜿蜒崎岖,奔流不息的母亲河;一条逆流西去,永不复归的母亲河;一条绵延不断,养育子子孙孙的母亲河;一条具有独特性格而又有无限魅力的母亲河,造福莱芜人民,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诗经有云:“汶水汤汤,行人彭彭,汶水滔滔,行人俪俪”,这首诗句说的就是这条大汶河。汶河时有汹涌澎湃,让人惊怕;时有潺潺流水,让人心静;时有悠然自得,让人快乐。浅浅的水色,淡淡的味道,飘逸的垂柳,宁静的大道,鱼跃的场景,可小憩,可漫步,可畅想,让游人观赏依偎,恋恋不舍。
我推测,汶源学校以汶河而命名,这是正确的选择,其意汶水之源,源远流长,学校之名,威震四方。她象征着学生源源不断,学业有成,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她以水祝福,赋予学生无限美好的未来。是的,她没有辜负家长的期盼,每年都有大批的优秀学生走出校门,走进更高的学府,继续深造。
三
在这块风水宝地上,我曾干过两件趣事,铭记在心,值得书写。我的少年时代,放学回家或星期六、星期日,在家里呆不住,我和我的伙伴们带上随身玩具,一溜烟的跑到西岭(当时我们村叫西岭,孟家花园村称红埠岭,两村是地邻),与孟家花园村的少年们打嘴仗,撇石块,摔摔跤,很痛快。我们好像有个约定,按时赴约。两军对垒,多者为上,强者能胜;弱者用智,少者靠勇,设法取胜。时有几位,十几位,交战双方,一字排开。领头的咋呼一声,做好战斗准备,伙伴们纷纷到达站位,拉开阵势,蔚为壮观。
我用早已准备好的扔子(一种儿童玩具,用人造革皮或牛皮做成的,有大有小,大的十几厘米,小的七八厘米,把两端钻一小孔,拴上细长的绳子,男孩子都会玩),包上小石块,一根绳子拴在小指上,另一根绳子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紧,用右臂或左臂旋转,速度越快,小石块飞的越高越远,达到一定转速后,松开手指,小石块带着复仇的任务,嗡嗡作响,飞快的投向目标,吓得对方迅速躲闪,看到如同情景,哈哈大笑。
有一次,双方二十几人,也就是二十几块小石头,不断地在天上飞来飞去,嗡嗡响起,一个个小朋友,躲躲闪闪,如同战场,不分胜负。有时对方落荒而逃,有时我们败退回家。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后怕,一旦击中目标,对方将会受伤,轻者流血,重者造成重伤,得不尝试。对方打中我们,也会挨疼受伤,影响学习,请勿模仿。随着岁月的流逝,少年那种争强好胜的性格,早被时光摧毁,打嘴仗的小朋友也早已握手言和,有的成为亲戚,有的成为朋友。
在那个年代,只有自找乐趣,释放童趣,虽有危险,甘愿冒险,笑逐颜开,很是快乐。时光荏苒,我已暮年,少年梦已经走远,在人生的旅途上,实现了一些,丢弃了一些,失去了一些。也许,这就是百味人生的组成。
少年朋友,无论你身处何种环境中,一定要珍惜青春年华,加倍努力,好好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报效国家。汉·佚名在《长歌行》有句诗句,流传至今:“东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的就是这些道理。
不知是有意安排,还是人间巧合。我的青年时期,在担任矿建五处副处长时,曾在这片沃土上挥洒汗水,建功立业,分别指挥建起了莱芜技工学校、劳动培训中心办公楼、教学楼以及宿舍楼等项目。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精心施工,安全生产,质量优良,留下了青年时期的足迹和身影。身后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眼前历历在目,回味无穷。当年的威武,已不见踪影。但不恼悔,因为曾经奋斗过、拼搏过。
四
十五年来,在吕校长的带领下,班子团结,各司其职,工作努力,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全国语文教改示范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学校、山东省重点课题优秀实验学校、山东省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低碳贡献单位、山东省后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济南市第二批领航学校、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莱芜区干事创业好支部、莱芜区教学实绩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领导和老师用心血换来的成果,成绩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保存,视作宝贝,以示后人。
吕校长也是荣誉满怀,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新教育十佳智慧校长、中国好校长、全国语文教改先进个人、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中小学首届教育科研十大名校长、山东省教学能手、莱芜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莱芜市十大杰出青年、莱芜市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从荣誉中不难看出,吕校长可谓呕心沥血,身体力行,实现目标。一枚枚奖章,一樽樽奖杯,一本本证书,一件件荣誉的背后是付出,付出的背后是心血,心血的背后是一个个不眠之夜,它饱含着千辛万苦的劳动和辛勤的奉献。常言道:荣誉证书有多厚,你的身高就有多高;奖章有多重,你的体重就有多重,一个人活着就要奋斗。吕校长是一位女中豪杰,她已经用辛勤的汗水和荣誉的泪花,把汶源希望之树,浇灌得绿叶长青,硕果累累。她把两块象征事业成功的毛巾用汗水和泪水浸透,铭刻在学校的历史记忆中。
其它校领导和老师个个都是好样的,都有你们的荣誉,你们的汗水,你们的奉献。金色的奖牌上,鲜红的锦旗上,厚厚的功劳簿上,都闪耀着你们灿烂的光芒。
我们走进校园,漫步在校区,一股暖流油然而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良好的绿化环境,整齐的教学大楼,先进的办公设施,宽敞明亮的教室,浓厚的学习氛围,规范的环形操场,教师忙碌的身影,银铃般的教书声,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的练功声和嘹亮的歌声,所看所听所思,都感到无比的欣慰,不由的想起我的少年时代,那种学习环境,教室简陋,不堪回首。
老师们恋恋不舍地送走莘莘学子,又热情洋溢地迎来入校新生,就这样循环往复,走过了十五个春秋。有的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为祖国奉献智慧;有的已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为国育才。
汶源学校,我的母校!我是第一届学子,我是第二届学子······我们为您助兴!为您祝福!您是我人生的第一只摇篮,把我培养成人,领上了金色大道,过上了幸福生活。我难忘母校的时光和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我已受益良多。母校,我想对您说:您是一座灯塔,永远为我们引领方向。母校,您是一把火炬,永远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母校,您是一处码头,永远是我们遮风避雨的港湾。在您“开笄之年”,我郑重地道一声:老师们,辛苦了!愿您桃李满天下。
尾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子们生在伟大新时代,有幸赶上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享受良好的素质教育,要刻苦学习,报效国家。教师们工作在美丽的校园里,辛勤耕耘,不懈奋斗,在三尺讲台上奉献智慧和力量,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汶源学校,以更加美丽的姿态,神圣的妆容,稳健的步伐,阔步向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走在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前列,再创新辉煌。
人生,从汶源学校开始,恰青春少年,当奋力一搏,扎实学习,练好内功,打好基础,让人生的高楼大厦,永远矗立在茫茫的人世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练好应对各种挑战的本领和能力,迈好人生第一步,走好一生每一步。牢记校训,莫忘母校,不负众望,创造佳绩,以优异成绩回报母校,为之而不懈努力。
汶源学校,建校十五周年,贺岁祝福。我不能为您做什么,只能用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祝您生日快乐!前程似锦!!祝福每一位老师,身体康健,天下满桃李。鲜花永远为你们盛开!掌声永远为你们喝彩!
2021年12月18日

【作者简介】
孙建修:笔名汶青,男,济南莱芜人。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乐坛》编委会委员、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济南诗词学会理事。曾获“泰山文艺奖、国家级金奖、全国十佳奖”等奖项。曾授予“莱芜最美文艺志愿者”“齐鲁文化之星”“大学生创业银奖好导师”“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等荣誉称号。出版《人·桥·韵》《心底飞歌》《生命之光》诗文集。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当代小说》《中国乐坛》等杂志上。2016年举办“中国梦·文之恋”原创音乐作品演唱会。!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