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 月 如 歌
曾繁荣/湖北
一九七八年底,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档案袋里记载我是英语科代表,连首长点名要我去学习战场三种语言的短语喊话(例如:不许动,举起手来!Don”t move,hands up!),教授老师是我的老乡吴宏伟,一个会说地道江汉平原语言的武汉人。英语我都会,我重点学习了俄语和越南语,一个星期的培训,我回到连队,现抄现卖,全连将士跟着我一句一句地朗读起来。

为了适应战场环境,在师大院子昼夜放映着苏联战争片,如《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进入一九七九年,黎笋、范文同集团奉行扩张政策,妄图一统印度支那,争当第三军事强国,拼命驱赶在越华侨,枪杀我边民,悍然入侵柬埔寨。中国人民忍无可忍,我部奉中央军委之命直奔南疆,灭掉越寇凶焰。
根据规定,备战期间是不允许与地方(家乡)有信息往来(电报、电话、书信等),但还是有人走漏了消息,当二月的闷罐列车缓缓驶入江岸兵站时,很多湖北老乡堵在站台上与亲人告别,此情此景,我后悔怎不违反规定给家人写一封家书,毕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嘛,以解乡愁!吃罢饭稍加休整,列车经武昌、越岳阳、过长沙、走衡阳呼啸进入广西前线。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玄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十万大山,我们来了。轻扫广西边城,印象中比我们中部省份(鄂、豫、皖)差了好多。
一九七九年2月17日(己未年正月21日)凌晨,复仇的喀秋莎三排36管火箭炮按照炮兵指挥连将士指示的距离、密位,向着越方军事目标万炮齐发,霎那间地动山摇、硝烟弥漫、尘埃飞扬!炮火延伸后,战友们向着高平、同登、茶林、谅山一线发起猛烈的攻击,。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全歼东线守敌。
我们长途行军,日晒风吹雨淋,手持枪,肩负重,向前进。年轻的战士,个个朝气蓬勃,唱出那雄壮的战斗歌声。
肖华将军的歌曲鼓舞着将士们的斗志:炮火连天,战号频吹,胜利在召唤。我们人民解放军,英勇高歌上前线。保卫祖国,保卫和平,消灭进犯的敌人。猛打猛冲又猛追,我们不惜流血汗。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头颅和热血,誓把敌人消灭完。

我们三进三出高平城,高平是越南的一个北方省会,是一个山城。中间是道路,高坡筑有房屋,低坡也筑有房子,一层居多,两层稀少,房子上涂有淡红、淡黄、淡绿色涂料,街道上散落着一些低矮的20型自行車。空城一座,老百姓逃兵荒早已人去屋空。公路上华侨北归、当地京族人一路南行,面无表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束着将士们不能滥杀无辜。房屋门楣上偶尔有几幅去年残缺不全的汉语春联,这说明汉文化在边疆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我身背一枝崭新发蓝的折叠式冲锋枪,配备15O发7点62毫米通用子弹,腰负4棵手榴弹、一把小锹、一把小镐外加一把砍翠竹的砍刀,肩挎一双碗筷的挎包,还有一个铝水壶和一个干粮袋。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挖一个猫耳洞,随便找几件旧衣服垫在里面,用砍刀砍点竹片插在外面防弹片袭扰。
压缩饼干吃完了,马口铁桶子空了,午餐罐头也吃完了,粮食给养断供了,可能是道路毁坏,后勤保障跟不上了。我们只有以班为单位自寻生路:有人弄甘蔗吃,有人弄方便面吃,有人接山泉止渴充饥,弄不到东西只能挨饿。

我们一行人下山后南行至广阔的平原地带,发现一座直径约四米、高丈余的竹篙泥糊的草垛,当枪刺进入竹壁时,白花花的大米流了一地。我们赶紧用干粮袋装了一点大米,这时还在高平城大部队集合号声响了,只有忍痛割爱火速2000米跑上山与大部队会合。不一会儿,我部撤离高平向既定目标进发。
(图片选自网络)

附:对越自卫反击战40周年 - 血染的风采
悼念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祭文。
下面我将在这里宣读祭文:
烈士们、英雄们:
南疆土地下的英烈们,这一刻我们真真切切等待了40年。我们一直在思念你们,真正的想念着你们!战友们兄弟们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听懂了吗?此刻480团的首长和七连、九连、一机炮连三个连队的老战友及军嫂们来看望你们了,你们看见了吗?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和敬仰的心情,向长眠在祖国南疆及异域土地下的英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
弹指挥间,一晃40年过去,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白云徘徊低沉,青山苍翠肃穆,葱郁的松柏在低头致哀,静静的。
烈士们躺在这里,犹如梦的山野,奏一曲无声的挽歌……
打开回忆的心门,让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40年前的1979年2月17日注定载入中华大千历史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日子。注定是在改革开放40年来伟大成就中的最“华丽”最辉煌的篇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对越南黎笋集团的地区霸权主义实施了有限度的军事打击。480团战时代号53461部队历经了魁况遭遇战、高平诸桥坚守保卫战和多地多处的搜剿围歼战。在诸多次艰苦复杂的战斗中以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指挥靠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为代表的副营长冯帝万,排长张庆山、孙洪义,班长秦跃进、陈玉文、魏火其、李中华,副班长黄顺绪、陶翔、林圣允,战士刘俊亮、陈万国、饶浩兵、汤建斌、刘喜彩、谭祖南16位战友先后献出了宝贵的鲜活生命。
当年,我们一起染血沙场,怀着保家卫国的同样初心和革命理想,义无反顾奔赴疆场,当我们凯旋时,队伍中却看不到你们那一张张昨天还在欢笑的面孔。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你们未能看到为胜利举杯的那一天,再也听不见亲人和战友们的呼喊,从此永远长眠在南疆这片冰冷的土地下。
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回首战争,不仅是为了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而是为了珍惜和平、珍爱生命!那不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那不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英雄们你们可以作证,我们也可以作证,我们的亲人及后代子女儿孙将永远为我们作证,祖国的青山同样为我们作证!
我们的祖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新时代,发出了“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时代 强音,请记住这段历史,让烈士能安息,让后人们有永恒的爱。请记住这一段走进战争的人,让生者有不朽的名。
历史不会忘记,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
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烈士们,安息吧!
战友们今后定会再来看望你们。
480团7连
2019年3月18日
撰文宣读者:马继才


曾凡荣,湖北省仙桃市人, 74届仙桃中学高中毕业,下放知青,76年底入伍,79年3月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从军5年,81年底退出现役,几年后参加成人高考进入武汉工学院《工业企业管理工程系》学习四年,以后经商,现退休在家。下放、打仗、进厂、经商是我的人生轨迹。此生苦辣艰,奋斗欲争先,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