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一百三十九
作者/康金印 主播/平凡
十九、《子张》17至20章
17.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译文:曾子说:“我听夫子说过:人没有不用勉强就自己发泄真情的,要是有就必定是父母的丧事。”
点评:本章指出人有理性控制,真情受到约束,只有失亲的打击才会失控,不用人勉强就流露出真情。这表明,孔子对人性的研究是很深的。

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 是难能也。”
译文:曾子说:“我听夫子说过:孟庄子的孝啊,其他方面别人也可以做到;他不更换父亲用的臣、不改父亲行的政令,这些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点评:本章说孟庄子能克制不用自己亲信、不行自己所愿欲的政令,依然用父亲旧臣、行父亲的旧政,是大孝。应指出的是, 旧臣、旧政都好,不改是对的, 体现连续性; 部分应变的,可在继承中求变;如果旧臣、旧政不好,快改是对的。禹就曾改父以“堵”治水的方法为“导”。禹非不孝。

19.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译文:孟孙氏让阳肤任司法官,他向曾子发问。曾子说:“在上位的人失了他应守的规矩,百姓散漫放荡很久了,你要想得到百姓的实情,就应哀悯他们,而不要自己得意会问案子呢?”
点评:本章论刑。曾子指出百姓犯法与上梁不正有关,断民案应有哀怜的仁心才能办好,不应自矜会问案。曾子指出执法的根本是“为民”。他情倾百姓,关注法的本质,后世尊他为“宗圣”。

20.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译文:子贡说: “传说纣用炮烙、虿池等酷刑,造鹿台、酒池、肉林等享乐。其实商纣的不好,是不像传说的那样严重的。因此君子不要处在下流的地位,(处在下流)天下的坏事会都归罪于你了。” 点评:本章指出君子应“勿居下流”,否则“恶皆归”。子贡的社会体验很深刻。这正如“墙倒众人推”现象,寓言故事“偷斧子”的人也与此近似。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社会现象,比如新出一个盗窃案,某人曾犯过此类罪,即使改得很好,也往往先被列入排查对象,因为他有“前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