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温好时光
喻德蓉
我正准备午休,师妹小莉来电告诉我:“高中的几个同学,明天去母校的龙溪河边野炊。去不去?”我不加思索:“要,要,要!”获知这一消息,我立马来了精神,睡意顿消。野炊的相关工作,小莉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已准备就绪。
第二天,我就驾车直奔目的地一一龙溪河回龙寨段的杨家湾。清激的河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偶有鱼儿跃出水面,溅起漂亮的水花。两岸植被郁郁葱葱,翠绿欲滴。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地里的庄稼肆意地拔节生长。河岸一派生机盎然。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是到野炊地点最晚的一批了。小莉和其他同学铺好地垫。就近找来一些干柴火,搬来石头垒起灶,就准备煮饭了。为了方便,大家商量吃饺子。先把菜洗净,把青菜煮好凉着,再煮现包的饺子。大家七手八脚地忙活了好一阵子。一桌丰盛的午餐在桌上飘出诱人的香味。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套一次性的碗筷,红酒、白酒满上,人人都笑容可掬,端起酒杯齐声高喊:“干杯!”河面上荡漾着同学的笑声。一群老玩童在龙溪河畔狂欢。
此情此景,让我浮想联翩。我曾在龙溪河边的一所小学当过老师,而且还是班主任老师。在倡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快乐而难忘的。那时每到春季都要组织同年级的学生出去春游。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中,享受春天给人带来的温暖和喜悦。在春游中学生就三个一群,五个一组自由组合开展野炊。孩子们每到春季,就像盼着过节一样,等着这一天的到来。春游这天,学生们背着柴火、食材和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地列队走出校门。要拉练十公里后才来到龙溪河边野炊。那时家家户户都缺吃少穿,学生野炊时大多是下碗小面,碗里的油星星极少。最高级的食材莫过于腊肉和香肠了。有腊肉和香肠吃的同学十分惹人羡慕。有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生火煮饭常常闹出笑话。有的火生不燃,总是浓烟滚滚,饭没煮熟,人却变成了“大花猫”。有的是食物还没煮熟就起了锅,吃了一顿夹生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野炊时往往要进行厨艺比赛。获奖者会在墙报上获得一个五角星。所以,同学们在野炊时,个个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班主任和各科教学的老师,在野炊现场这组看看,那组聊聊,生怕出现什么安全隐患。学生们是开心了,老师们却特别的辛苦。没有时间煮饭,老师们只能用开水和包里的干粮充饥。一天下来,师生们人人都累并快乐着。
我和我的同学们现在大多退休了。在外奔波几十年,忘不了的还是儿时的记忆和青少年时的懵懂,叶落归根。每逢节假日,总想驱车回到老家走走。对乡间的一草一木总是情有独钟。特别是家乡的龙溪河更是让我们恋恋不忘,魂牵梦绕。龙溪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龙溪河是我们的青春河!
喻德蓉,重庆长寿人,师范毕业曾当过教师,机关干部。爱好文学,曾在《重庆日报》《重庆杂文》等报刊和《巴渝文化网》等网络平台发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