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组诗)
印子君
音乐具有无限可能,没有时空之隔。
——题记
巴赫《马太受难曲》
这首乐曲过于庞大,像矗立在我们面前的
一座神圣的教堂。它的七十八首分曲
就是构成教堂殿宇的七十八根圆柱
管弦乐队和合唱队,都是这里最虔诚的信徒
他们手里的乐器,奏出的音调大雪般纷飞
最后轻轻落在耶稣基督那颗至善仁爱的心
我看见主,一千次受刑,一千次死去
又一千次复活,双眼满含对苍生的怜惜
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
天才的一生,竟是小提琴上的一根弦
演奏刚好进行一半,却突然绷断
滑掉的音符滚落一地,每一粒都在低泣
你终于把最后一首曲子献给了自己
你终于用最后一首曲子来安放自己的灵魂
这个时候,你看不见鲜花,听不见掌声
只看到披着黑衣的天国使者面无表情
而整个维也纳的上空下起了沥沥细雨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今晚的月光都长了耳朵,它们都听见了
那台古老的钢琴在深夜悲鸣。它们把洁白的
道路,从天堂一直铺到琴房的屋顶
今晚的月光都瞎了眼睛,它们却照到了
那颗伤痛的心脏在不断抽搐。它们用光亮的
指头,为灵魂拂去无尽的愁思和忧郁
今晚的月光在一首曲子中熊熊燃烧
今晚的月光被一首曲子弹奏成灰烬
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
仅有的两个乐章,是两条修长的手臂
它们相互交叉,就能把一首乐曲的身躯
完全抱紧。它们伸展开就是翅膀,能复活
所有乐器。无论木管还是铜管,无论小提琴
还是管风琴,每一件都能放飞旋律的鸟群
缭绕在山川、河谷,萦回在湖泊、森林
整个奥地利就是一间辽阔的金色大厅
而她最天才的儿子,以未完成呈示了完美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
夏夜是用来做梦的,仲夏之夜,梦境透明
做梦的不只是赫米亚和拉山德,做梦的不只是
狄西奥士公爵和他的未婚妻,做梦的不只是
莎士比亚,做梦的也不只是森林中的一群小精灵
做梦的还有小提琴,大提琴,长笛,黑管,吉他
还有蹲在屋角的那台老态龙钟的旧钢琴
还有悬在墙上默不作声的一支单簧管和一把小号
而这梦,星辰般闪烁,丝绸般光洁,雾霭般轻盈
肖邦《玛祖卡舞曲》
玛祖卡是你的母亲,玛祖卡也是你的姐姐
你像爱姐姐一样爱着母亲,你像敬母亲一样
敬重姐姐。啊,永生的姐姐,永世的母亲
她们都拥有一颗名叫波兰的灵魂,她们都经受一种
名叫沦亡的屈辱。你就这样深入无边无际的月色
将她们,一段一段弹进自己的钢琴。你用指头
一遍一遍告诉母亲,她就像琴声一样晶莹。你用
指头,一次一次告诉姐姐,她就像琴声一样干净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
当弹奏完这十九首曲子,你已和钢琴
融为一体。当弹奏完这十九首曲子,你发现
匈牙利就是一台最高最大最好的钢琴
当弹奏完这十九首曲子,你不再无家可归
你已经是地地道道的吉卜赛人,故乡的美酒
灌醉了你的琴声。当弹奏完这十九首曲子
你的祖国站立在你的跟前,泪流满面
当弹奏完这十九首曲子,你已掏空了自己的心
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
疼痛在发出声音,疼痛在声音里,像一头野兽
撞击着另一头野兽。所有和这首曲子相遇的人
都被疼痛包围,都受到野兽的威胁和伤害
难道,饱受苦难的心灵,只能用疼痛来抚慰
当疼痛像雪一样落在疼痛之上,我们听到的
还是疼痛的呻吟。而疼痛感动了所有乐器
我们便听到升起的旋律,都在为疼痛祷告
都在义无反顾为疼痛赎身,为疼痛正名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人生就是一座医院,每个人都是患者,都拥有
一间病房,自己就是自己的医生。你告诉我
有一种疾病叫相思,患上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也是最不幸的人。幸福源于幻想,不幸也源于
幻想,这不是生活的插曲。爱丝黛尔是你的病因
史密森是你的病因,朱丽叶也是你的病因
在最绝望时你才明白,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
而相思是一种美丽的疾病,也是不治之症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你为钢琴损伤了一只无名指,钢琴却回报你
一双杰出的手,一双感性、灵巧、高贵的手
倾尽才情谱写曲子,却仅为你钟爱的钢琴留下
唯一的协奏曲。哦,你的钢琴就是你
永远的克拉拉,克拉拉就是你永远的钢琴
你和克拉拉在一起,就是一首完美的乐曲
每一个乐章都是两个人在挣扎,在抗争
每一个音符都是两颗心在碰撞,在轰鸣
勃拉姆斯《C小调钢琴四重奏》
一个人的二十年可以是流水,消失在
落日的尽头。一个人的二十年可以是花瓣
凋谢在深夜的风中。一个人的二十年可以是
荒径,折断在万丈悬崖。然而你的二十年
却浓缩成一首钢琴曲,在知音般的指头下
一遍遍响起,每一遍,心里都扎进一颗针
我渐渐理解一个终生未娶的男人,为何用
四十三个春秋,苦苦守护一份绝望的恋情
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
每一根弦都是绷紧的心,左右手都是
延伸的琴体。跳跃的琴弓就是火狐的精魂
上下起伏。移形换位。轻挑细揉。若即若离
《狩猎》《魔鬼的狞笑》《荒山之夜》……
二十四首曲子,就是你开辟的二十四条路径
每一条都是陡坡,每一条都很险峻,每一条
都有陷阱。只有敢于攀援的人才可能抵达峰顶
只有站在顶峰的人,才能听见你遥远的掌声
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其实,这条河究竟有多蓝,已经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在欧罗巴有一条多瑙河
它是蓝色的,被一个叫约翰·施特劳斯的家伙
弄得满世界流淌,满世界发出喧响,这就够了
其实,这条河究竟有多蓝,已经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发现这条蓝色的河有一颗蓝色的心
有一个蓝色的梦,还有一种深藏着的蓝色的痛
你唤醒了一条河,也就唤醒了一位古老的母亲
圣桑《动物狂欢节》
有人说,你在音乐这张严肃而宽大的脸上
划了一刀,不仅留下了伤,还埋下了痛
要真是这样,先生,我第一个不喜欢你
坚决把你从记忆中抹去,抹得彻彻底底
事实上,我不会这么做,因为钢琴不答应
大提琴不答应,单簧管不答应,长笛不答应
所有乐器都抗议。狮、公鸡、野驴、袋鼠
加入交响,并不滑稽,只是比人少了面具
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
你终于接受了音乐的指引。你相信,音乐就是
你的神,你聆听到了它的启示,就像露珠
聆听到月光的照耀,就像夜空聆听到星光的灿烂
你知道,只要握住音乐的手,就攥紧了自己的命运
就可以推开另一扇门,找到梦中的新大陆
你没法不为汹涌而来的旋律着迷,你没法抑制
随旋律升腾的惊喜。当波西米亚音乐与黑人音乐
渐渐血脉相通,那些自命不凡的耳朵却突然失聪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没有什么崇拜可以超越大地,没有什么祭奠
可以颠覆春天:一个无与伦比的季节
正释放出远古的气息,滚动着爆裂的雷霆
原始。神秘。野性。疯狂。恐怖
每一种节奏都来自于召唤,每一段旋律
都交织着悲喜,每一个场景都呈现出诡异
当少女被自己的舞步,一寸寸送上祭坛
俄罗斯,俄罗斯,我必须闭上蒙羞的双眼
2010年—2011年于成都龙泉驿
印子君,蒙古裔,生于1967年7月,四川富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潮》《诗歌月刊》《北京文学》《四川文学》等,并收入数十种选本。出版诗集三部。现居成都龙泉驿。
诗与乐的互文
——读印子君组诗《古典音乐》
张媛媛
媒介学家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认为,诗歌与音乐的分离是印刷文化的首次体现。诗与音乐的共同媒介是音调,在文字伴随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成为诗歌的主要载体之前,二者彼此融贯、相因相生,形影相随、密不可分。文字固然没有完全抛弃声音因素,但是它已把音调降低为只供传达用的单纯外在的符号,如黑格尔(G. W. F. Hegel)所说,诗歌“受到精神性观念的充实,音调变成了语调”,而音乐的基本目的则是把音调仅仅作为音调去构成形象。尽管眼中诗与耳中乐注定渐行渐远,但仍有许多诗人热衷于重新构建诗歌与音乐的关联,比如德国诗人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提出的“音乐性诗歌”,或是诺瓦利斯(Novalis)倡导的以“音乐的语言”进行“确切的表述”,再如美国诗人庞德(Ezra Pound)主张的音乐诗学——将诗歌视为谱上音乐的文字作品。显然,无论诗歌怎样追求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无法摆脱只能使用语言作为媒介的命运,因此形式上的音乐追求不可避免地落入语义模糊的境地,恰如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之见:当诗歌力图脱离清晰的精确意义,以及句法的常规,它就会倾向于一种理想的音乐形式。让诗歌的语言应该重新成为歌声的希冀不免使诗歌成为音乐的附庸,然而节奏韵律并非诗歌唯一可以从音乐的美感中索取的灵感,印子君的组诗《古典音乐》就呈现出另外一种音乐诗学——让诗与乐构成互文,聆听并捕捉音乐中的思想表达,从中生发新的诗意。
在这首组诗中,诗人以相对整饬的结构,借词语的音响和短句的节奏诱发情感的交互作用,每首小诗都是八行,犹如一组上升的音阶,从容且清晰,逐渐明亮通透、开阔自由,直至收束于高亢有力的音域中。当然,印子君让诗歌重返音乐的尝试,并非仅仅是从形式上呼应,更是自始至终贯注于组诗的题旨、想象与思考之中。诗人选取了古典音乐中经典曲目,聆听音乐传递的诗意信号,感受古典音乐的时间与空间、历史与未来、悲悯与救赎、哲思与信仰……正如题记的暗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等伟大音乐家的作品超越了“时空之隔”,在诗人的追问与应答中生发出“无限可能”——《马太受难曲》宏大神圣的虔诚咏叹怜惜内心的谦卑柔和,《d小调安魂曲》阴郁哀伤的低沉弦乐抚慰魂魄的低泣不安;《月光奏鸣曲》明亮温柔的浪漫幻想“拂去无尽的愁思和忧郁”,《b小调第八交响曲》轻柔悠长的交叉乐章“放飞旋律的鸟群”;《仲夏夜之梦序曲》如光洁透明的梦境,重现戏剧的奇幻,《玛祖卡舞曲》以干净清莹的琴声,涤荡屈辱的灵魂;《匈牙利狂想曲》被“故乡的美酒”灌醉,热情而狂放,《悲怆交响曲》被疼痛包围,却为疼痛祷告、赎身并正名;《幻想交响曲》演绎相思之苦,为此罹患美丽的疾病,《新世界交响曲》接受音乐指引,令“自命不凡的耳朵突然失聪”;《a小调钢琴协奏曲》以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为灵感来源,“每一颗音符都是两颗心在碰撞,在轰鸣”,《C小调钢琴四重奏》则将勃拉姆斯对克拉拉倾慕埋藏心底,“苦苦守护一份绝望的恋情”;《二十四首随想曲》用绷紧的心对演奏者的技艺提出挑战,留下险峻的陡坡与充满陷阱的难题,《动物狂欢节》用谐趣横生、童心未泯的设计,“在音乐这张严肃而宽大的脸上划了一刀”;《蓝色多瑙河》“有一颗蓝色的心/有一个蓝色的梦,还有一种深藏着的蓝色的痛”,《春之祭》的“每一种节奏都来自于召唤,每一段旋律都交织着悲喜, 每一个场景都呈现出诡异”,诗人用轻盈克制的诗行,为每一乐章增添了崭新的音符,勾连起音乐之外的记忆。宗教、历史、地理、人文、轶事乃至乐器的特点、演奏的难度等等都在诗人的考虑之中,它们融化于和谐的音色,加入诗乐的合奏与共鸣。
在这首组诗中,诗的纯粹与音乐的纯粹相得益彰,诗人不仅聆听了音乐,更思考着音乐。诗歌的技艺不仅能表达情感与思想,而且还可以展示出情绪与诗思转变上升的过程,而音乐所要表达的也正是灵魂的运动。比如在南非作家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看来,巴赫的音乐并不晦涩,但当音乐的音符在时间中展开时,便不仅仅是部分与部分的简单联结,而是浑然天成的整体。这样起承转合的思想表达已经逸出了音乐的范围,“巴赫在音乐中思考,而音乐则通过巴赫来思考自身。”印子君的组诗《古典音乐》也是如此,虽是由不同音乐作品引发的灵感碎片,却构成了一个激发无限可能的整体,诗人不仅在思考音乐,也通过音乐重新思考了诗歌自身。
《南方诗歌》2022年6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