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五月奈何天
房兴华
满腹经纶,坦然率真,一脸和气,敦实憨厚,水平与“酒平”与时俱进,这就是老皮给我的第一印象。老皮属龙,他经常自诩自己是真龙平民,其实他更有虎的霸气。搞文学出身的人是否都有这种野性,我不知道,但我所认识的老皮却是虎气十足的。他的个性像虎,习惯在自己的地盘上自由自在毫无顾忌,不拘小节,豪爽心直,笑起来声音十分嘹亮,这就是老皮。
在大海边,任海风吹拂他狂乱的思绪,任海水浸漫过他的双膝,站立在鼓荡咆哮的水中,他没有恐惧,他感到一种伟大的浩瀚在胸中涌动,有一种亘古之爱在强烈地搏动。妻子带着他去浙江、杭州、西安、内蒙、哈尔滨、南京等地,一向节俭的妻子不惜花钱同他在每一处值得纪念的景点照下了一叠相片。病痛仿佛炼狱,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生命奇遇,使他对生命有了一种更深更透的理解,他的作品被提升到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独特的感悟,显得气宇轩昂,潇洒隽秀。岁月的流水隐去了,只留下年轮的苍痕,山的色彩淡去了,在燃烧的霞光里映衬出峻拔峭丽的轮廓。平淡者从流逝的岁月中追逐往日的旧梦,雄奇者从斑驳的年痕感悟出人生的哲理。用心者描述眼前的细腻的变幻,超然者从眼前的景色所包涵的万物禅玄,即所谓是山非山,是景非景也。超然天地之间,我即是诗,诗即是我,心意所及,万物化迁。
出院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全身心的投入写作,为了便于书写,每天伏案疾书七八个小时,写到动情时,竟忘记了白天黑夜,最长一次写作竟达17个小时。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全力照顾好他的饮食起居,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一年下来,老皮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以古代三十六计来反映当今男女情爱的40万字长篇情感小说《凸凹情愫》的创作。小说《凸凹情愫 》出古入今,雅俗融一,文采飞扬,骈散结合,或记或叙,笔力洒脱,文思酣畅,气势如虹,一泻千里。文以凸凹而显盛,情愫因文美更生辉,只言片语间常见灵光闪闪,言辞犀利独到,读后给人以淋漓尽致的感觉。
此书至2005年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作家赵德发为其题词作序,并荣获“首届山东青年作家文学奖”一等奖。同行惊叹,此公怪才,有奇思妙想。圈内戏称老皮为“沂蒙怪才、贾平凹第二”美誉。其作品被称为“当代情感文学”,以激扬的文字吹皱临沭文坛一池春水,令人耳目一新,展现了新一代青年作家的锐气。
这次车祸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的性情并没改变,照例跋涉远足,挑灯夜读,海吹喝酒,朋友相聚堆子里总也缺不少他 。谈起他的伤口病痛,他便戏称“脖打石膏,背如弓,一路走,一路哼”。这种调侃式的激情生活没有把他消耗折磨倒,相反他的精力恢复得相当好。
他写新闻,做外宣。背着几本文文史资料、携几件单衣的行囊作千山寻游,翩然如蝶,悠然如风。岁月有痕,天道无常,怯弱者听到的只是凄离的悲风,旷达者却从中感悟到人生季节的嬗变 。昔庄子击盆而歌,那种超越和洒脱汩汩一直流淌着,汇成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飞瀑,凌空而下,穿越千百年的悠远时空。
81年从学校毕业分到临沭,一干就是30年,他先后做过局机关办公室文秘、基层站所负责人。期间结识了一大批文学青年,大概都有一腔热血,又有一种文学情结,几个“心猿意马”的书生,凑在一起心里就扑闪扑闪地翻腾,要学当年五四青年办杂志,弄文学,发抒一腔报国热情。夜阑人静后,几个热血青年坐在孤灯下,纵笔抒写仰俯天地、纵横古今的文字,精心打造《钻石文艺》这本杂志。每编一期,都要搜肠刮肚,尽量办得图文并茂,力求内容丰富多彩。不知是天意,还是命运的必然,老皮文学情缘未了,于是为填补心中的那份文学空白,玩一把编辑瘾。2007年秋天,便担当了《沂蒙晚报·今日临沭》主编。此后更是不辞辛苦地潜心于采编发行工作,时时于平淡中掀起波澜,囊中收进无数的新闻奖励。为编辑报刊,甚至整夜地不睡,反反复复,被密密麻麻的辞藻熏得昏昏欲睡。2008年10月,他牵头组织30多名记者、作家、音乐家、摄影家到临沭来采风,拉开了“临沭金秋行”活动的序幕,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2009年12月由老皮主编、众多文友共同创作完成、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山东省原副省长王裕晏题写书名,全国著名作家《闪闪的红星》作者李心田,著名旅游景点九寨沟发现者、中国当代十大徐霞客、广东省文化旅游协会会长李存修先生等名家题词的《苍沭脊歌》的成功出版发行,在钻石之乡引起了强烈反响,开启了临沭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篇章,成就了临沭文坛的一段佳话。
在创作之余,老皮把笔墨更多地投入到弱势群体中去,先后创作了《残疾青年王现彬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李丙香:真爱唤醒“植物人”》《桑榆晚霞红满天》等长篇通讯,在《大众日报》《临沂日报》等报刊头版头条发表,其中李丙香、李敬泽两人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报道播出,李丙香更是因此被评为“2006年感动山东十大人物”。他还采写了《跨越海峡两岸的深深情爱》《真情爱:在漫漫四千七百个日日夜夜中延伸》《留在红色热土上鲜为人知的红色印记》等长篇通讯,热情讴歌人间真情,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共鸣。
身为一个成名作家,最让难得的是他对文学青年的扶持。一个充满了爱心和责任感的作家,永远喷涌着创作的激情。多年来,老皮采编的上千篇文章被全国各大媒体采用,累计采写了《梅香石魂书华章》《春山名茶香天涯》等各类文学稿件300余篇,发表各类新闻稿件2000余篇,有力地推进了临沭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建设。
老皮思路清晰,行文风格,天马行空,从不拘泥,摈弃传统文体那些不必要的羁绊,自成一家,常醉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头脑冷静之余,最出彩的还是他的古典诗词,他热衷于古诗词格律诗的创作,《沁园春·咏梅》词在评论家、作家、编辑家们几轮的投票后,而最终获得了诗词类“首届山东省青年作家文学奖”一等奖。老皮与张海迪、朱彦夫等人被列为全省32名残疾作家中临沂市唯一的一员,他因此也被众文友戏称为:“中国第一个断脖子的作家”。
老皮是性情中人,他既写新闻,又做文学,不由得令人惊叹他捕捉历史,洞悉世俗的独特眼光和笔下功夫。时光流逝,翰墨沧桑,过了些年,人们谈老皮作品,渐渐感到在他的文章中所飘荡的调侃味慢慢散去了,他的笔似乎变得凝重,字里行间隐隐浸透一种沉稳奇拔之气。体现了一个成熟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多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忧自己,忧亲人,忧家乡,还心忧着整个社会和人类,心里满是仁爱。他友好地接待一个个贫穷的陌生人,亲自上门访问偏远山乡的文学青年,其怜天下苍生之情怀,由此可见一斑。
老皮本人的事迹也被其他文友以“身残志坚著华章”、“一个中国当代保尔的新形象”为题,先后刊登在《沂蒙晚报》《临沂日报》和《山东工人报》等重要位置上。
在笔者写这篇稿子的期间,老皮主编的大型长篇报告文学集《苍沭脊歌》获得了山东省作协文学创作一等奖,古典诗词《满江红·情思》获“淄博人家杯”全国征文大奖赛一等奖。几天后又传来了先后被《中国文学》及《当代小说》评为“中国十佳小说家”、“山东十大青年小说家”的消息。
老皮不但善于舞文弄笔,其实他还喜欢奇石根雕古玩字画,把收集珍藏玩品当作一大爱好,平时他无论是在外地采风,还是参加文学笔会,在走遍千山万水的时候,总是留心搜集,只要他看中的不惜花重金买回,当成心肝宝贝精心呵护,如醉如痴,几年下来,已拥有各类藏品多达近百件,经专家鉴定价值在5万元以上的就有10多件。他说在珍藏把玩这些藏品的时候,精神上物质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享受,既陶冶了情操,又增加了甄别是非和判别真假的能力,在他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老皮是很自信的人,自信得有时候让人觉得他一切都成竹在胸,青年人那种勇往直前的朝气在他身上,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我认为自信和自负是有区别的,自负的人往往会犯自大的毛病,而自信的人常常能审视自己是否有自大。”他订阅了十几种文学核心期刊,他说知己知彼才能明确自己在文学圈处于一个什么位子,不明白这一点,首先意识上还没和全国的创作接轨,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就肯定落后于全国水平。播洒一路辛勤汗水,摘取了一顶顶荣誉桂冠,但这并没有使老皮感到有多少成就感,他说,“有的人发表了一两篇文章就自以为是大作家了,这太浅薄了,典型的夜郎自大,一个作家不明白自己所处的创作水平到底怎么样?这就注定他是一个“长不大”的作家,是一个不成熟的作家。
老皮从不服输,不论是有时囊中羞涩的窘迫,还是生活中的磕磕绊绊,都很难在他身上看到畏难发愁的影子,再大的困难都能坦然面对,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灿烂的笑。“
为什么非要用失去来证明自己曾经拥有过呢?为什么非要用痛苦来显示幸福呢?经过时间的流逝,时事的变迁,经历了许多的事情,许多的喜怒哀乐之后,我终于发现自己是幸福的。”
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幸福就住在你心里,感觉幸福其实就是幸福。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幸福,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只要我们懂得遗忘,懂得满足,学会珍惜,钟情于正在经历的生活,那么,我坚信他就一定是幸福的。幸福其实很容易,如果老皮能少喝点酒,如果他能在别人听够了的时候少说几句,能克制一些,不要过于张扬,低调一些,那就不可能发生不可弥补的憾事。
在我的眼中,他始终是一个勤劳善良、憨厚朴实、乐于助人,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好哥们,刚毅的脸上整日挂着不知愁是啥滋味的笑,不管有多少愁苦,都会在他的笑容里化为乌有。
他工作之余搞文学创作,由于你不懈努力,执着认真,笔耕不辍。作品常见报端,事业蒸蒸日上。孰料想平静的生活中突发了一段有因无果的情缘,让你刻骨铭心,是局外人所难以体会到的,为了了却心中的那份伤痛,你义无反顾地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美好眷恋,悄悄地走了,让你的生命在青春壮年戛然而止,把痛苦和思念留给了你的亲朋好友。
又是一年夏雨纷纷,又是一年端午时节,你离开我们已有整整三年了,在这家家户户祭奠屈原的日子,让水神为我们做一次邮差吧,把我们对你的思念寄望天国,愿你在遥远的天国也像在人间一样,做一个充满热情和活力,热爱生活,干事创业的好男儿。
我的朋友,你在遥远的天国还好吗?在这五月奈何天里,让杜鹃声声啼血化作我对你无尽的思念,默默地向你道声“一路走好!”。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房兴华,男,60后,山东临沂人,山东省作协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理事,临沭县作家协会主席,《临沭文学》主编,临沭县十大文化之星。
迄今,已在《农民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国土资源导报》《中国文学》《大众日报》《东方散文》《临沂日报》《沂蒙晚报》《临沂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逾百篇,有7篇作品入选《中国优秀散文集》在各类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受到山东省文化厅表彰奖励。
编辑简介:王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东方散文》《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临沭文学》《山花》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