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格律诗快捷入门
文/蔡同德

许多初学者想写格律诗,但又觉得很难掌握格律要求,关于平起定式、仄起定式及其各种变化,如平起平收,平起仄收等一时不易理解。本人根据学习体会,把写作方法用简明扼要的方式介绍一下。
如果不论内容和意境,单从形式上来看格律诗的平仄声调和押韵,其实不难。
先说七律,掌握了七律的写法,七绝、五律、五绝、排律就简单了。
七律规定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按声调要求其实只有四种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首七律的第一句可以采用上面的任何一个基本句式,但是接下来每句的选择就有规定了。
1,双句尾字必须押韵,且为平声,因为仄声押韵不好听。第一句尾字可平可仄,其余单句尾字必须是仄声。第一句尾字若平声,则必须入韵(即与双句尾字同韵)。
2,每句内部第一、三、五个字可平可仄,二、四、六则必须是平仄平或仄平仄。简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样一来,实际句式就很多了。
3,每联的上下两句中,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对应,即平仄声调相反。上句是平仄平,下句就得仄平仄,或者上句仄平仄,下句就得平仄平。否则叫“失对”。
4,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相同。这叫“黏”,目的是各联之间读起来连贯。否则叫“失粘”。
5,中间两联对仗必须十分工整,除注意平仄声调外,对应的词性必须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对应的句子结构也应该相同,即词组对应。
例如,杜甫的七绝《无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上联的结构是1+1+2+1+2,下联的结构则是1+1+2+2+1。结合词性和句子结构分析如下:
两(数词)个(量词)黄鹂(名词性偏正词组)鸣(动词)翠柳(名词性偏正词组),下句同。窗(名词)含(动词)西岭(名词性偏正词组)千秋(名词性偏正词组作形容词)雪(名词),下句同。
6,七律的首联和尾联至少一个不对仗,避免格式重复。
还有更严格的要求:
1,尽量不要出现“孤平”,即两个仄声字夹一个平声字,而两个平声字夹一个仄声字是完全可以的。
2,句尾连续三个字都是平声字或都是仄声字,叫做三平尾和三仄尾,这是一般不允许的,前面和中间可以。这是为了读起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3,七律的四个单数句的尾字都是仄声,尽量四声递用 ,意思是,若按平水韵,要有上声,有去声,有入声,不能都是一种声调,至少两种仄声。如果用新韵,则既要有上声,也有去声。目的还是为了抑扬顿挫。
4,对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的句子结构不应该相同,否则叫“合掌对”,类似于砌砖墙时应该错开缝。
但是,也不能过分拘泥于上面的要求,不能“因字害义”。如李白名篇《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就不符合第2条基本要求,第二四六字的声调是平平仄,应该是仄平仄。若把“故人”改为故友或老友、挚友,就没毛病了。但是李白是权威,谁敢改?
又如他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首联和颔联(第二联)、颔联和颈联(第三联)之间都失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颔联如果改为:
晋代衣冠成漫土,吴宫花草掩危楼。
就都不失粘了,而且单句也合乎四声递用了,游土外日的声调正好是平上去入。但是后人也不能改,因为已经习惯了。
再如杜甫的七绝《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按规则,第三句七个字的声调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显然犯了失对和孤平的毛病,但唐诗中这样的句子结构非常多,读起来朗朗上口,于是后人把这种情况叫“拗救”,意思是第六个字本该是仄声字,第五个字本该是平声字,不妨让他们换过来,成为: 仄仄平平仄平仄。
定义“拗救”的思路和通假字一样,古人写错了字,不可能建议他们修改了,只好将错就错,在字典中附加说明。
我们再看几个拗救的例句: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杜甫 七律《咏怀古迹》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七绝《出塞》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忧似坠楼人。)
——杜牧 七绝《金谷园》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林秋雨病相如。)
——李商隐 七绝《寄令狐郎中》
关于句尾三连平(三平尾)和三连仄(三仄尾),有时一气呵成,不必计较。例如被奉为唐诗七律的峰巅之作——崔颢的《黄鹤楼》,颔联两句恰恰是一个三连仄,一个三连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七律会写了,七绝就显得很简单了。七律四联八句,七绝两联四句,七律的任何两联拿出来都可以作为七绝,但是,不宜一三联和二四联组合,因为那样不符合“黏”的要求。最好是一二、三四、一四、二三联组合。
例如,上面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首联和尾联就可组成一首七绝: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至于五律和五绝,也是四种句式,把七言的句式前边去掉两个字,就是五律五绝的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关于粘对之法,与律诗相同。因为五个字一句,所以句内平仄要求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了。
掌握了律绝诗的写法后,再学词的写法就事半功倍了。
还要说明一点,写格律诗要用古文的语法和词汇,否则就是打油诗甚至顺口溜了。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必须阅读大量的古诗词,逐步积累。
上面所说的写作方法只是结构形式问题,要写出一首有韵味的格律诗,必须有景有情,寓情于景,充分运用比兴、排比、借代、用典故等修辞手法,不宜太直白。要让人读了你的文字后,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画面。这个无形的画面就是意境,也是我们写诗的目的。
2022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