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歌声中观大瀑
文/周葵
阴雨连日,润青了山,洗净了树,今天终于晴了。天空露出美丽的青蓝色,白云,轻雾,直视无碍,满目清朗。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我们和好朋友王东云一家,要去万州大瀑布旅游了!
车行在利川至万州的国道上,沿途红花绿树,美不胜收。大道平坦,依山婉转,像一条又宽又平的灰色飘带,在山间逶迤。王东云的爱人小胡很活泼,见此美景,不住地说:“好美呀,这山,这树,这空气!”忍不住还大声唱了起来:“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也跟着应和着,车内一片欢声笑语。路两边的树,枝叶相交,形成绿色的穹窿顶。一溜树叶,迎着阳光,泛着缎带一样的翠光。“快看!那两山对峙,像不像恩施大峡谷?”“真的很像!”“我到前面停一下,你们好拍照。”停了车 ,王东云从副驾扶下自己八十七岁的老娘,李维成身手灵活,已经拿着上手机对着峡谷拍照了。两崖相对,刀劈斧削;红崖绿树,薄雾轻绕;蓝天白云,阳光灿烂;一条淡淡的彩虹,横跨峡谷,谷下流水喧哗。绝世美景,堪比旅游景区。

拍完照,正要登车上路,小胡忽然大声喊起来:“地皮菜!这里有地皮菜!”我忍不住大笑:“哪里有地痞菜?”可顺着她指的地方看去,可不?就是地皮菜!只见路边沙土地上,稀疏的野草间,绿莹莹的地皮菜,肥嘟嘟的。便连忙蹲下来,用手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小时候捡拾地皮菜是经常性的事,那时候,地皮菜很多,也没有谁认为地皮菜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相反,吃多了,肚子还糙不过。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地皮菜也飞上枝头变凤凰,有了自己的学名——“地耳”,还有一个更富有诗意的名字——“普通念珠藻”。物以稀为贵,现在地皮菜也有人工养殖了。不过,地皮菜包包子,味道确实好极了。
继续前行,透过车窗,我突然发现有两条水龙从山崖直窜下来,便连忙大喊:“两条龙!快看!两条龙!”大家都看到了,于是就在岔道上停车。下车后,几个人就在岔道上指指点点欢欣鼓舞起来。一条小河在山下哗哗地奔流着,路边一条短碣上刻着“龙驹河”三个大字。“龙驹河”真是名副其实,崖上双龙吐水,崖下河水奔流!纯自然的美景,让我们赞叹不已。一位农妇背着背篓拿着弯镰过来了,我们连忙和她打招呼,原来她家就住在双龙水下。农妇胖胖的,背篓里割了一些草。我问她割草做什么,她说她喂的有鸡鸭鹅,还有猪子,割草喂它们。我说:“你们喝的水就是这双龙水吗?”她说:“我们喝的是自来水,这里有水厂。”我说:“这里的水就是农夫山泉有点甜哦!”她笑了, 又指着双龙水旁边的新房说:“那是我们的房子,下边是我们的旧房子。”我说:“你家新房两层楼,住几个人?”她说:“就是老两口,孩子们都在外边工作,在重庆当老师。”“你不去给他们带孩子?”她笑了,说:“去了不习惯,还是在这里住着好。”我们几个都会心地笑了起来:“那真是舍不得,这里的环境多好哇!不愁吃,不愁穿,住在这里就像神仙。”这农妇用自己的生活,印证了享清福不在为官的名言。
告辞了农妇,一路风驰电掣,来到了万州大瀑布。万州大瀑布原名叫青龙瀑布,位于万州区甘宁镇,属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瀑布宽151米,高64·5米,面积9739·5平方米,据说比贵州黄果树瀑布还要宽十多米,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单挂瀑布,被誉为“亚洲第一瀑”。万州大瀑布之所以成为“亚洲第一瀑”,是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万州人利用青龙河筑坝形成水库,再开闸放水,形成瀑布。不过,在没有筑坝之前,这里已有瀑布,只不过没有这么大,这么壮观而已。进入景区,只见茂林修竹,高与天齐。有的竹子粗如人之大腿,惊讶之余,禁不住要搂着它拍照。绿海无边,石板路又宽又平,道旁有石栏,走在这样的路上,呼吸着富含负离子的空气,真是心旷神怡。
大瀑布先声夺人,还没见影,就听得轰轰的水声,震撼山谷。坐上竹林飞车,耳畔一片“哗哗”声。飞车在轨道上仿佛一条快速游动的梭子鱼,排空御气,不一会儿,就到了山下。透过密密层层的树林缝隙,白白的瀑布,若隐若现。但要真正看清她的全貌,还有一段路要走。
去瀑布的路旁,一块巨石巍然屹立,上面刻有一些字,不留心的人,会因瀑布吸引而忽略了它,我们因为年纪大了,走得慢,就边走边看,仔细欣赏。巨石的旁边还有一块木牌,红底白字,解释着巨石上的字的意思。只有把巨石上的字和木牌上的解释对起来,才能发现巨石上刻字的妙处。这块石刻名字叫“神秘石刻”,上面刻有八个怪字,暗含一首神秘的诗。右侧第一列“竹”字,比其他字要小很多,寓意“小竹”。对应“竹”字的是岩石“岩”的繁体字,本是上下结构,却横着写,上下二字合起来暗喻诗句“小竹横岩外”。第二列的第一个字是“亭”字,中间少了“口”字,称之为“空亭”;下面是开门“开”字繁体字的一半,暗喻“空亭门半开”。第三列第一个字为夜晚的“夜”字,单人一竖特别长,暗喻“夜长”;底下是事情的“事”字,却少了上面的一横,暗藏诗句“夜长无一事”。第四列第一个字是偏着写的“有”字,意指“偏有”;对应“有”字为来去的“来”字,却少了一个“人”字,二字合起来的意思为“偏有一人来”。最后还要问“一人来”来的是哪个人?原来是诗仙李白!李白曾经到过万州观瀑。仔细地看完“神秘石刻”,再把四句诗连起来读一遍,觉得颇有意境。不禁为我们国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文字的奥妙无穷而感慨良多。改革开放后,旅游事业发展很快,景点要有文化含量,分量才足。但要掌握好分寸, 才不至于有画蛇添足打补丁的感觉。这一点“神秘石刻”做得比较好。尽管李白没有诗句歌颂万州大瀑布,但不妨碍好旅游的他到这里来玩过。所以借李白来装门面,还不显得特别的生硬。

下石级,过弯道,瀑布的水声越发大了,一座单孔拱桥横跨浅黄河水之上,它就是颇有名气的陆安古桥。陆安古桥建于同治十年(1871年),原址在万州苎溪河陆家街,因三峡大坝水位抬高而整体搬迁到此。想当年搬迁此桥,确实要大费周章。真不知他们是用什办法把这庞然大“桥”搬迁过来的。据说此桥是用糯米石灰浆砌成,砖与砖牢不可分。桥身乌乌的,砖上长有青苔,虽经搬迁,仍完整无缺,糯米石灰浆功不可没。拾级而上,站在桥顶,正面远眺大瀑布。这151米宽的瀑布,千呼万唤始出来,把她秀美的容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只见她,齐刷刷,白花花,一条条,一缕缕,酣畅淋漓地从青龙河直扑而下,虽没有黄河瀑布的轰然气势,但却也毫不畏惧,勇敢,果断,英勇无畏,一往直前。我不禁要想,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观瀑呢?除了欣赏势如奔雷皓如白练的美景之外,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心理因素了吗?从“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隐现数折蓄精锐,失势一落如奔雷”等诗句来看,观瀑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抒发。至于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瀑布》,更是把瀑布的奔流直下的勇敢与自己的秉公直言却屡遭贬谪的刚正揉和在一起,成就了不同于一般的观瀑名篇。“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由此可见,观瀑,既可以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享受,更可以在思想上给人以深邃启迪。再看万州大瀑布,整整齐齐,直挂而下,宛若大山在悬崖峭壁间晾晒的无数幅白布。带着鸣雷,携着飞雾,映着阳光,描摹飞虹,在深山老林中,润泽山,润泽树,让一方山水,活色生香。往昔,她可能是“养在深闺人不识”,而今,却成了人来人往,喧嚣热闹的旅游胜地。时也?势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事,造就了万州大瀑布,她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从陆安桥往下走,便来到了水边。竹影掩映着古桥,古朴中透着秀丽;桥下流水汤汤,一路欢歌,奔向远方。瀑布近旁有“甘宁广场”。甘宁——三国东吴猛将,他生于此地。十七岁就做了郡丞,后帅八百健儿出川,先投刘表,后投黄祖,均不得重用,最后率部投奔孙权。甘宁在东吴,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攻皖城擒朱光,百骑袭曹营而不折一兵一卒,逍遥津救孙权,蹴马趋津,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东吴名将。他最后官至西陵太守,封为折冲将军。班固称他为“江表之虎臣”。万州大瀑布就位于万州区甘宁镇,镇以人名,人杰地灵。不知当初甘宁帅八百健儿出川,寻找展现才能的机会,是否是受到青龙河瀑布勇敢无畏的启迪?我想青龙河瀑布日夜不停的轰鸣,百折不回的气势,肯定令那位十七岁的少年坐卧不宁,最终毅然率众,扬眉出鞘,搏杀疆场,终成一世英名。 甘宁广场塑有甘宁将军跨马提刀英姿飒爽的塑像,广场上面还有他的坟墓。四围的青山,郁郁葱葱,瀑布奏鸣琴,花香飘四野,伴随着这位三国英雄安眠。
白水在绿海里隐现,响声震人耳鼓。坐上竹筏,开始了瀑布下的漫游。瀑布潭水色淡黄,宛如一块硕大无朋平铺着的米黄色真丝绸,两只黑天鹅,一群麻鸭,自在地在水面浮着,慢慢地划着脚掌,在身后留下细细的波纹。“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红心闪闪亮,照我去旅游!”欢乐的笑声歌声在水面扬起。菲菲丝丝,非烟非雾,若有若无。雪白的瀑布,齐齐整整,不凌不乱,轰然雷鸣。一阵风儿来,瀑布扬起密密的细雨,吹在脸上,麻麻的,痒痒的。悬崖飞瀑,滋树润花,高低错落,美景无限。与悬崖飞瀑相呼应的,是一个声控瀑,撑竹筏的师傅告诉我们:“你大声地唱,笑,喊,水柱就喷得越高。”我们就开始大声地唱:“哎——,什么结籽高又高咧~~”瀑布像受到鼓励似的,高高喷起。为了让它持续喷高,我们就直着嗓子,不换气,大声地“哎——”。唤起一道白光,直入天际。撑竹筏的老板,不慌不忙,一根竹篙,不紧不慢,左一下,右一下,悠然自得。在瀑布潭转了一圈,意犹未尽。回到岸上,脱去救生衣,走过平行与水的古石桥,就来到了瀑布的另一边。

两棵白玉兰树,临水照影,风姿绰约,空气里满是清香。宽阔的平台尽头,有一块巨石,用红色油漆写着“喊泉”两个行书大字。李维成对着一个小孔可着嗓子大声地喊着,随着他的喊声,刚刚在潭中高扬的水柱又开始扬起来。他兴致勃勃,喊了一遍又一遍。看他的劲头,身板,动作,你绝对猜不出他已八十三岁了。我也帮着他,一起大声地喊着。还是小胡年青,底气足,喊得水柱飚得老高。我们说小胡年青,是因为八十多岁的老人,看六十多的人,都认为是年轻人。其实,小胡到景点已经不买门票了。这样说起来,我们今天是典型的老人旅游团,年纪最大的是小胡的婆婆——王东云的老娘,已经八十九岁了。第二是李维成,八十三岁,第三就是我,今年就要进八十了。两位“年青人”也都是旅游不要门票了。可游万州大瀑布,让我们忘了累,忘了老,反而个个兴致高昂,精神抖擞。究其原因,与我们都是健康老人有关。健康的不光是我们的身体,还有我们的心理。人以群分,我的朋友们也和我一样,心理充满阳光,总被快乐笼罩,也就“不知老之将至”了。
不觉已是下午,肚子也玩饿了。在来时经过的龙驹镇川鄂酒家,吃了一顿很有特色的饭菜,价廉物美。再上路,艳阳映照着高架桥,天堑通途,就在眼前。昔日封闭的山区,如今已金山遍布,绿水长流了。说说笑笑中,不觉回到了苏马荡。但那巍峨青山间的秀丽瀑布,倩影宛在,声涛在耳,观瀑,真的能给人带来很美的享受。
2022年5月29日

【作者简介】
周葵,1943年生于湖北省襄阳市。1963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分配至沉湖8250军垦农场,1970年二次分配到湖北省广水市一中执教至退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水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湖北省教师代表大会代表。热爱教育工作,喜欢舞文弄墨,所写作品,多次发表在《孝感日报》,《湖北省人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