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草原散曲社五月月课推优作品点评:
点评:辛永奎(草原散曲中部群社长)
编辑:姜满成

草原散曲东部群五月月课推优作品点评

【中吕·普天乐】蒲公英(六麻平声)
冯重慧
暖风吹,绒儿洒。满川秀色,到处黄花。山谷中,篱笆下。名利无争多优雅。嫁衣无需甚豪华。一生率性,随心播种,四海为家。
点评:此曲可谓精品,把蒲公英的习性描写的淋漓尽致,语句优雅,使人通俗易懂。且对仗工整。没有一字出律现象。美中不足的是第八句(嫁衣无需甚豪华)应为三四字句。

【中吕•普天乐】夏日农家(通韵)
浦生红
小红砖,农家院,鸡鸣犬戏,韭绿葱鲜。回转鸽,盘旋燕,摆尾摇头屋檐站。架篱笆、备垅横竿,浇花弄草,吟诗作画,好不悠闲。
点评:属上乘作品。作者观察的比较细致入微,仅仅几字就把夏日的农家小院描写的热闹非凡,给人以享受舒服的感觉。在用字用词上非常恰当得体,并且见双必对,可见功底深厚,为老师点赞。
〔中吕·普天乐〕田园乐
崔振爽
退休时,归家后。一方小院,两亩田畴。春看花,秋尝酒。淡饭粗茶舒心透,忘红尘攘攘休休。天伦可享,生活自在,不羡王侯。
点评:读完老师此曲,想到了王维的“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和“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感觉和场景。致仕后端居在家的闲适生活,真令人羡慕。老师在构意、用词、用句上是经过慎密的思考。为老师好曲点赞,向老师学习。
〔中吕·普天乐〕送外孙校园复课
常戈文
校门开,声波快。银髯并步,稚齿跟差。除疫魔,清危害,两月居家囚无奈,少年孩也,作强挨。休言不乖,亦知无患,便是悠哉。
点评:此曲亦是佳品,读过老师很多作品,都写的非常好。老师能把一件小事写的非常灵动,仿佛就在读者眼前。老师的功底非同一般,向老师学习、点赞。如果最后三句作鼎足对会更好一些。
〔中吕·普天乐〕拔苗小记(新韵)
刘梦萍
水波平,阳光灿。拎壶戴帽,背篓提篮。脚步轻,精神焕。迤逦而行祥云伴,喜滋滋来到田间。屈膝跪腿,含胸拔背,(任它)汗透衣衫。
点评:写的不错。读后感觉老师肯定在田园生活过,相当熟悉农田之劳动,否则写不出这样好的曲来。在字、词、句上凝练的非常到位。是一副活生生的农田耕作图。遗憾的是后三句没形成鼎足对,把“汗透衣衫”改成“热汗侵衫”如何?

〔中吕.普天乐〕学书法(通韵)
王化荣
送春秋,迎晨晚。挥毫研墨,展纸铺宣。学竖横,习撇点,暮练朝临排千难。细琢磨、笔润心田。楷摹献之,行临真卿,草效枝山。
点评:王化荣老师此曲,点出了练书法之艰辛,本人不才也练软笔书法,从冬练到夏,从早练到晚,默默无闻,比写诗还要辛苦。消磨了岁月,练白了头发。用长长的岁月只能换取一点点的进步。一看王老师是个精益求精之人,双对与鼎足对用的非常好。为王老师点赞!

〔中吕·普天乐〕学画(新韵)
张玉茹
墨调匀,宣铺好,邀荷漫舞,染叶轻摇。画技飙,愁烦扫,有错无责开心笑,攒一堆画稿谁瞧。不为赶考,却甘辛劳,痴痴迷迷暮暮朝朝。
点评:老师功底了得。尤其是三四、五六句写的相当好,一是把景拟人化。二是在作画过程中,一入境界,忧愁全无,达到忘我境界。真有“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之感。对仗工整,格律遵循。为老师好曲点赞!
〔中吕·普天乐〕诗友游园(新韵)
刘景凤
碧蓝天,清新苑。倾谈热闹,漫步悠闲。景色评,科别辩。阵阵馨香风中散,正鲜花、三径争妍。一圃牡丹,两棵文冠,几簇蝶兰。注:蝶兰,马兰又称蝴蝶兰。
点评:此曲亦可。首先在格律上没有问题。逢双对与鼎足对都用的挺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草原散曲中部群五月月课推优作品点评:

〔中吕•普天乐〕(通韵)
刘秀琴
看黄河,观壶口。奔腾而下,涌浪击流。涤垢泥,吞苍狗。万马脱缰惊回首,五千年喧泄难收。恩泽两岸,风光无限,壮我神州。
点评:此曲总体感觉不错,只是三四句与最后三句没有形成对仗,若能对仗更好。首先是中心意思能够表达清楚。尤其是这两句“万马脱缰惊回首,五千年喧泄难收”写的较好。
〔中吕·普天乐〕山村五月
刘宣
杏花开,桃花笑。榆钱戏柳,布谷吟谣。红马拉,黄牛套。争抢梁头因时到。看田间、掀起高潮。青年上马,老农扶犁,大步迎朝。
点评:此曲描写的是北方山村五月暮春景象,在山村现在仍有少数的牛拉车马拉套现象。此曲写的好在于逢双必对,三句鼎对。并且把北方暮春描写的非常逼真。说明作者善于观察事物。

草原散曲西部群五月月课推优作品点评:

[中吕•普天乐]夏日鄂尔多斯草原
王进明
鹊登枝,莺啼序,繁花似火,绿野如酥。入夏时,溪鸣处,牧马咴咴腾青雾,碧云边、星布穹庐。人游胜景,魂迷仙境,梦里诗图。
点评:此曲写的亦可。把夏日的鄂尔多斯草原活灵活现地展在读者面前。如果把五六句、最后三句对仗更好。总体上用词恰当,格律严谨,给人以大草原丰富的想象空间。
【中吕.普天乐】夏耘
吴玉峰
览新装,乡村旷,为民壮举,玉嶂呈祥。田野上,银锄荡,起落耘开耕希望,沐风光、精气神扬。锦滩绣梁,振兴图强,奔向康庄。
点评:此曲写的不太理想。只是“起落耘开耕希望”一句写的较好。全曲缺少逢双必对,逢三鼎对。老师在出题时对对仗句虽未有要求,但是逢双必对,逢三鼎对这也对诗词曲赋力求完美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