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
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
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长篇国学之文学札记】
文山艺海撷拾
(系列五)
倾情《楚辞》
《楚辞》的来龙去脉
"屈平辞赋悬日月”,这是诗仙李白对楚辞及楚辞之魂屈原的由衷称赞。其实,此赞原出自汉初淮南王刘安对屈原的评价。
汉武帝即位第二年,刘安奉诏作《离骚传》,他称《离骚》所述之"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有载:"楚辞"出现的第一个历史记彔,也是因为汉武帝的赏识。他圣言道,"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
诚然,《汉书-朱买臣传》交代得更清楚:"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说(同悦)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待中。”
《春秋》重在史学,《楚辞》却重在文学,可谓是《诗经》的姊妹之花。
正是因武王,因汉王朝帝王的推崇,开启了楚辞经典化的历史进程,而楚辞的成书就是这一进程的最重要的历史标志。
刘安定本的楚人之辞,同历史上早期的典籍一样,也有一个成书前的单篇别行民间口头流传阶段。仅看《怀沙》一篇,《史记》所载与《楚辞章句》异文多达40余处。
所以,王逸《楚辞章句》叙有言,屈原所作"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所以,古之文史籍的流传,皆有大众的智慧和赏识。
后来,1977年出土的安徽阜阳汉简中有了例证……
这正如章太炎先生所言:"《楚辞》传本非一,然淮南王为《离骚传》,则知定本出自淮南。”(《訄书-官统中》)
就是因为汉武帝的诏令,刘安才有了搜集、整理,编辑楚辞的行动和可能。从今本《淮南子》中,我们看到《谬称》等14篇中就有与《离骚》《天问》《九章》《招隐士》等10余篇中相同或相似的诗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刘安"招宾客著作"《楚辞》的内容。
所以,我可以大胆地说,汉代作家纂编《楚辞》,他们的骚体情怀乃至作品,又怎么不会在屈原的作品中隐现呢?"咸悲其文”,价值关联,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不过是为十六卷《楚辞》的生成创造了历史条件。

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楚辞中所蕴含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给历代爱国者以灵魂的熏陶与影响,彰显与恶势力与外侵者积极顽强的斗争精神乃至殊死反抗的伟力;由文学到精神,提供了号角般的感召与鼓励。
楚辞气势恢弘,二千多年来,为斗争与沉思的人们输入了榜样的力量,像一缕永恒的精神血脉,穿超千年时空,涌动在代代文人心中。
楚辞中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自觉运用,楚辞中的参差灵活的体裁以及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散文和诗歌创作,从而造就了多少代诗人和散文家,最典型的是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楚辞作为第一部个人创作的诗歌集,对后世文人心态的确定与赋的形式都有重要影响。
尤其要称道的是,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他的作品,爱国主义感情深厚而执着,文辞夸张浪漫且天马行空,不管是内涵精神的意蕴,还是用词造句成诗的深蕴洒脱,都是前无古人的。
尤其是《离骚》,全篇奇幻瑰丽,似幻而真;是屈原作品乃至所有《楚辞》的代表作。故后人以"骚”指代《楚辞》,正如以《国风》之"风"指代《诗经》,故《诗经》《楚辞》以"风骚”合称,作为古典诗词的渊薮,并与《离骚》创作者屈原一样,"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从屈原之后,中国诗歌开始了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当然,楚辞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流变。
辞向赋发展,乃是文学的必然发展。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辞,楚辞,新诗体;赋,文,多用铺陈手法,由楚辞发展而来。二者有时难以区分,尤其是早期赋作。
学界倾向尊重作者意向,题目带"赋"的,归之于赋。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宋玉的代表作《九辩》。《九辩》继承了屈原《离骚》传统,将个人身世之悲和对国家命运的忧天联系在一起,具有悲愤深层的风格特征。《高唐斌》、《神女赋》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它们都以描写为主,多用铺陈;情致飘逸,极富韵味。
《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也都是辞赋名篇。善用铺陈手法,体物细致,构思巧妙。
宋玉赋是由楚辞向汉大赋过渡的翘楚佳篇。
在思想上,宋玉缺少屈原那种激奋的情思和追求理想的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坎坷和不公平际遇,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所以就思想性而言,《九辩》不如《离骚》,也不如《九歌》。
从艺木上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的一篇精品。
宋玉长于铺排描摹,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诗人将浓烈的生话感受溶注其文,感慨身世,发抒意气,他的际遇悲伤亦因凄凉秋景的烘托而更加深重悲凉。
作者的景物与心理刻画描写细致入微,如写落木之枝萎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极其细微真切。
《九辩》的造语用词,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洒脱宕跌,运用得不逊于屈原,而双声叠韵字和重叠词的大量使用,更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和建筑美,可以说是唐诗宋词元曲的先导与预演。
楚辞之魂 与楚辞之妙
屈原是楚辞之魂,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创立了骚体,成就了楚辞,发展了诗经。
他和他的作品的出现,开创了个人创作、个性诗情的诗歌新时代,他创造的崭新的诗歌样式楚辞体,扩充了诗歌的表现力。屈原的《离骚》及其他作品展示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形象,对后世影响极大。
屈赋的艺术成就也犹如诗歌圣经般的光辉,照烁着近三干年的诗歌发展的道路。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世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因为与《诗经》相比,楚辞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更易于哺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大诗人、大作家。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楚辞体(骚体)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少了单调,在文学史上,对汉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种诗歌形式无论在句式上还是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更易于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
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词语繁富,且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就为汉代斌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甚至在设韵上节奏上与建筑美上为乐府与唐诗宋词元曲作了引导,甚至也为现当代诗歌埋下了创作的伏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其次,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传统,让文学有着艺术的张力。
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产生的现主义以后,与之相辅相成的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倘若沒有屈原,这一传统还不知延后多少年才会经世而盛。
当然,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存在于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之中。这是扑素的、自发的阶段。
从屈原开始,这一创作方法得到自觉的运用,且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色,并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这种浪漫精神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狂热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等。
古时的小说《封神演义》,当代的玄幻、魔幻皆源于此。
楚辞中,它的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
《离骚》中那一次次壮观的天界之游,想象极为大胆奇特,使得主人公屈原的自我形象高大明洁,激动人心。
《楚辞》,尤其是《天问》,还有《九歌》、《招魂》,都是我国古代神话材料保存得较为集中的文学体现。它们使得诗歌显出飘渺迷离、谲怪神奇的美学特征,对李白、李贺们影响巨大。
再其次,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
屈原的作品,抒情和说理的结合,感情的表达和环境的描写融为一体;大段的内心独白(对后世的话剧影响极大),虚设的主客问答,绘声绘色且绘影的夸张抒叙;华实并茂的语言风格;洒脱运用修辞手法,锤炼对偶句,美化诗句等等,都为后代的诗词的诸多表现手法开了先河,积累了宝贵经验。
楚辞的创作之妙多多。
在结构上,开创了宏篇巨制且波澜壮阔的抒情长诗。
在意象上,象征手法的运用;在表现手法上,重叠、复沓、比兴的吟唱,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就更有艺术魅力。
最后,说一说屈原骚体作品的节奏特征和建筑美。
美国诗人艾略特在《诗的作用与批判的作用》中说:"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就是一个拓展了我们的情感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创造一种形式,并不是仅仅发明一种格式、一种音律和节奏,而且这种韵律或节奏的整个合式的内容的发觉"。
屈原的作品就是发明了诗歌的一种新的节奏。
《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形成二二节奏的格局,言短而调重。
屈原的作品,打破了这种定式,采用五字、六字句等多种句式,采用三三节奏或三二节奏,"折繁简之衷,居文质之要"。因为“四言简质,句短而调未舒;七言浮靡,文繁而声易杂"。
楚辞虽以五、六言为主,但根据抒情的需要,不死板,重视应抒畅而变化。
比如:
问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夫惟党人之断固兮,羌不知余所臧。
——《怀沙》
在整齐与错落上,楚辞倾向于错落。所谓错落就是在上下句中有可能对偶时,而不对偶,使上下句的词语结构发生变化。
比如: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离骚》
但这类句子,在楚辞中不占多数,占多数的是:
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
——《离骚》
《离骚》中凡是连用介词"于""乎"二字时,总是前句用"于",后句于"乎"
比如: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连选修辞手法的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或同类单词并列连用。
比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节奏铿锵有力;颠倒词法和句法,变换节奏。
比如: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凤凰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不吾知共亦己兮,苟余情其信芳。
"兮"字的使用。
我借这篇文章,吐一吐心中关于写作现代诗的块垒。
当代的许多大大小小的诗人,作品以千首记,但他们几乎没有一首重视韵与节奏,乃至建筑美。这是一种脚踏西瓜皮的创作态度,丢掉了《楚辞》乃至《诗经》的脍炙人口的妙处。长久下去,现代诗就更加散文化了。所以,早几十年前,有人就以散文诗来定义现代诗。我说,这就极少了诗味,好写多了,但那还是诗吗?

我《放情屈原》
(组合四首)
吴仰生
一、 放情屈原
雄黄酒香
粽子沉江
龙舟竞渡
艾草煮汤
在山顶
在村乡
在旷野
在水旁
屈原啊屈原
两千多年来啊
人们从未忘记你
隔着遥远的时空
顺着滔滔的河江
衷心呀
将你眺望
其实啊
这怀念
与端午无关
与艾草无关
不忘屈原
既怀念他的诗句
也怀念他的风骨
更怀念啊
他的拳心爱国
他的品性高尚
二、临江的沉思
站在汩罗江堤
仿佛长啸的屈原
就伫立在我的身边
两千多年从身后飞逝
任带着水湿的风啊
将衣袖吹舞
蹁跹汨罗
无尽横流
犹如汹涌地挥舞
那爱国为民的长鞭
上打昏君呀
下打贪宫
抽击千年的
辱国病源
艾草尽情疯长
浇灌屈辱的泪水
这是化痛楚为神奇
三千年时代变迁之魅
屈原投江
只是瞬间
屈原的爱国情怀
却是永恒渊源
他在江边消失
又在江边出现
临江感叹的沉思
情满汨罗的诗篇
三、诗悼
粽叶飘香
五红佳鲜
嘴里津津有味
心里默默悼念
那甘沉江底的屈原
集一身光明正大
无私啊无畏
洗尽污垢和淤泥
志向啊高洁
你活得潇潇洒洒
你死得轰轰烈烈
你不是血战沙场
叱咤风云的功臣
但你是忠心爱国
受人敬仰的诗魁
诗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诗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曰
长叹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唱吟屈原的诗歌
让诗情的龙船竞上
沿着楚地的江水来回
穿越两岸的猿声啊
还有边城的
清郁峨眉山的日月
唱着屈原的诗歌
让诗意的湘粽南下
从沅水到长江
情志入海域
联想楚王自刎乌江
生当为人杰
死当为鬼雄
两相对比
屈原的生死
灵魂更豪杰
亦余心之所兮
来吾道夫先路
湛江水兮目极千里
伤春心魂兮哀楚越
爱国之心昭昭
爱人之情曲曲
四、天问
绝唱青云衣兮
白霓裳
举长矢兮
射天狼
屈原啊
你手握长剑
九问苍穹苍桑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啊
你心系国运
九歌千年的悲凉
是非成败
荣辱衰旺
犹如袅袅秋风的
洞庭兮木叶呀
纵投汩罗江
如此以身许国
心系河山
身归大海
灵魂呀
千秋万代
在神州游荡
九歌呀
万秋千代
在苍穹回响
2022.05.13 于芜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