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节”断想
万龙生
一
端午节是为纪念 中华诗祖屈原而设。
所以,顺理成章,一些人想把这天定为“诗人节”。
二
在1940年代的中国陪都重庆,由于一些诗人提倡,社会反响热烈,诗人节一度走红。
但是,随着抗日的胜利,此节灰飞烟灭。
三
多年以后,直至本世纪初,2012年7月一群 “东方诗风” 旗下的诗人,在重庆酉阳发出了恢复 “诗人节” 的倡议;
2017年,中华诗词学会又在北京再提此事。
——然而均无果而终。
四
然而,一些因爱诗而写诗、读诗的朋友对此心有不甘,到了端午节前,又在为设立“诗人节” 呼吁不已。
他们(包括本人)似乎总也想不通,这节那节多了去了,为何诗人就不该有自己的节日呢?
五
今日早晨,我忽然脑子开了窍,终于想通了这个道理:
人家教师、记者、护士等等都是社会职业,持证上岗,其工作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为其设 “节” 理所应当。
而诗人呢?如何鉴定其身份?哪些人才有资格过这个节日呢?那就只有那些“盖棺定论”的诗人了。
如今,连何者为诗,这个最起码、最基本的问题都没能解决,那么,哪些人算是真正的诗人,有资格过诗人节,又如何认定呢?
——看来不设诗人节是非常明智的。
六
当然,不能因此就认定:诗歌不重要,诗人不值价。更不能说,咱们成千上万的爱诗之人不该钟情于诗。
钟情于缪斯,何错之有呢?
七
还是世界教科文组织聪明,很好的化解了这个困扰我们的难题:1999年,他们决定:把每年3月21日定为 “世界诗歌日” (为什么定在这一天是有考究的,就不说了吧,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查查)。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每年3月21日当然也是咱们诗爱者的节日;真正热爱诗歌的朋友,写诗的也好,读诗的也好,咱们一起过节,一起为诗歌的繁荣庆祝吧!
八
什么劳什子 “诗人节”,见鬼去吧,免得那些“湿人们”跟着乐!
(2022年6月3日端午节之晨于渝州悠见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