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有作
张绍文(辽宁)
又逢端午祭成篇,唤起神州悼屈仙。
香粽频抛思壮士,花舟竞渡挽良贤。
九歌一曲非歌九,天问全章是问天。
正气当时风向转。汨罗浊浪浪空前。
南乡子.端午节
赵宗明
秋瑾屈原魂。
龙舟浴兰纪远亲。
挂蒲包粽醉酒频,
人心。
倾向天涯觅知音。
午月且阳辰。
两个名字当五汛。
为何激情如舟拼,
国运。
恰似初心酬使命。
鹧鸪天•端阳
闻声平
正是榴红梅子黄,芦笙唢呐乐悠扬。千门蒲剑驱邪气,万粽青衫着素装。
吃角黍,佩香囊,载歌载舞庆端阳。龙飞浪卷风云涌,鼓点如雷震四方。
七律.祭屈原(新韵)
郭琪(辽宁)
汨罗江畔忆屈原,唱和渔夫天地间。
巨著乘风留后世,离骚脍炙敬前贤。
楚辞文体开天地,香草诗篇启纪元。
铮骨流光怀大志,名留史册耀人间。
〔双调·沉醉东风〕端午节吟(通韵)
周常谦
浪花溅飞清气昂,盛世繁华义怀张。家家沐粽香,人人依情爽。龙舟荡气慰家乡,诗律回肠耀德芳,谱鸿篇欢追梦想。
七律•端午新曲(新韵)
孙庆浩(东平)
遗俗漫解心头事,华夏诗情唱汨罗。
旷世辞章成宝典,扶国壮举振山河。
灵均哀叹难酬志,白起挥戈破郢郭。
粽子犹如渔父泪,龙舟好似网婆梭。
诉衷情近·端午节吟(柳永体)
源流诗纪(广东)
粽香四溢,又至端阳夏节。遥思历史渊源,辞祖汨罗溺绝。千古抱冤沉怨,一曲《离骚》,矢志存天阙。
真豪杰。《橘颂》传扬不竭。敢于《天问》,却在潇湘别。蒙冤屈。气神永在,龙舟竞渡,缅怀英烈。爱国情融结。
(注:辞祖,指“楚辞之祖“。)
端午怀屈子
陶宝文(广西南宁)
何故诗才敢命休,忧民无果赴清流。
痛批奸佞投秦罪,力谏昏君解国愁。
屈子丹心光日月,忠臣豪气壮春秋。
汨罗江水英魂绕,天问离骚万代讴。
七律 端午节赛龙舟
张广建(安徽亳州)
一锣令下百舟翔,两岸雷鸣万众狂。
剑劈清波衰鳖泣,桨催彩舸健蛟昂。
强儿奋勇争先进,倩女欢腾拍手忙。
为觅诗神巡水府,千年端午俗沿常。
河渎神•端午寄怀(温庭钧体)
虞慧(江西)
江水急流奔。百姓龙舟追魂。洒抛粽艾问天神。屈原抱恨离尘。
离骚千载情传世。悲国哀民楚泪。
天问长吟鸣志。流芳千古怀寄。
清平乐(李白体•词林正韵)端午念屈原
贾成龙
端阳千载。汨水龙舟赛。爱国先躯魂魄在。怀念诗人慷慨。
以死抱恨投江。九歌天问华章。一曲离骚绝唱,流传今古吟殇。
五律·端午有感
邵永汉(北京)
端阳抛米粽,震鼓竞龙舟。
五彩深情寄,群芳盛世留。
巍巍山犹在,滚滚水长流。
再读离骚曲,凝心真理求。
江三交(石家庄)
端午节
波涛荡舟浪花飞,鼓声铿锵似箭追。
门楣置艾马兰綑,五彩荷苞小儿配。
滚滚汤锅粽香浓,家家壶满酒伶醉。
汨罗江沉屈子冤,年年遥祭满眼泪!
忆秦娥-悼屈原
陈德兴(四川江油)
燃烽烟。
抗秦盟友梦难圆。
梦难圆。
三军将士,
含恨黄泉。
才华盖世山河安。
忧民救世吟诗篇。
吟诗篇。
离骚抒意,
楚赋升仙。
七绝 端午祭先贤【新韵】
栗泽兰 河北
端午民俗史载长,粽糕甜点祭国殇。
英杰忠烈存豪气,嗣效先贤做栋梁。
七绝 端午节
罗保安
角粽馨香已起锅,龙舟破浪战江河。
离骚绝唱千秋颂,故国忠魂在汨罗。
折桂令. 端阳怀古
上海 周靖竹
汩罗江,浩荡三湘。屈子忠魂,千古怨殇。浪激离骚,龙舟竞追,烟洒雄黄。
洗冤枉,忠良应彰。驱邪奸,节立端阳。香粽今尝,华夏旗红,爱国荣光。
喝火令(黄庭坚体•词林正韵)屈子颂
贾成龙
屈子伤心泪,悲歌寂寞肠。楚辞诗赋记沧桑。
明志永垂青史,忠骨浪珍藏。万户菖蒲翠,千家粽子香。
世人吟诵读华章。
一曲离骚,一曲奏昏王。一曲壮歌高唱,不朽汨罗江。
卜算子•端午节
丛中笑(齐齐哈尔)
米粽祭忠魂,
艾草驱瘟疠。
千古离骚绝唱篇,
慷慨殇身体。
端午赛龙舟,
锣鼓增豪气。
笑看神州疫将清,
世上无能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