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一百一十六
作者:康金印 主播:牧歌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提示(十五)卫灵公21-24章
21.子曰:“君子衿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先生说:"君子庄重自持,不与人争利;亲爱人群,却不结党营私。”
点评:本章孔子指出君子应自重、不与人争利、能团结众人而不结党营私。《述而》30章也曾强调"君子不党”,即不搞小集团,应广泛团结人。能广泛团结人,是能担任各级领导的起码条件。

2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先生说:“君子不因别人的话说得好听就举荐他,也不因一个人不好而废掉他的正确言论。”
点评:本章说君子不“以言荐人”、不“以人废言”,即不犯片面性毛病。现实中“以言举人”却不少见,能干的不如能说的吃香,因为干出来的成绩慢,说出来的成绩快。此风不可长。本章可称执政者用人、听取群众意见的箴言。此话事关国家大政,十分重要,特别是担任一定领导工作的人,更应牢记这句格言。

2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有一句可以终生实行的话吗?”先生说:“那就是恕啊!自己所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点评:本章孔子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可终生受用的格言,此话在《颜渊》2章已出现过,这里进一步强调。此话已被联合国用为宣传语,供世界受用。季羡林教授说,凭这句话就可以治天下。它是处理人际、国际关系的箴言,它可化解人与人、国与国的仇怨,它可使人与人、国与国和谐相安。本章中的“恕"与前文"忠恕”是一个意思,都是“推己及人”,都是行仁的方式,故又称之为"仁”。另外,“忠恕”中“忠”是“由衷”之义,作“恕”的定语,它不与“恕”并列。

24.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毀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先生说:“我对别人毁谤过谁?赞誉过谁?如果有赞誉过的人,大概对那人已做过考察了。这些百姓啊,是循夏商周三代正直之道行事的,我怎么能随便毁誉他们呢!”
点评:本章孔子指出随便毀誉他人,会给人造成很大影响,如要“毁誉”,必须先做认真考察。正确的批评和表扬是人生的加油站,不负责任的批评和表扬是人生的泄气阀,使用批评表扬不能不慎。一个人在不同的场所,往往是不同的角色,常有批评、表扬的机会,当你行使你的权利时,请牢记先搞好“考察(试)”后,再“适时”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