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六月是鸟语花香的季节,六月是令人开心的季节,六一更是我们想往的季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屠杀有关,是值得永远纪念的节日。我国是1949年12月23日做出决定,规定每年6月1日为儿童节。1950年的6月1日,毛泽东主席还亲笔为儿童节题写“庆祝儿童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72个儿童节了。让我们祝愿祖国的花朵幸福茁壮地成长,将来作社会主义大厦的栋梁。

一、诗词作品
欢度六一儿童节
于卫东
天真趣味乐无穷,节日撒欢甜笑容。
玩具陪着孙子耍,曾经我也是儿童。
老忆儿时梦(孤雁带群格)
文/张文豹
老来安寝梦犹初,少弱饥餐杂烩糊。
小院洋槐花绽放,慈娘雅子手相扶。
香飘四溢缠枝蕾,貌似千般砌玉珠。
百姓贫家能度日,登高采得尽情呼。
七律.“六一”儿童节赞学习古诗词美少年
文/马利明
自古英雄出少年,传承美德学先贤。
唐诗会背三千首,元曲能吟九百篇。
算术语文分第一,几何物理列名前。
谦虚礼貌新风好,发奋图强意志坚。

五律•“六一”吟怀
耿宝福
花影掌声同,节逢欢乐中。
灵姿童韵在,六一舞台雄。
嫩脸迎朝日,新装扮粉红。
追怀曾稚子,丑岁变衰翁。
七绝•“六一”有寄
耿宝福
幼蕾初开吐锦芳,雏鹰沐雨搏穹苍。
童心有志勤无辍,厉度艰程做栋梁。
卜算子•童趣
耿宝福
村野马莲开,燕雀飞川寨。走校攀枝忘响铃,迟到教鞭爱。 滚环跳长绳,踢箭投方袋。老鹞翩飞抓小鸡,健壮童心再。

清平乐•忆六一队日(李白体)
王德祥
朝霞明媚,露水鲜花蔚。白衬彩裙盈聪睿,六一儿童臻沛。 鸣奏鼓号旗前,盛装队日承宣。脚踏先驱足迹,肩担祖国明天。
七律•儿童节寄语
文/冯忠刚
学堂蓓蕾沐初晨,掌上玲珑入绿茵。
笑脸张张花露灿,丹心片片世情真。
王孙犹可应联语,稚子何须取效颦。
任是园丁多苦雨,也曾春色满嘉辰。
七律 “六一”感怀 (新韵)
王力田
六月鲜花朵朵香,儿童茁壮靠阳光。
德优才旺承宏愿,体壮心康继栋梁。
勤奋耕耘桃李盛,润心施教幼苗强。
雏鹰展翅鸿鸪志,代代豪杰九域昌。

七律 登上天安门城楼(新韵)
王力田
欢心快步上城楼,环眺风光尽眼收。
华表铮铮彰铁骨,红旗猎猎亮春秋。
丰碑威武铭英烈,领袖功德照九州。
四海五湖欣往地,多年吾愿已完酬。
六一儿童节有寄
王菁华
半百人生梦里牵,领巾飘逸世承传。
天真好读乐尤最,我也曾经是少年。
迎六一传统文化进六小
王菁华
传统非遗进校园,学生个个笑声喧。
窗花糖画展身手,妙笔丹青自不言。

逐梦乒乓
白重生
乒乓逐梦育新苗,塞上花儿分外娇。
六一银屏歌舞献,雏鹰展翅闹春潮。
注:宁夏电视台录制了乒乓球团体操节目,将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播放。

‘’六 . 一‘’回忆少年梦(通韵)
孙士彪(宁夏银川)
(一)儿时梦
儿时初见兵操演,拉练急行驻进村。
围看跟随心羡慕,少年立志要参军。
(二)穿军装
入伍身穿新绿装,红花佩戴喜洋洋。
亲邻十里来相送,垂泪手挥别故乡。
(三)到军营
凌寒搭上卡车行,山路弯弯到县城。
闷罐坐拥三昼夜,离家千里入军营。

童年趣事(古风)
陈军
一、生吃鲜蛋
听说鲜蛋是个宝,营养价值格外高。
那天母鸡欲下蛋,我便悄悄守鸡巢。
待到鸡蛋一落地,母鸡连忙高声报。
我拿鸡蛋打个洞,蛋清蛋黄粘似胶。
高举鸡蛋凑嘴边,敲敲打打往下倒。
一股腥味冲鼻孔,勉强吞下把头摇。
母鸡在旁干瞪眼,鸡冠充血紫条条。
从此认我偷蛋贼,不拿正眼对咱瞧。
二、偷公债券
国家发行公债券,父母认购有若干。
秘密放进箱子里,箱压壁柜挨楼板。
我背小梯往上爬,目标到手好喜欢。
公债券上有副券,按月付息可兑现。
斗胆暗奔储蓄所,一如所愿换零钱。
常常夜里醒过来,父母对话能听见:
咕啦死崽咯大胆,敢偷公债换零钱。
我躲被下暗自惊,父母目光真如电。
注:咕啦乃永新方言,这个的意思。

诉衷情·红领巾(晏殊体)
宣民庆
红旗一角系童心,殷殷先烈魂。少年故事回首,霜鬓顿纯真。 追梦路,战局新,踏征尘。壮怀军旅,唤我青春,更励来人。
咱也能过儿童节
苏承志/文
一
梦里我又过六一,举起右手看升旗。
课间休息打一架,上课挠头算术题。
同桌女孩很讨厌,老要跟我借橡皮。
放学回家遇小雨,拉着伙伴玩和泥。
二
别看头上堆白雪,七十也过儿童节。
人叫咱们老顽童,童心未泯心有火。
骑着拐杖当竹马,拉上老伴捉蝴蝶。
门口小孩跳皮筋,又唱又笑也有我。
三
虽然脸上都是褶,梳洗打扮也过节。
迎着晨风唱儿歌,扎上领巾去校舍。
见了老师敬个礼,咱是祖国小花朵。
老年也当童年过,岁月怎能奈何我!
四
老头老太聚一堆,儿童节里胡乱吹。
你说当年抄作业,他忆偷瓜被狗追。
老张深情怨老李,没成夫妻有点亏。
唠完小店喝烧酒,笑声伴着泪花飞。

踏莎行 贺六一儿童节寄语(晏殊体)新韵
张文豹 北京
稚子纯真,高歌美好,胸前佩戴旗三角。六一欢庆鼓喧天,棵棵嫩树园丁保。 奋力学习,良师教导,心装想往家国报。杏坛圆梦跃龙门,寒窗更爱分分秒。
庆六一儿童节
张耀堂
六一鲜花朵朵香,春秋翠羽少年强。
传家继世初心固,茁壮成长靠太阳。
六一阖家乐(新韵)
黄建光
六一童携三代乐,开怀智艺伴铜锅。
翁作词赋咏希望,妪放温喉赞祖国。
娘亲快门留倩影,严公泼墨柳颜摹。
雅兴最喜孙儿趣,表演猜谜诵曲歌。

“六一”儿童节感言(新韵)
陈振中
花朵无暇心向阳,张张笑脸上学堂。
书包藏有中国梦,华夏明天已启航。
“六一”儿童节抒怀(新韵)
陈振中
家兴人嗣旺,国盛少年强。
长胜无衰败,后生皆俊郎。
雨珠多沁润,花朵更阳光。
全党培婴幼,红旗代代扛。
阅海公园弄孙逗乐(新韵)
许宗金
阅海湖边弄稚孙,追逐逗乐笑天真。
顽皮小子无深浅,水似飞花向老身。

庆祝“六一”儿童节诗词二首
【小重山.儿童节河浔情怀】
(词林正韵.薛昭蕴)
赵学义(宁夏)
九曲黄河趁势湾。途临宽阔域,朔方川。恰逢六一踏堤边。鲤鱼笑,跳跃浪花间。 往事总波澜。波涛东逝水,不回还。曾今玩水忆童年。生情愫,吟赋尽欢颜。
七律·“六一”儿童节抒怀(通韵)
赵学义(宁夏)
花朵儿童节日迎,曙光灿烂面春风。
韶华惬意常怀旧,岁月斑斓总绕萦。
当代嫩苗师道育,未来九域栋才英。
白驹过隙微躯越,再唱山歌给党听。

六一节
毕长录
童言无忌不扯谎,烂漫天真更善良。
看大三年能晓老,少年强则国家强。
感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欢度六一儿童节组诗(通韵)
邓万斌
其一 入队仪式
锣鼓喧鸣行队礼,星星火炬步伐齐。
红旗一角胸前系,宣誓呼号志不移。
其二 入场式
班队游行步调齐,白衣蓝裤举红旗。
彩绸飘舞欢颜笑,庆祝仪程广场集。
其三 唱歌比赛
比赛唱歌班整体,三支曲目比高低。
童声稚嫩音难准,家长欢心还入迷。
其四 礼物
十块洋糖俩面包,怀揣礼品喜眉梢。
回家弟妹都分享,炫耀容颜梦笑骄。

儿童节感怀(通韵)
李作忠
百花齐放笑逐颜,万马奔腾六月天。
对对明眸观世界,双双细指绘家园。
歌谣赞颂童真在,手帕传情趣味欢。
勤奋学习增本领,拼搏向上好接班。
六一儿童节有感(新韵)
陈军
朵朵鲜花次第开,千红万紫是咱栽。
将来好戏他们唱,赶快腾出大舞台!
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仄 队韵)
乔维祖(宁夏中卫)
校园六月百花开,少小领巾先锋戴。
举手宣言敬礼成,人民服务献恩爱。

忆加入少先队(通韵)
马存玉
忆昔别梦笑童年,公社六一聚会欢。
衫破项油红领系,童声齐唱放学前。
午餐一个杂粮卷。鸡蛋三枚换纸难。
掌握知识虽有限,人生路上是由缘!

二、文章
记忆的珍珠
原野/文

六一儿童节到了,不知是何原因,我不由自己想起了我的小学生活,记起了我的小学老师,那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学校里的事情,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老是在眼前晃动,挥之不去。特别是老师那绷紧或微笑着的模样,令我一生一世都难以忘记。现在我准备要说的我的这两位老师早已作古,但是发生在我和我老师之间的事情,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每次想到他们,我的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
大约是五十年代初期的人都很单纯,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是非界限明确。所以对小时候的事情,记忆非常深刻。
头一件事,发生在五二年我刚刚入学的时候。那时间,我们家里穷,母亲用旧棉布为我缝制了一件蓝色学生服上衣,配上一个皱巴巴的用装米布袋改成的小书包,细心地妈妈还用红丝线为这个小书包缀绣上一颗小五角星,我喜欢极了,穿上衣服,背起书包,冲着妈妈只是一个劲地点头傻笑。
上学的头一天,是家族里一个哥哥带我到学校里去的。我们沿着厚厚的黄土砂石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沟,迎着不停打旋儿的秋风,走了约摸三四里地,才来到那个被称之为“学校”的地方——乱沟河。公路两边矗着孤零零的两座土窑洞,一个是老师住的地方,一个便是20多个学生的教室。教室门前立着一根约有一丈多高的旗杆,旗杆上挂着一面几乎是看不清颜色的五星红旗。
上课的钟是一块悬挂在教室门前的大铁犁铧,钟声响了,大一点的学生,都走进教室上课去了,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小不点,被老师挡在门外。我看见锁老师手执教鞭,每走进一个学生,他就在那个学生屁股上打一教鞭,我吓得连忙闭上眼睛。后来我也被锁老师打过,据说这是“警示”学生遵守校规。反正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校长、主任、教员都是他一人担当,一切都是他说了算。
老师和同学都上课去了,我们几个小娃儿百无聊赖,按照大哥哥事先吩咐的事,蹲在地上画“字”。说来可笑,没有念过一天书,会写字吗,不会写你也得在地面上用手指头划道道啊。
划着划着,我的兴趣来了,先划一只鸡,再划一个蛋,还想划一根绳子拴在小鸡的脖子上……猛然觉得额头上一阵生疼,我身不由己四肢朝天仰躺在地上。抬眼一看,一张涨成紫黑色的大脸盘和一双冷冰冰的牛眼睛,瞪得很大很园,像洪钟一样的声音,从锁老师那厚厚的嘴唇里发出来:“为什么不用右手?”哥哥来了,连忙解释说:“我弟弟吃饭都是用左手拿筷子。”“吃饭?写字能和吃饭一样吗?”锁老师把矛头又对准哥哥,吓得哥哥连忙一吐舌头,低下头去。
“记住,一定要用右手写字!”说完,恶狠狠地扬长而去。
哎呀,妈呀,我被吓了个半死,爬起来拉着哥哥的衣襟,悄悄的说:“哥,咱们回家吧!”哥哥说,还没到放学时间,不能回去。
几十年后,我一想起这件事就后脊梁直冒冷汗。真的得感谢那位锁老师的“铁指”一戳,要不然,我还不会换右手写字呢。呵呵,说了怕你不信,直到现在,我依然习惯用左手拿筷子吃饭,用左手拿镰刀割麦,用左手握锄把锄地。细细想来,都是家里大人对我从小不严加管教造成的。
每次想到这里,我都钦佩锁老师的严肃教育。但我更怀念另一位丁老师的微笑教育。
那时我九岁,已经上到三年级了,学校也转换到另外一个村庄,在宽敞、明亮的土木结构房子里上课。这个上学的地点叫穆家团庄。学校紧挨回民的清真大寺。我们学校的校董(管理者),是由一位大寺里的寺师傅兼任的,所以,我们每天放学前还得念唱两三个阿文字母:“艾利夫,别,贴,些,者母哈……”(音译),要求念会、背会,最后还得用舌头把用墨汁写在牛肩胛骨(俗称牛相板子)上的字母舔食干净,咽到肚子里,据说,这样会记得更牢靠一些。
闲话聊过,书归正传。给我们代课的是位从城里分来的年轻教师,他能歌善舞,课余时间教我们跳新疆舞,唱民族歌曲。他还吹笛子给学生听,他的心地善良,让那些路途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的学生,用他的灶火锅炒菜就着吃干粮,还让学生渴了就喝他暖壶里的开水,他对学生永远是笑眯眯的,从不体罚学生,所以他调走的时候,我们许多同学都哭了。
有一次,刮大风,比现在的沙尘暴厉害得多,离地面一尺高以上,什么都看不见,全是黄尘土雾。放学了,我们几个路远的同学不敢回家,丁老师就留我们住在他的床上,晚上为了分散我们想家的念头,就给我们讲故事听。后来我们家长冒险找到学校,才把我们都领回家去。
迄今为止,每当我坐车从银川到固原老家探亲,在高速公路上经过我小时候上学的穆家团庄小学校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向那里张望许久。
(2013-09-08-原载《乐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