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书生(四川)
遗恨风中影更凉,浮生若梦两茫茫。
由来别去登高处,直取相思寄远方。
回首樽前迟泪洒,纵情笔下独神伤。
花开夕落岭云幻,岁月无痕万里霜。
七律*夏雨
金桓敬(湖北随州)
一阵狂风卷黑云,雷鸣电闪雨纷纷。
惊飞窗外莺哥梦,打皱池中荷叶筋。
栀子初开流素色,油桃半熟染红纹。
秧田忽有蛙声涌,装满抖音微信群。
初夏
朱桂樵
今夏阴晴冷热嚎,叟童九曲苦家耗。
明春烂漫桃花艳,盛日葱茏柳叶操。
凤彩鸾章诗友伴,新知旧雨赋心高。
新山碧谷兰花沐,曲径东篱我是陶。
代表南港诗社登台领奖
王兴伦
得闲寻趣小诗诌,近接群贤未觉羞。
座上师尊吟技论,台前领导笑容流。
品高不见曾跷尾,职副焉能老出头。
捧奖原当费书记,逗吾扮作打锣猴。
春日杂兴六
张雅文
晓色鲜新郊野行,林光翠抱日华生。
繁花粘露初飞蝶,小鸟逢人别有声。
婉转空中匀淑气,摩挲心际引芳情。
一吟一步惜春好,诗外晖盈香亦盈。
归元禅寺
李亚非(武汉)
归元禅寺数金身,四大天王若杀神。
老板投钱财富许,佳人诚叩好姻亲。
放生池畔添长寿,积厚烟灰了夙因。
古刹千年晨暮鼓,声声佛说断红尘。
拜谒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高驰(青海)
红军先烈每钩沉,征战河西最疚心。
拔剑三区旌旆壮,挥戈四省阵云深。
祁连喋血惊天地,大漠埋身贯古今。
远去英雄谁认定,丰碑高耸纪千寻。
注:“三区”“四省”指西路军前身曾转战鄂豫皖及川陕甘青等广大地区。
船民
窦建中
撒网晒河湾,满舱鱼跃还。
听涛随浪枕,望月盼平安。
春夏秋冬季,风霜雨雪寒。
凭湖赖生计,日夜不离船。
七律≈步韵和唐寅《落花诗》三十首(二)
陈宏元
十一
江花一片势如惔,日落偏将色韵添。
芳树悲凉迷古渡,画楼零乱卷幽帘。
堤前草舞晴风翠,渚上鸥啼好景恬。
莫是枝头无事折,嫩红不耐几番拈。
十二
不忍江天唱子规,流年又到落红时。
香残故国风花瘦,人老他乡脚步迟。
一片鸥声云外去,满眸思绪柳边垂。
浮尘万古空成叹,试问光阴放过谁。
十三
野日无边让客游,海天何处认忧愁。
几多岁月如流水,百代烟云似过舟。
豪杰从来将义赏,文章自古爱名留。
好花只怕西风挂,直把残红葬一丘。
十四
零乱春光景一堆,芳华万代意难颓。
斜桥柳绿莺啼曲,画馆歌红客碰杯。
不尽功成芳草葬,无边花落疾风催。
长河日晚何方去,远望幽兰自在开。
十五
栽桃种李不求夸,只管春光话别家。
懒怂蝶蜂争秀色,翻邀莺燕度芳华。
忠贞坚守花开烈,辛苦何劳日落斜。
一片冰心池上月,好于梦畔静听蛙。
十六
柳影横斜落日陪,孤山乌鹊市桥回。
一川烟水渔舟渡,万古光阴寺鼓催。
云雾愁肠牵绊去,乡朋醉酒搭扶来。
行游只恐情难尽,又上茶楼酌几杯。
十七
可怜珠玉坠楼台,金谷空余一叹哉。
有恨江山⼈过往,无情岁月物移推。
桃红不惜邀香至,柳绿何嫌放鸟来。
朱雀桥边春未尽,愁将流水映⻘苔。
十八
蜉蝣拼得几回荣,寒水哪堪鹤蚌争。
枯柳桥头孤月望,瘦梅雪里独香倾。
难知沧海归何处,不若桑田共此生。
惆怅关天空万古,山川花下总留情。
十九(1)
罢与江春共展眉,一年又到踏青时。
山遥水远真如画,草绿花红好入诗。
低去燕声穿翠浦,高飞纸雀放长丝。
黄昏月倦无人约,只剩慵风拂柳枝。
十九(2)
寺上嫣红竟惹眉,春光正是入看时。
孤山晓月千年梦,故国长河一卷诗。
地老凭穷沧海日,天荒倚瘦绿杨丝。
莫怜树大遮阴好,只恐风高折断枝。
二十
楼外莺啼柳渐新,残朱剩粉早成陈。
宁为沧海愁肠地,不做红尘可恨人。
雨阁难观秦岭月,霜桥惯识洞庭春。
河山待到花开遍,巷里东风故作嗔。
忆童年乐趣
林明金(武汉)
回想童年四处家,和谐男女答泥巴。
收来瓦片为棋子,拾取枝条当马夸。
岸上奔跑风急影,河边戏水浪翻花。
唤鸡驱鸟挥双手,皂脸灰眉满嘴沙。
学诗有得
赵晓山
夜枕星光不灭灯,禅心慕古甚吟僧。
积多气象须谋略,注满精神靠比兴。
笔动寓情方得句,风来写意欲牵绳。
奈何撰韵千般苦,振翮飞将第几层。
端午忆屈原
冯明胜(武汉黄陂)
忠魂一去倍多情,竞渡胸田感慨生。
不效菖蒲趋习俗,但求艾酒话升平。
河山美锦萦心见,气韵灵珠满眼明。
千载贤愚虽瞬没,离骚万古亦纯清。
六一怀旧
王楚雄
又逢六一忆当年,捉蟹抓鱼响水川。
光屁小儿夸窈窕,披衫幼女笑嫣然。
欢骑竹马装夫妇,喜插杨枝拜地天。
偶说昔时荒谬事,同张缺齿状如癫。
追剧《悬崖》
王兴伦
魔鬼群中隐姓名,悬崖寸步总心惊。
双方初见疑还怨,六载相依白与清。
累建千功肝胆烈,已逃万劫曙光迎。
返投罗网舍身去,一份深情越爱情。
金错刀•闲 情
刘一手
荷流泪,柳弯弓。花勾痴蝶抱香融。
尘缘未了蛙争宠,俗事看穿水鞠躬。
春已去,夏归宗。犹思侵透借东风。
冰心雅似诗词盛,好句恰如画意浓。
七律.月湖公园特写鸡爪槭
胡基祥(武汉)
浪漫高雅赛红枫,如火如荼求大同。
绿叶扶持多礼让,芳菲相近不争功。
时来运转心花放,春去夏归血色浓。
朱艳笑谈迎贵客,蜚声天下傲苍穹。
七律 流金岁月
吴国泉(广东)
夕照风云归淑景,流金岁月逝韶华。
红尘路上情缘了,白日人间梦境赊。
处世迎眸传好事,观身养性见佳瑕。
青春不再童心在,嘉客何时壮志哗。
虾农
陈干桥(湖北)
蹚动的水惊醒了黎明,
闪烁的光柱对接着彼此的心声。
按下月亮扯起太阳解开壶口扎住乾坤,
跳出的是满满的希望和汗水的结晶。
你直起腰甩一甩手撩一片片云装一筐筐星!
晨登凤凰山
窦建中
晨上凤凰山,泉流碧水寒。
人稀峰欲静,树密径难攀。
莫道君行早,羊倌正甩鞭。
钟声闻古寺,登顶小群峦。
迎 接 二 十 大
李必胜 ( 湖北 )
虎岁龙吟凤亦鸣,扬琴拨瑟羽宫萦。
群贤布阵中南海,领袖排兵紫禁城。
款款良谋兴国事,条条上策对民情。
百年大变好机遇,华夏复闻唐乐声。
欢呼我国初步建成空间站
李必胜 ( 湖北 )
太空探索久曾违,愿遂今朝立虎威。
赤子胸中晨旭起,英雄足下暮云飞。
三千仙阙绕环宇,十万神兵竞座围。
重上昆仑观世界,神州处处漾金晖。
写在“5.15全国助残日”兼贺中华诗词学会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立
李必胜 ( 湖北 )
面迎夕照沐清晖,虽抱残身愿不违。
黄鹤吟坛添异彩,紫阳艺苑助神威。
高山寻景良师导,流水听音益友围。
各具风姿凭脱洒,梅开二度尽芳菲。
七律 酒 句
孙斌(湖北荆州)
琼浆二两醉听莺,清绝芙蓉好寄情。
宋句花浮窗入蝶,唐诗叶动月衔樱。
王孙不可千秋业,贤士终成万古名。
世事由来随水远,心声应律向天倾。
七律·小时候看电影
墨脉
提及童年颇自豪,众多好片不曾逃。
几因风月悲欢起,最是英雄记忆牢。
情节每模心漾漾,演员一论语滔滔。
如今影院远离去,偶尔观看尽吐槽。
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80周年有感
陈春玲(辽宁)
宝塔延安灯盏明,方针双百领航程。
为民奋笔山河秀,举帜耕春艺苑宏。
继往开来宗马列,标新立异赖群英。
尧天盛世高歌咏,圆梦中华砥砺行。
药荒
王少华
人言首痛为三叉,疾发如煎怨命差。
一粒神丹能去恶,半边颜面可离邪。
偏偏连日药荒起,个个病员愁海爬。
竟是瘟魔云路隔,何时疫尽接天涯。
注:三叉,三叉神经痛。此痛俗称天一第一痛。
七律•昨夜有雨
孙德力(内蒙古)
高楼遥夜不知更,伏案催词遣韵行。
堆叶桃蹊春幕落,连枝柳絮夏风清。
盘迂灯色盘云色,听过钟声听雨声。
跌宕群山烟雾锁,半壶诗酒酿犹成。
又游木兰玫瑰园
林明金(武汉)
疫情结束艳光呈,外出随团景地行。
耀眼玫瑰招手意,腾身翠柳荡心情。
繁花百卉无穷秀,嫩草群阴四处英。
还是乡村风物好,择期他日再遐征。
药荒
王少华
人言首痛为三叉,疾发如煎怨命差。
一粒神丹能去恶,半边颜面可离邪。
偏偏医院药荒起,个个病员愁海爬。
竟是瘟魔云路隔,何时疫尽接天涯。
注:三叉,三叉神经痛。此痛俗称天一第一痛。
读史有怀
朱桂樵
少小离家荡百川,書香隨我鄂江跹。
一生菊露含青月,大地云霞隐壑巅。
紫气东来隨雪舞,祥云西绕任情牵。
古今贤圣荣枯景,垂鬓银丝读史篇。
奉和秋水君疫中记
王柳华
入眼南城近似遥,江天晴好瘦吟腰。
新冠春已无三月,胜友家才隔一桥。
信易屏中相对问,愁难梦后独来销。
凭栏空忆去年里,诗阵杨花落酒瓢。
奉和秋水君疫中记
王柳华
入眼南城近似遥,江天晴好瘦吟腰。
新冠春已无三月,胜友家才隔一桥。
信易屏中相对问,愁难梦后独来销。
凭栏空忆去年里,诗阵杨花落酒瓢。
石榴
《双庚集》读后
李冠群
好书足令忘饥寒,一捧双庚倾胆肝。
字里高情泛尘外,笔尖浩气越云端。
襟怀神韵尽凝眼,文蕴丽光堪漫澜。
金句萦心舒浅夏,熏风有约读清欢。
六一儿童节
白雪
红巾跳跃满天霞,晨旭迎来鸟语花。
笑脸甜甜捧书读,暖风艳艳把童夸。
少年强则国家盛,教育兴之学识嘉。
莫视讲台方寸小,一朝成栋闪光华。
端午节
白雪
碧兰千古郁,粽子万家思。
国粹精魂在,民风正义持。
五丝连海角,长浪化甘滋。
忠魄九天悦,锦图鸣日熙。
归元禅寺
李亚非(武汉)
归元禅寺数金身,四大天王四大神。
老板投钱财富许,佳人诚叩好姻亲。
放生池畔添长寿,积厚烟灰了夙因。
古刹千年晨暮鼓,声声佛说断红尘。
七律≈步韵和唐寅《落花诗》三十首(三)
陈宏元
二十一
利禄功名妄想全,花红怎不恋尘缘。
晴空飞日朝朝落,锦被栖鸳夜夜眠。
海内烟云愁万里,天涯人物路三千。
兰桥倚瘦寒山月,又听钟声伴客船。
二十二
杜鹃啼尽一江春,零落凋花岂莫嗔。
疏柳楼头沽酒客,斜阳桥外卖鱼人。
樽前彩袖飞香梦,风里轻蓑舞破巾。
不晓月边清露湿,只听弦管叹芳茵。
二十三
断垣残壁忆豪门,不见奢华草满园。
鸟唱东西穿野树,风来袅娜舞荒村。
山高寺外云边路,水碧桥头客里魂。
九转夕阳骑瘦马,远看酒肆插斜旙。
二十四
疏影清波入浅痕,馨⾹都在水边存。
禽栖枝下偷花语,雪霁楼头倚月轩。
远望寒烟迷古道,遥思故土忆深恩。
近来只恨无骚客,便与霜天合断魂。
二十五
洞庭高日野鸿飞,花指遥村几转迷。
芳渚柳棉风捉去,晴堤草垛雀惊啼。
浅深芦荡稀烟绕,缥缈云峰乱石傒。
走马南乡虽是客,腰间不忘酒壶携。
二十六
早已仙方驾鹤游,空余此地水云愁。
玉人吹笛情无尽,故国凭栏意不休。
由任东风催骏马,尚留心事付清忧。
长河万里难为别,莫是年衰忘倚楼。
二十七
流年心事已匆匆,转瞬枝间万叶空。
江畔乌啼孤寺雪,桥头客去一霜风。
烟迷曲岸惊残日,云夹西山入惨红。
煮酒孤村逢夜话,胡夸沧海笑谈中。
二十八
红颜何处教倾城,风起空余打叶声。
梦醒慨飞烟涣散,夜深别听鸟啼惊。
泊船港口霜桥在,饮马溪头月色盈。
料想英雄难脱剑,河山欲指定输赢。
二十九
种桃哪日到溪边,费尽心情问客前。
渡向洞庭湖畔过,云从巫岭雨中怜。
人间春短多闲趣,陌上花深似旧年。
沧海巳更风景异,此生何处遇仙缘。
三十
满眸好韵被风吹,空让春宵景色遗。
闹店徒赊司马赋,芳铺枉买纳兰词。
愁肠夏日荷香处,狼籍清樽酒美时。
和得落花三十首,一身烟月与谁知。
2022.5.22于东莞
戏题大妈广告队
王兴伦
面子何曾抹不开,方听歌始劲头来。
裙飞尽扭蛮腰现,鼓落齐将玉腿抬。
揽客商家难赚足,溜弯街叟尽看呆。
若真哪日上春晚,作态明星全认栽。
七律•五岳独尊石(通韵)
李永华
威严屹立傲乾坤,笑看飞仙抚鹤云。
稳坐名山赢共仰,恒居宝位享独尊。
摩崖刻字祥光映,昂首经年贵势存。
雄峙天东安四海,高姿霸气佑凡尘。
端午节回乡探母登高
张和平(武汉)
雨霁残阳后,登高难胜凉。
南风吹鹭白,喜燕绕禾黄。
绿水逍遥去,乡民自在长。
年年回首眺,人事不寻常。
庆六一
李红珍
日华浮影小荷塘,夏色染波光溢淙。
稚子绿苗沾雨露,高楼云合架危矼。
让梨明礼颂佳话,画荻传书夜烛窗。
保宥童心谋志愿,羽鳞渐笃勇舽艭。
端午节有怀
朱桂樵
华夏文明浪卷波,千年端午史成珂。
屈原天问人间宝,仙闆雄文宇宙歌。
一片丹心扬正气,万枚香粽祭忠娥。
和谐盛世心如月,爱国抚民自洁和。
端午吟
张才山(湖北)
端午时逢梅雨季,菖蒲糯粽正当红。
雄黄浊酒驱邪气,屈子深情咏楚风。
艾草龙舟争媲美,忠臣奸佞准非同。
离骚天问流传久,千古沉冤一瞬空。
端午投稿
七律 端午节
孙斌(湖北荆州)
粽子香飘端午节,龙舟破浪鼓声灵。
千家悬艾情齐岳,五月浴兰思动溟。
天下宁无楚王醉,世间定有屈原醒。
江山自古忠臣重,留得离骚铭汗青。
端午节祭屈原
裴光华(武汉)
金英骑碧树,佳节又端阳。
篱下榴花艳,庭前瓜果香。
五洲骊曲响,四海美名扬。
天地忠魂祭,世人总感伤。
忆童年(新韵)
陈春玲(辽宁)
几多童趣梦中藏,始龀不及牙半床。
墨染眉腮佯老妪,足登杨柳戏螳螂。
顽皮时惹爹娘笑,慷慨常将学友帮。
往事悠悠流水去,依然眷恋那时光。
端午祭屈原(新韵)
陈春玲(辽宁)
偏逢端午雨蒙蒙,无限思情感慨生。
竞渡龙舟催战鼓,诚抛角粽觅先踪。
犹闻屈子良言谏,又仰忠臣赤胆呈。
岂向昏君垂皓首,一身正气贯长虹。
端午悼屈原
盛万才(吉林)
九派汤汤酹汨罗,忠魂自古不随波。
忧心社稷催天问,壮节春秋耐浪磨。
斑竹滴痕湘水泪,杜鹃啼血楚山歌。
昏君霸业烟云散,诗祖星辉耀曙河。
端午感吟
张弘(吉林)
又逢端午韵飞扬,笔蘸遐思赋锦章。
屈子汩罗留缺憾,《离骚》经卷筑辉煌。
吟诗总把贤人念,读史常欣警句芳。
千载中华惠泉灌,殷殷福址闪红光。
怀念屈原
康怀信(甘肃)
龙舟端午逐忠魂,竞渡江湖世代仑。
吟诵离骚思楚恨,高斟艾酒酹诗尊。
汨罗落叶西风紧,灵魄幽兰啸剑存。
一片丹心青史烈,为民请愿躐天门。
端阳怀古
龚仲达(湖北黄冈)
骤雨惊涛散白蘋,冤沉千古恨难泯。
君昏群小皆衣紫,纲乱忠臣怎爱民。
蒲剑龙舟虽照旧,瑶台魅影总常新。
离骚难再惊人鬼,天问无言泪满巾!
端午祭屈原
穆锦文(武汉)
爱国情怀世代贞,忠心耿直敢鸣声。
美人香草融诗赋,浪漫歌章凝结晶。
九死一生何所惧,千山万岭勇前行。
汨罗难掩灵均志,无悔追求动地呈。
端午感怀
张良玉
星移虎岁端阳至,疫去康来世上安。
蒲草青蒿门外放,雄黄白酒桌中传。
拈栀戴发心难静,品粽吟诗泪不干。
泊水屈原长记脑,千年故事励群凡。
壬寅端午感怀
郭艾英(武汉)
龙舟端午竞欢欣,节日追思忆赤幡。
先辈忧怀家国事,后昆谨记圣贤言。
离骚胆略惊天地,屈子忠诚镇鬼魂。
青史长流英烈志,丹心一片照乾坤。
节近端阳怀屈子
石裕义(阳新)
菖花艾叶又端阳,楚地家家角黍香。
半盏春醪怀屈子,满腔热血涌心房。
滔滔汨水吟天问,漠漠群山痛国殇。
一曲离骚千古恨,忠魂毅魄永流芳。
端午祭词
陈敬明(阳新)
端午将临仍疫情,不移龙裔祭河滨。
大夫爱国反遭忌,強楚亡疆终失城。
舟楫横飞悲愤志,雄黄醉饮振华觥。
蒲枪艾剑骚风劲,黍粽诗文同寄贞。
庆六一
熊远舟(阳新)
如花笑脸领巾红,六一欢歌快乐中。
今日兴昌凭世杰,未来希望在儿童。
参天大树根基固,展翅苍鹰羽翼丰。
家国师生齐努力,贤才不负校园功。
端午节
贾建山(河南)
夏日初临景换妆,时来端午忆忠良。
离骚万古乾坤好,雅颂千年岁月长。
屈子忧民终爱国,湘君报效不还乡。
繁华盛世山河秀,竞渡龙舟浩气扬。
怀屈原 (通韵)
徐依武
妒害英贤鬼魅嚣,三闾兴楚化徒劳。
行吟泽畔形容改,叹虑江滨肺腑焦。
哀郢忧国诗浸泪,离骚愤世意如潮。
汨罗浪溅冲天恨,千载龙舟竞碧涛。
吟端午
宋莉琴 (湖北)
屈原怀故里,户户粽飘香。
把酒留欢饮,闻鸡起舞忙。
龙舟围一水,艾草纳千祥。
岁岁度端午,年年祝安康。
端午懷屈原
蔡瑞羲
一、
汨羅沉屈子,端午哭豪英。
一卷離騷壯,千年北斗橫。
憂民心昜碎,報國意難平。
遙念投江處,悲聲逐浪聲。
二、
投水驚神鬼,揮毫見激昂。
心悲黎庶苦,名共蕙蘭香。
氣節凌天浩,詩吟匝地長。
江干呼屈子,把酒酹端陽。
端午寄屈原
高仁芳(黑龙江)
岸边端午寄英灵,江面龙舟竞技腾。
为国屈原忠社稷,坐朝庸主弃贤能。
先从雅颂开新宇,又赋离骚破旧承。
祭奠奇才千古痛,楚辞卓绝后方兴。
春日杂兴六
张雅文
晓色鲜新郊野行,林光翠抱日华生。
繁花粘露初飞蝶,小鸟逢人别有声。
婉转空中匀淑气,摩挲心际引芳情。
一吟一步惜春好,诗外晖盈香亦盈。
吊屈原(新韵)
甘承汉(湖北荆州)
烽火城头王气收,汨罗江畔荡孤舟。
细腰楚女陈年梦,假嗓秦腔今日悠。
长叹黎民成野鬼,怒责奸佞卖金瓯。
纵身一跃添星宇,诘问苍天珠泪流。
细腰:源自"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诘问苍天:指屈原长诗《天问》。
铭记六一节
张良玉
每逢六一心潮涌,八十年前德国残,
屠杀儿童和妇女。难言往事纪今天。
明朝厚望全球寄,旭日争辉宝炬燃。
辈出新星无敌手,炎黄后代有奇篇。
七律 端午祭屈子
叶文峰(湖北)
仲夏端阳举国殇,姊归汨水祭忠良。
龙舟竞渡清波起,艾草高悬浊酒狂。
米粽三枚招挚友,离骚一曲叙忧肠。
沉冤未雪留余恨,壮志难酬永世芳。
端午节纪念屈夫子有寄
贾志华
年赓五月又端阳,千载离骚颂锦章。
灵胜汨罗遗墨续,清高衡越美名扬。
洞庭湖水龙舟迹,湘浦城岚粽叶香。
大地长歌三楚义,苍天丽赋九州康。
乡间即景
李厚仁(江苏)
夏日尝惊造化工,枇杷熟透石榴红。
金黄才令空仓满,碧绿旋将旷野充。
万道炎光喷暑气,几声天鼓起凉风。
莲娃出没荷塘里,垂柳多情拂钓翁。
六一儿童节有感于小学数学教材被毒害
康怀信(甘肃)
鲜艳红旗映领巾,朝阳照耀幼苗春。
耕耘沃壤先贤奋,梦想强梁大厦新。
讵料妖魔施恶术,阴谋毒素灌花身。
培根固本千秋业,血雨腥风祸害巡。
端午节悼屈原
陈亚萍
节序中天汨水幽,年年此日竞龙舟。
鸣锣逐浪三湘恨,击鼓争标万古遒。
风雨怀沙思楚魄,山川抱玉起哀愁。
谁抛角黍歌先哲,《橘颂》声声漾急流。
注:天中指端午节。
七律•六一儿童节怀旧
叶文峰(湖北)
光阴已至古稀春,老迈思乡忆故人。
柳树枝头擒野鸟,沙洲地面养家珍。
身扛画夹流离客,手握诗书寂寞邻。
过隙白驹无复返,行欢取乐度红尘。
寄语儿童节
张明大(湖南)
一角红旗彩少先,儿童砥砺舞翩跹。
星星火炬中华灿,岁岁金声世界妍。
文化传承耕学府,身心健泰种春天。
前程似锦精神气,如画江山尽淑贤。
端午有寄
钟春联
初夏榴红端午到,城乡处处粽飘香。
菖蒲似剑驱邪恶,艾草如丹灭毒疮。
天问声声谁应答,离骚句句怎冲殇。
而今民富国强盛,竞渡龙舟慰屈郎。
端午悼屈
张德熙
香生九畹佩兰襟,端午临逢百感侵。
哀郢常悲屈子憾,怀沙空向昊天吟。
龙舟竞起三湘泪,鼓瑟争弹千载音。
一卷离骚一饼月,每从幽谷荡尘心。
端午吟怀
陈仕权
仲夏荷风新,菖蒲起绿茵。
艾香门外燕,酒醉室中宾。
角黍祀端午,龙舟迎屈均。
汩罗千丈水,何以涤悲尘。
七律 白日梦(新韵)
翰墨百川
白天好做红楼梦,陌野寻芳醉断霞。
驾雾瑶池偷玉酒,腾云北海捻仙茶。
前思后想溜何处,东倒西歪去那家。
赤日轻轻翻锦被,春光夺目又掀纱。
七律 白日梦(新韵)
翰墨百川
一镜残荷正露香,如饥似渴等蜂尝。
温存不够嫌云乱,滚烫多余恨日长。
心比高天岩上梦,命同轻纸水边徜。
山盟海誓随风远,柴米油盐又搅肠。
七律 乱心神(新韵)
翰墨百川
诗中自有俏佳人,时醉溜屏美梦沉。
昨日桃源寻马印,今朝柳陌觅虫痕。
残亭柱上摸秦墨,古冢碑前阅汉文。
一路春光风扫尽,空留故事乱心神。
七律 红尘悟(新韵)
翰墨百川
柳韵梅风漫路涂,唇红眉黛染心湖。
烛光携去青春梦,水碧呈来晚景图。
今望儿孙能自立,明期夫妇可相扶。
如烟往事空留寂,一抹残阳落影孤。
七律 杯前悟(新韵)
翰墨百川
梦里兰舟自品茶,一怀思念远天涯。
流星横阅眉前柳,皎月斜翻影后花。
数载耕耘情付水,三秋收获倦随霞。
残存故事杯前悟,倍感温馨是俺家。
屈原祭
王树忠(洪湖)
觅得仙踪叹国殇,屈原郢殿谏昏王。
仰天痛作离骚赋,潸泪哀吟华丽章。
雅士襟怀宽若海,诤臣勇气硬如钢。
忧民忧国遭魂碎,抱负东流遗憾藏。
二
天复三阳吐蕊芳,一河两岸竞鸳鸯。
你追我趕英姿显,夺秒争分纪录创。
艾叶吐幽香四野,龙舟掀浪涌三江。
菖蒲粽子屈原祭,余韵雄风圣哲彰。
七律•端午怀屈原
朱少林(洪湖)
屈子怀沙伴水眠,
《离骚》沉世恨无边。
为忧楚灭忠心碎,
可憾君昏社稷挛。
《天问》横空惊圣帝,
《九歌》巡地启明贤。
情扬端午龙舟竞,
拜祭诗魂泪雨颠。
端午忆(蜂腰体)
吴世干
儿时端午好奢华,美味佳肴新麦粑。
底板焦黄香喷喷,一盘苋菜就南瓜。
山村不懂诗人节,野老唯知瓦罐茶。
漫道龙舟和粽子,童年毕竟在农家。
初夏情怀
刘天华
夏初自是一宗诗,绿酽红鲜美异时。
减负宜于趋虎步,轻装有利聚神思。
榴花吐蕊燃新焰,麦浪摇金恋旧姿。
追景博才须趁早,光阴无可再增持。
端午节悼屈原
陈亚萍
节序天中汨水幽,年年此日竞龙舟。
鸣锣逐浪三湘恨,击鼓争标万古遒。
风雨怀沙思楚魄,山川抱玉起哀愁。
谁抛角黍歌先哲,《橘颂》声声漾急流。
注:天中指端午节。
敬步李殿仁将军《壬寅端午有寄》韵
陈仕权
美雨欧风西至骤,荷香艾韵故园情。
杂呈角黍佳宾宴,斜插菖蒲瑞节迎。
汩水龙舟听战鼓,楚天翰苑颂耆英。
离骚一曲千年唱,坚守初心日月明。
诗人节怀屈原
田幸云(湖北)
汨水只同潇水去,美人香草为谁香。
求知学子忴千载,争渡舟车拜九章。
楚帝不容生傲骨,离骚必竟是刚肠。
横空出世一诗祖,杯酒三躬举国殇。
五律 谷雨晨过沭河,全城正检核酸
士弘毅
谷雨过城外,春波涨钓矶。
舟移碧天远,鸥逐白云飞。
苦冀疫尘散,休教夙愿违。
归来风拂面,花气袭人衣。
七律. 暮春即景
士弘毅
踏莎处处絮濛濛,几树垂杨待好风。
芳草偷分一川碧,牡丹羞占满园红。
鹃啼无奈春将老,潮落犹怜水尚东。
流转韶光谁共惜,飞花依旧扑帘栊。
五律 山中晚步
士弘毅
凉风下翠微,万壑染金辉。
叶落林尤静,云闲梦久违。
经年困尘鞅,何日换荷衣。
乡思伊谁寄,冥鸿逐队飞。
五律 端午
士弘毅
怀沙人不见,日落乱云深。
一死身何赎,千秋梦未沉。
高丘已无女,芳芷尚盈襟。
英气潮难掩,年年怒浪侵。
端午忆(蜂腰体)
吴世干
儿时端午好奢华,美味佳肴新麦粑。
底板焦黄香喷喷,一盘苋菜就南瓜。
山村不懂诗人节,野老唯知瓦罐茶。
漫道龙舟和粽子,童年毕竟在农家。
幸福童年
张连玉(湖北)
阳光明媚儿时好,随意空间爱撒娇。
玩具新奇凭手选,佳肴美味任心挑。
民悲二战多残忍,村痛全婴惨末饶。
应教童年铭历史,千秋万代国旗飘。
端午节
张连玉(湖北)
五月龙船动棹时。清渊碧桨展英姿。
旗飘猎猎舟排赛,波叠盈盈鼓点移。
村寨鲜包三叶粽,湘江长颂九歌辞。
可怜汩水沧浪激。艾酒雄黄寄楚师。
端午怀屈子
谢圣国
又到端阳漂粽香,缅怀屈子望湖湘。
离骚一部宏忠志,天问千秋尽国殇。
秉正思贤为众索,匡时大义断民肠。
常闻舟赛擂金鼓,万古青山桔颂长。
上海现第二代无人核酸采集车
王兴伦
此技堪称第一流,核酸广采或无忧。
棉签深探咽涎获,人脸微抬信息留。
轮快当夸真便捷,手灵敢许更轻柔。
皆言大白曾多累,只恐从今工作丢。
五律·百骏图
刘一手
牧笛曲初吟,霞铺百骏林。
藤萝缠紫玉,草圃贮黄金。
卸甲陶然醉,离缰快乐斟。
贤儒轻策马,笔下有知音。
端午节抒怀
王淑琴(深圳)
又见龙舟鼓乐锵,碧波浩渺梦生香。
汨罗喜慰《离骚》祖,黄鹤惊眸楚郢郎。
天问星河通瀚海,日明斗柄颂甘棠。
征程求索开言谏,振翮扶摇万世昌。
咏汉川龙舟赛(五言古诗)
林福才(湖北汉川)
五月过端阳,山河巧梳妆。
汉川龙舟赛,涵闸河面上。
气球天上舞,彩旗空中扬。
两岸人潮涌,河面泛银光。
选手精神抖,龙舟摆成行。
群龙鼓足劲,箭拔弩亦张。
令发箭离弦,桨动马脱缰。
恍見长鲸出,又似巨龙翔。
勇士齐挥臂。猛虎下山岗。
你追我又赶,满河诗韵香。
桡舞雪浪翻,棹动水花扬。
人鼓共喧呼,赞声彻岸旁。
仙山频颌首,白雲笑脸张。
鹤发双拳举,雏孙肩上扛。
万众齐喝采,选手好儿朗。
心怀家国梦,夺标斗志昂。
划船祭屈子,民俗源流长。
《九歌》鸣悲愤,《离骚》吐芬芳。
精神传千古,千秋永不忘。
初赛试高下,决赛露锋芒。
登上领奖台,榜首美誉扬。
儿童节咏怀
张才山(湖北)
当年懵懂一顽童,已是沧桑白发翁。
岁月悠悠多趣事,江湖悄悄捉毛虫。
无由自许才高远,不得人怜气盛穷。
老去方知天地厚,容颜尽改旧英雄。
练兵
喧天锣鼓闹河冲,绿女红男斗志雄。
入水龙舟弓脱箭,踏波勇士马嘶风。
滔滔浊浪挥刀劈,滚滚洪流舞桨攻。
协力同心人不敌,明朝江上展奇功。
观儿童放风筝有感
张和平
雨晴新绿踏青坪,闲看顽童逐柳莺。
竹马纵横挥手去,纸鸢冲藐挟风鸣。
有心回首呼游伴,无意争春系物情,
多少世间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卿。
端午读杨雨教授所著屈原传《魂兮归来》
张应志
求索何妨世路艰,德才之馥比芝兰。
联纵复以谋千虑,报国终归执一端。
九曲悲歌成绝唱,满腔热血付高寒。
生前寂寞无人问,万古风骚自不刊。
【注】
1.执一端:彼时的纵横家们“周游列国”“朝秦暮楚”“待价而沽”是常态,但屈原死不离楚,将祖国与自己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2.不刊:不可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