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轴互依向生活
文/聂春明
大家都知道,“车”字是个象形字,造字灵感来源于古代战车之形。
出现在中国古代唯一的一种车辆就是统治者的行猎车和战车,这种精美、轻便的车子,高高的车轮固定在车轴上,轮轴间用辐条连接增加车轮之坚固。轴上装有方型车厢,里面可坐三个人——驭手、弓箭手和手握砍刀的武士。这是战车,二、四、六匹马拉的都有,根据作战需要和辎重设备配备马匹,马拉车跑,在快速行进中杀敌拓疆或是镇乱固国,开启着古国之生活。
行猎车则是国王的专属,持弓射猎马奔腾,威风自成一派。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永远处于改革之中,改革的目的就是使国家的掌控者更加有效的控制国家,也使百姓生活逐步提高。而畅通的道路意味着能迅速地调动军队运送物资,民众亦能互通贸易改善生活。建立庞大的道路系统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标志。
古时道路狭窄,先是人力拉车,后来有了天才性的发明——独轮车,一个轮子,多窄的路都能走。轮子边上搭上木板,能防止车轮划伤人和货物,板上可坐人,可装货。清朝晚期山西人走西口来到土默特大草原上,推的就是这种独轮车。后来有所改进,车轴上加方型车厢推送货物,用途愈加广泛。
独轮车最大的优点是省力。重量在车的前部,人在车后架起车把,不用多大劲,只要掌握好车子的平衡,车子就能行稳致远。
独轮车历史悠久,伴随人们走过艰难的岁月,也牢牢嵌进人们的记忆之中。即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人们还在使用它推粪入耕田,或是推上五谷杂粮到集市上卖。我家就有一辆这样的独轮车。每每回家省亲,我都会推上它推土垫院子。现在不用了,堆放在旧院一角,看到它便勾起青春时的优美记忆。
随着道路的逐步拓宽,人们期望一次拉载更大的重量,收获更大的收益。于是人们又发明了大板车,宽车厢,大车轮,拉货量大。车轮也由木制逐渐改为胶胎,愈加省力。
大板车的发明直接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行业——马车店,专门替人送货拉货赚钱。大板车有马拉的,驴拉的,骡子拉的,还有牛拉的,在城乡之间运送蔬菜、木料、砖石。大队那会儿,我依稀记得母亲跟着拉粪的大板车装车卸车挣工分养家,晨起黄昏归,一日不得闲。
人民公社时期,还用大板车交公粮或是从山上拉石头义务修水渠,一排排大板车,人们激情万丈,扬着鞭,唱着社会主义好的歌,那场面真是令人震撼。
大板车真好,好在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只要有动力在车前拉引就能运行,有运行自然就会有收益,这也道出行动出成果的真理。
刚改革开放那会儿,生产队的大板车分给了社员,十几户人家分一辆大板车,几户人家分一头牛或一匹马。种地讲农时,该用大板车时还轮不到自家用,又不能等,于是父子、母女、兄弟齐上阵,套上几条绳子,几个人一齐出力,拉上大板车开干。于是,人力大板车在田间地头穿梭,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汗水在脊背流淌,一家人齐心协力无偷懒。因为分田到户,自给自足,多劳多得,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
有轮轴的车固然好,但它也有弊端,那就是行驶时噪音比较大。汉朝时有一个皇帝,喜欢静,坐在车上,马拉着,车轮与车轴摩擦嘎吱嘎吱响个不停,吵得人心慌意乱。他立刻下令,把车轮车轴拆掉,把马牵走,仆人们抬着车厢走。于是,不经意间一种崭新的交通工具——轿车诞生了。这种轿车也叫轿子,是一种身份和尊荣的象征,皇帝大臣们常坐,八抬大轿最为尊贵。新郎新娘也坐,称之为花轿。现在旅游景区里还有它的影子。
城市道路硬化之后,又流行起了一种新发明——人力车,骆驼祥子拉的那种。这种车轻便,车夫边拉边跑,是过去时代穷人们谋生的主要工具。穷人拉,富人坐,钱是交换物,贫富一车载。
万物皆有利弊,人力车也不例外。穷人们汗湿衣衫在前边拉车,富人们坐在车上舒舒服服地享受,心上有点过意不去。但是你不坐吧,拉车的穷人们还非常热情地缠着你:“先生!女士!上车吧!要去哪里?”那份热情让人不忍拒绝。在这种微妙的心理纠结中,聪明的人类又发明了人力三轮车,这回客人坐前边,车夫在后边蹬车,客人心理上好受点。纵使这样,一些心底善良的人还是觉得过意不去,毕竟别人在出力自己在享受。在人生而平等的价值观里,还是不美。尤其是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这种别人拉车自己坐的行为被批评为资产阶级享乐思想,剥削意识。
历史稳步向前,人类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项世纪之发明——自行车诞生了,自己蹬车自己行,心安理得,自由自在,绿色出行,利国利民利己,于是自行车成为人类永恒的朋友。
轮轴的发明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轮轴在动力的作用下做功产生效益,被人们用到很多方面,并逐渐发明了纺车、水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生产和交通工具。
今天,在河北省与山西省交界处的娘子关,山腰有山泉喷涌而出,昼夜不息。山中人家用流水做动力,采用轮轴磨米车磨米,质优价廉,味美环保,深受欢迎,成为一大品牌,畅销全世界。
由车轮我想到了人生,我愿是那滚滚向前的车轮,朝着心愿的目标奔驰。征途上,生命是轴,学习是轮,思考是辐条。无轴轮不存,无轮轴不转,旋转的辐条稳而致远。
生命,学习,思考互为依存,是人类唯一不可离弃的基因!
2020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