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屈原
怀揣一江春水
从春流转到夏
把痛的心事温存于弦上
你要找一处春夏交接的码头
静下来,通过流放
转运心中最疼的那块荒原
青春的播洒与梦是一条
被向往捂热的愿境
踩痛的爱念
纷纷瘫躺在上下求索的路上
成为《楚辞》《天问》与《离骚》
有谁来追寻你爱的踪影
阳光从阴霾的时空里
斜射过来,点点滴滴
在汨罗江上跃动的
都是你不逝的心痛
世界从心扉里打开
美美舒展的
都是你艾草般碧绿青葱
忧国忧民的情债
(2018.6.3)
2、端午节
一个节日,缘于一种伟大的爱
一种伟大的情而生
它根植于一条河流的源头
长流千年而不休
在河流的两岸
不断长出不死的精神
以家国情怀向天求索
国兴民泰之真理
追求真理,不免伤怀
坚持真理,不免付出生命
一片片青嫩的粽叶把嗑血的心包裹
向天举祭神灵
一把把艾草护卫门神
驱逐人间妖孽
以防御侵害天下黎民
一个节日,慢慢长进人的心里
衍生成一个民族的血质
一个节日
慢慢成为一个季节来临时
人们的生活习惯
这种血质与习惯
已走进当今一个国家的法律条文
重塑国家精神
去支撑一个民族奋发图强,雪洗屈辱
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自强不息
(2014.11.10)
3、又是端午
总有一些日子能唤起全民族的记忆
像一种病灶让大家全身发热一段时间
像一次感冒总有一个发生与痊愈的过程
相互间的问候与亲人的团聚能起到最好的疗效
吃喝玩乐也是一种的良药
最后只要吃下亲情喝下友情
玩出开心乐出花样
日子也就归于平静
所有的节日都源于对痛苦的解脱
这种痛苦渐渐演化成一种格式化的欢乐典仪
就像一种礼炮在人们需要欢乐的时候
总是在痛的燃烧中炸开喜悦
端午又一次在炸开喜悦中来到
粽子的香味儿总是从远古传来
龙舟赛的呐喊声总是充击耳膜
亲人的电话总是及时打来问候
端午节已成为时间按年编制的一个章节
它像生产线上一个定位的流程
它像生活线上特设加印的一个标识
时间这一根线
拉着它穿过人们心中,总有一种伤痛
拉着它透过中国历史,总有一种沉痛
它走出《楚辞》走出《离骚》发出《天问》
总是给我们生活以安慰
日子像汨罗江从平淡中流过
又在不平淡中按时令发出奇异的声响
这种声响像一种警钟长鸣
未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永远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刻思考的难题
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像哥德巴特猜想让我们去探讨生活的真谛
让我们不断进入生活更深刻更本原的东西
(2014.6.2)
4、端午节感怀
每到这个时节
生活需要停下来思考
一个民族与国家需要停下来思考
走过来的是历史
走下去的是愿景
我们都是为了一种美好的愿景而来
为了一种美好的愿景而去
死,为自己而死很潇洒
为民族为国家而死
却很悲壮而沉重
把躯体交给一条简单的河流
减轻土地不堪自持的重负
把灵魂交给天堂
是放心不下一个民族与国家深重的苦难
留下《楚辞》《离骚》由汨罗江作最后的诠释
艾草是一个伟大诗人的名片
简单却明了
每到这时总要大量印刷
送给每一个中国人
让诗人以这种形式向我们大家问好
粽叶是一个伟大诗人的手掌
从远古伸来
裹护一种安宁与吉祥
让我们饱尝生活的甜美
再看龙舟竞赛,不断打捞出那些失落的梦想
(2015.11.4)
5、年年端午
人类的每一个节日
都是铭记其成长过程中所留之伤
每一个伤疤里
都记录了受伤的时间和故事
端午节,人类空前的泪雨时分
没有哪一个节日有这么多泪滴
被揉搓成粘稠的米饭
蒸煮成一颗颗暖熟的心
把曾崩裂的天,一次次黏合
屈原曾从崩裂的天掉下来
坠入江中,溺水而亡
人间的浩气和悲悯
因此永存而养活了一江之水
穿越了生死
激荡着数千年奔腾不息的浪花
汨罗江啊,一块流体的墓地
曾经的邪恶,都已化为蚊虫
退住在夏日的荒野残喘
一株菖蒲成为门神的羽扇
魂归来兮,苍茫天宇
由此方得安宁
粽叶,以青色的柔韧
总是把受伤的世界包裹又打开
疗去脓毒
纵有朗朗乾坤
龙舟再也追不回当年屈子
天堂的梦
天,无论是翻云覆雨
还是风和日丽
都只是遵循自然游戏法则
欲望,只是一粒种子
从泥土里爆开
追逐今生与来生的梦影而赋《离骚》
人生,看似在不断地
从问里解得所答
到头来人至将死,《天问》何在?
待到突然间觉得所有的问题
仍然没有真正的得到解答
溘然长逝,而终成又一个天问
(2017.7.16)
作者简介:林目清,男,湖南邵阳人,中国作协会员,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诗刊》《人民日报.海外版》《星星》《诗歌月刊》《草堂》《草原》《绿风》《芙蓉》《湖南文学》《湘江文艺》《天津文学》等刊物,有诗歌被《青年文摘》转载,有诗歌入选《中学生朗读诗100首》《中国年度优秀诗歌》等全国重要诗歌选本,出版诗集《远去的村庄》《心尖上的花蕊》等8部,出版散文集《梦话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