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茶叶之故乡,饮茶始于悠远的史前时代,如今饮茶文化已发展成为世界性文化。2019年,6月,29日,联合国组织大会决定,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饮茶日”。
最早发明饮茶的人是谁呢?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毫不含糊地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华神农氏不仅身兼太阳神,农业神,医药神,还是饮用茶叶的祖师爷。中国著名的农史学家游修龄教授提出,有关神农氏和茶叶起源的早期记载较可信。
世代相传,炎帝神农氏为了医治广大百姓疾病,亲自尝百草,辨别百草的药性。一天,神农尝了一种毒草后,身体摇晃欲晕倒在山脚下,忽发现身边有一棵小灌木,翠绿的树叶飘着淡雅的清香,不禁采下几片放入口中咀嚼起来, 立刻芳香满口,身体的不适感也消失的无影无踪。遂即神农把这棵小树移植到所居之地,作为华夏族的解毒“圣药”,这棵小树就是茶树。故而古医书《神农本草经》上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
神农是中国上古农业与医药始祖,也是最早发现、饮用茶叶的伟大茶神。那么,炎帝神农的故乡究竟在哪里?一直颇富争议。目前湖南、陕西、山西三地为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中华茶祖神农炎帝故里”正宗的争夺,各地学者各抒高论。20世纪90年代初,陕西宝鸡市政府投资七百余万元,在原河滨公园内易地重建炎帝祖祠。目前学术界认可“炎帝八世”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八代神农”。 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光岳为首的一批专家提出,“历史上有8代炎帝,第一世炎帝和第二世炎帝生活在宝鸡境内,此后炎帝部落东迁到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到了湖南已为第8世炎帝榆罔。”
据东北著名学者任中龙先生考证,生活在大约4400年前的八位炎帝,都不是第一次发现和饮用茶叶的神农氏。理由是,众所周知,距今约4400年前,炎黄二帝时代,其天文、历法、数学、音乐、宗教、军事、农业、医药都已取得很高成就,根本用不着以帝王尊贵之身,冒死亡之危险,探索药性而遍尝百草。“神农”既然是农业的发明者,其生活的时代应该属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考古学已经证明农业的发明始于一万年前,因此最早的那个“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 的那位神农氏距今应有一万年以上,而不是四千年前的那八代炎帝。那么,一万年前,那位发现茶叶的神农其故乡究竟在哪里呢?
所喜的是:1982年,辽河文化圈内的医巫闾山北麓,查海遗址被发现。查海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前10000年-前7000年)人类聚落遗址。查海遗址的发现,证明医巫闾山区域早在10000年前就有了原始农业及村落。中国考古泰斗苏秉琦先生曾多次考察查海遗址出土文物,认为查海遗址位于红山文化分布区内,“中国文明起源,北方先迈了一步,查海七、八千年的玉器就是证明。”1994年,查海遗址曾发掘发现了一条距今8000年石块堆塑龙。这条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砾岩摆塑,全长19.7米,龙头部最宽处约2米,呈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被冠以“中华第一龙”。查海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玉文化和龙文化, 苏秉琦先生欣然命笔:“玉龙故乡,文明发端”。在考古界普遍认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时,查海遗址的发现,不得不使考古学家以全新的眼光重新考察中华文化究竟起源何处?查海遗址,证明华夏文明发源于辽河流域。
更有所喜的是,震撼世界的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西部,查海文化且是红山文化的源头。近二十年,红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又取得重大突破,炎帝神农的故里也露出真容。
在一万年前,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代,这位通达农、医、茶之道,又发明新历法的神农,实际上真面目是位女性,所以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座女神庙,而非男神庙。1983年,牛河梁出土了一座女神庙,陆续出土庙、坛、冢三位一体建筑,其规制与明清时期太庙、天坛、帝陵一脉相承,显示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清晰痕迹。牛河梁遗址系列的发现,证实在5500年前,东北辽河流域已经存在着一个文明古国,为“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证据!牛河梁遗址的重大发现,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余年。红山文化升起中华文明曙光,为辽宁为华夏找到了文化之根。
据古籍记载,神农母亲任姒,感神龙而生神农,神农是正宗龙的传人。查海文化和红山文化皆为龙的文化,故而出土了石龙与玉龙。炎帝出自神农部落,为何号称炎帝?此谜团自古甚难解!据任中龙先生考证,并非与人间烟火有关联,神农何以称农业之神?不精通历法就不能播谷种田,她应该创立了精准的历法,成功指导百姓什么时候,种什么谷。在远古时期,创历法者,足可称为“神”, 故而称其为“神农”! 一万年前,由神农氏所创新的历法,应该是参研太阳与东方青龙宿绕黄道周天运行规律创新的历法。东方青龙七宿中,要以心宿与房宿两星宿最为有名。古人又有将房、心、尾三宿总合为大火星。《尔雅.释天》记载:“大辰,房、心、尾也,大火谓之大辰”。大火星宿是一等亮星,由于它红光如火,故称大火星。上古用来确定季节, “七月流火”即大火星西行,天气将寒之意。神农氏后裔部落首领一代又一代奉行东方青龙历法,故而其首领号称炎帝。炎帝且为龙的传人,此龙非彼龙,当为东方青龙宿。
辽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没有之一,只有唯一!神农氏且为华夏族,依据是:众所周知“龙”是华夏族的Logo! 中华考古,查海出土了最早的“龙”,这是重要铁证!龙的形象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来源于鳄鱼,一说来源于蛇。其实这两种说法纯属扯淡。东方青龙宿为神农华夏族所崇拜,东方青龙宿乃为华夏族龙图腾之真正来源!
距今一万年前,中国南方会因为酷热而不适合生存,东北三省却四季如春,最宜人类居住,这是人类繁衍发展的一段幸福时光。辽河流域的古人在天文、历法、农业与医学诸多方面已经取得不可思议的成就!依据是,公元2003年10月辽河流域兴隆洼遗址出土了一具八千年前上下牙均有钻孔的头骨。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教授有一个大胆推测,这会不会是古人治牙的时候,留下的手术痕迹呢?经内蒙古附属医院著名牙科专家吕广辉教授运用先进仪器得出鉴定结果,八千年前就会治疗牙病,跟现在的治疗技术一模一样!这一发现震惊了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界!至于八千年前的古人是采用何种医疗器械钻牙、又如何解决痳醉、止血等问题?至今还是一个谜案!我们通过八千年前的这则超乎想象的神奇医案可作全息推测,距今一万年前,东北辽河流域应该聚集着全球各类顶级人才,所以华夏文明的曙光最先闪烁在辽河流域的天空。中华医学、茶学、农业始祖神农氏华夏族久居东北万年之长,后因地球北极移动,中国南方由酷热变温暖,开始大举南下,应该说先进的中原文明来源于东北神农氏华夏一族。
有学者提出,红山文化女神,她究竟以什么样的身份来主持着古老的红山文化?有人从历史古籍神话传说里查找女神是何方神圣?有学者考定为“地母神”、“生育神”。 据任中龙先生考证,5500年前,这位红山女神庙中的女神像,其庐山真面目,就是一万年前茶祖神农氏。
时光进入5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最后一代红山神农部落女首领,将其长子命名为炎帝。大约5000年前,由于黄河流域气候由热变温,适宜人居,利于农业生产。《史记·封禅书》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神农部落男性首领炎帝,带领华夏族沿着渤海湾海岸线,向西南迁徙中原河洛之间,其后产生八世炎帝与五帝史。据任中龙先生研究,所谓“三皇五帝”,“三皇”世居辽河流域,三皇其子孙“五帝”,逐鹿中原,其都城皆在河洛!《三皇纪》曰:“炎帝之后凡八代,五百余年,轩辕氏代之。”炎帝、黄帝并非同时代的人,应该说是说得十分清楚的了。炎黄二帝同为神农氏的后裔,他们之间的战争,是领导权即盟主地位之争,是内战,而并非民族战争。今天,我们亿万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同源同祖,血浓于水。
为何神农炎帝氏族的图腾之一是“神牛”呢?中国考古界泰斗苏秉琦教授说:“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就是从原始渔猎经济向农牧经济的过渡,辽西地区在这个过渡中先走了一步。”神农是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辽河流域部落首领,她最大的功劳就是发明精准历法,而且驯牛耕种,开创农业文明,所以后人祭她为“农神”,亦即“神农”。被炎帝华夏族神化的远古神农氏其形象,据古籍载就是“牛首人身”。如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所载:“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唐司马贞《补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红山文化曾出土一尊希世珍宝----玉雕牛首神像!一般被认为是大巫师的法器,不是一般平民可以拥有的,它应是一尊被祭拜的神像。此神像高12厘米,宽10厘米。头顶有双角弯曲分开,角为三角环形,中间有孔,双耳耸立,脑门有毛发。一双大环眼凸起,凹鼻有皱纹,牛鼻,宽嘴紧闭,目视前方,双手扶膝,蹲坐在地上。现收藏于黑龙江红辽古玉博物馆。被考古学者将其定为“炎帝氏族图腾神像”,即红山文化祖先神农氏的化身。
为何神农又称太阳神呢?据任中龙先生研究,有着十二万年高级文化的中华文明,其第一大法即历法、第一学即为天文学!时光进入一万年前,地球改变了45度角,神农氏为适应时代发展,必须创立新的历法!神农氏必然久居观象台,白天立杆观日,夜晚考东方青龙宿,日夜相参,以定那个时代的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所以神农氏每当登坛布政,必然头戴牛角,以表农业是立国之本!她所创立的神农新历,必然依据的是日月星辰运行规律,所以她必然“崇龙尚日”,其部落必然称她为东方龙神或称她为东方太阳神!
龙与凤这两个图腾是华夏文明的象征,红山文化中不但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玉龙,同时还出土了最早的玉凤!龙凤图腾来源的真面目已经失考数千年,据任中龙先生考索,其实龙凤图腾皆源自一万年前红山文化中的历法。“龙”是东方青龙宿绕黄道一周的象征物;“凤”是太阳绕黄道飞翔一周的象征物!凤代表鸟中之王,鸟类与兽类不同的是,鸟类日出离巢,日落归林,与日共出入,故而上古圣人取鸟类为太阳的象征物!
“华夏”一词究竟何意?古今有甚多版本。据任中龙先生潜心研究“华夏”之本意,亦出自上古天文学!“华”喻东方青龙七宿之一“房宿”。房宿,由四颗星上下并列组成,像天柱,又似华表!西汉时期的六壬占盘上面,且称房宿为“天时”!“夏”与“南”相对应,是指南方的天空!“华夏”二字组合是喻,隆冬将尽之季,上古辽河流域三皇圣人于凌晨登临医巫闾山观星台,仰望房宿像华表一样,竖立在南方天空,标志着一年一度的农耕开始了!
红山文化中不但医学与历法超乎想象,宗教的完整与超前性,令人又不可思议。中国本土道教,是这个蓝色星球上最具神秘色彩的宗教。中国本土道教究竟起源何处?为一大千古悬案。据任中龙先生研究,其实中国本土道教之祖源非在新疆的昆仑山,而是起源于辽河流域的医巫闾山!依据是,中国道教最神秘的“符箓”道术,最迟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它源自辽河流域玄奥的巫术!此论非推论,而是有出土实物为证!红山文化“符箓”图文彩陶瓶出土!红山文化实物“符箓”彩陶瓶的露世,将中国道教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可以说,中华道教第一仙山,不在别处,必然彩云萦绕,高高耸立于辽河流域!
据任中龙先生研究,中国古老的汉字源于道教的符箓!符箓文化是何来历?上古哲人颇俱全息思想,认为,人间一切事物皆是天象的投影。神秘的符箓文化,出自天垂象,古圣则之!道教脱胎于史前之巫教,巫教的源头在东北辽河流域,医巫闾山是三皇之道场,巫教之圣山!可以说,中国汉字与易学的祖源皆在东北的医巫闾山!
上古大巫师神农炎帝曾经一统辽河流域,且有大辽契丹皇帝所论为佐证。《辽史·太祖纪赞》曰:“辽之先,出自炎帝”。 近年在云南发现的契丹遗裔,保存有一部修于明代的《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是一幅青牛白马图,附一首七言诗,诗曰:
辽之先祖始炎帝,审吉契丹大辽皇;白马上河乘男到,青牛潢河驾女来。一世先祖木叶山,八部后代徙潢河;南征钦授位金马,北战皇封六朝臣。姓奉堂前名作姓,耶律始祖阿保机;金齿宣抚抚政史,石甸世袭长官司。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孙后代世泽长;秋霜春露考恩德,源远流长报宗功。
神农炎帝部落长期生活在辽河流域,乃为古代东北各少数民族的祖先。契丹人的后裔,依然保持着对青牛白马传说的记忆,非常认可契丹为炎帝后裔的说法。
神农氏是史前辽河流域医巫闾山文化圈的主人,所以医巫闾山与神秘的辽代皇族大有关联。医巫闾山东麓有显陵、乾陵两座辽代帝陵,一座帝陵不止葬一位帝王,基本葬父子孙三代帝王。大辽帝国睿智的女政治家萧燕燕,与景宗合葬于亁陵。东北辽河堪称华夏祖母河,自古辽河流域伟大女性领袖辈出。
在一万年前,统治辽河流域的这位女性神农,兼部落首席大巫师,她曾在哪座仙山,尝百草种七十二毒,第一次遇茶而解之呢?
红山文化是距今约10000— 5000年前诞生在中国东北辽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学者考证,“红山文化北从西辽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的科左中旗、开鲁县,到巴林左旗、巴林右旗、三星他拉,再到辽河上游及老哈河、大凌河流域的阜新、赤峰、喀左、建平等地,其文化行程陆续南移,一直到辽河入海口的盘锦。” 在这个若大红山文化圈的中心,有一座堪称东北第一神山-----医巫闾山。此山在古代学者眼中“灵秀”非凡,据《全辽志》载:“山以医巫闾为灵秀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说:“冀州之境,由太行而东,尊严高峻,惟医巫闾山为诸山之冠。”宋朝大使许亢宗在《行程路》中有一处弥足珍贵的描述:“至此山,忽峭拔摩空,苍翠万仞,全类江左,乃医巫闾山也。”中华道教第一仙山———医巫闾山,且留有唐宋著名道士吕洞宾、陈抟、张三丰品茗、讲道、度人之仙迹。据《吕祖年谱》第一卷引《草堂自记》载:“北登医巫闾山,了却归空大道。”
我们据古植物学家的研究:“茶树大约诞生于距今6000万年前的第三纪至第四纪之间,当时遍布大陆各地。”根据当代著名大学者徐朝宪先生研究成果,距今一万年前,白令海峡、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属于温带气候。证据是,西伯利亚曾生活大量的猛犸象。当时中国全境以热带为主,河南省大量存在亚洲象,所以河南简称“豫”,就是人与象在一起之意。东北三省沐浴在暖温气候之中,没有一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色。
距今一万年前,医巫闾山与海相依,碧海银沙,鹤舞鸥飞,尤如仙境,山上生长着大量中小叶种灌木茶树。
神农子孙炎帝部落所崇拜的祖先,即一万年前开创中华医药文明的神农氏,她曾尝百草之处,即在医巫闾山!她一日而遇七十二毒,遇茶以解其毒,所遇之茶应该就是医巫闾山茶!
据《周礼·夏官·职方氏》载:“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 约四千年前,虞舜时期,有分封镇山的记载。医巫闾山得名甚早,其名颇奇,有学者说是东胡鲜卑语的谐音医巫闾,但其真意已失考千年。据任中龙先生考证,神农是其部落中能与天、地、神沟通的首席大巫师,她又是华夏医药的创始人。“医巫” 是指精通医药的大巫师;“闾” 有聚集之意,寓故乡。因此,医巫闾山真正的寓意为“神农的故乡”! 今日的医巫闾山,依旧是古树参天,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种类繁多,自然景观奇特无比,真乃人间仙境。据中药专家统计,今日医巫闾山药用植物就有485种,分属98科,294属,比较名贵的药材有黄芪、白头翁、远志、枸杞、人参、灵芝等。可想而知,一万年前的医巫闾山药用植物资源是何等的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一座巨大的药房。华夏民族茶文化,诗意而久远,神农是炎黄二帝的先祖,作为炎黄子孙,应该保留对祖先的敬畏和崇敬,且不可将其归于虚无缥缈之中。据医巫闾山地区,锡伯族人世代相传,百姓崇拜的神农,生在闾山、长在闾山,崩后,葬于她所眷顾的医巫闾山,九龙囗,神农峰下,万古流芳。
历来大象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亚洲大象是亚热带动物,它又是气候变化的信使。近日云南大象突然向北迁徙500公里,还在继续中,说明什么?预兆着亚热带气候即将向北移动。近期中国敦煌雨量加大,沙漠湖泊增加,大西北沙漠变绿的趋势证明,东北的严寒气候环境即将结束,即将回归史前美如世外之桃源的环境气候。中国的气候正在急速变热,东北医巫闾山地区即将开始回归最适合种植茶树的气候环境,万古神山正在大声呼唤着,新时代的茶祖神农氏的到来!
公元1993年,任中龙先生据医巫闾山地区刘柏龄老人讲,大清光绪年间圣清宫赵道长在医巫闾山炼丹采茶之轶事,医巫闾山原生茶树在清末依然混迹于东北亚最大的油松林之中。任中龙先生受中国红学、红山文化和刘柏龄老人启发,在延绵百余里的医巫闾山千辛万苦寻找野生茶树。经任中龙先生近二十余年培育茶树,现在美丽的医巫闾山神农峰下拥有二百八十亩茶园,此壮举不仅复兴了东北医巫闾山作为中华茶叶祖山的神圣地位,而且打破了名烟名酒名茶一直全部被南方所垄断的局面,从此以后东北医巫闾山也出产珍贵希有之名茶———医巫闾山茶!产自辽河流域的医巫闾山茶堪称———中华第一茶!
医巫闾山——华夏民族的母亲山,她承载着华夏族群悠悠万载文明,肩负着孕育芸芸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她那落满尘埃的时光面纱今天终于被她的后代子孙徐徐揭开,沧桑慈悲的面容再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潸然泪下!如今,她又张开博大温暖的胸怀,为我们捧出滋养灵性的资粮——医巫闾山茶。
每当我们体验茶的芳香,
不要忘记,
那是神农乳汁的芬芳
每当我们体验茶的圣洁,
不要忘记,
那是华夏族灵魂的沧桑;
每当我们感受茶的悠扬,
不要忘记,
那是祖先的血脉在流淌;
每当你端起茶盏的时候,
不要忘记,
炎黄就在你的身旁!
你每喝一口茶,就是在与“道”做一次沟通;你每采摘下一片鲜叶,就是一次华夏文脉的传承;每当你捧起茶的鲜叶,新茶的香气沁入心脾的时候,刹那间会感受到人与自然融合到了一起。
茶花盛开的地方就是华夏文明诞生的地方;
东北产茶了!茶树都有了,振兴还远吗?
有茶,有灵魂!
茶在,华夏在!
任中龙(原名輝),字长生,雅号腾云子、东郭先生、闾山茶仙,此文撰自辽宁省北镇市医巫闾山八斗园五车书斋,结稿于医巫闾山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