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城境内的齐长城
文/路民
经过肥城境北的崇山峻岭,由西向东横亘着一条绵延千里的长城,人们叫它长城岭,也就是齐长城。
齐长城是世界上最早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它西起济南市长清区的广里村,经肥城、泰安向东一直到青岛市黄岛区于家河村入海,全长618.9公里,横跨18个县市区。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来山东视察,曾谈及齐长城是我国最早修筑的长城,它比秦长城还要早几百年。还说,孟姜女哭长城哭的不是秦长城而是齐长城。2001年,齐长城作为长城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春秋中叶,齐国西南疆界的今平阴、肥城、长清至泰山一带,与鲁、曹、卫等诸侯国接壤,是出入齐国、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这个时期,南部的楚国强势逼近中原,西部的晋国与北部的白狄人也虎视眈眈,对齐国西南的肥城一带构成严重威胁。为防御中原各诸侯国的侵扰,齐国开始借助肥城境北崇山峻岭的有利地势,最早修筑起西段齐长城。
齐长城肥城段设主线和复线两条,呈西北东南走向,城墙实体总长度为18092米。复线西起连环山,向东南穿越于家庄西山、老牛沟山、双山、五道岭、杨家山、羊角山、张家花峪北山,至长清与肥城交界的三岔沟与主线连接,全长11384米,均为自然基础,城墙为土石混筑结构,横跨19座山头。主线从三岔沟沿两县交界处向东,呈西北东南走向,穿越狼顶寨、夹子山(今称翦云山)、莲花盆山,向东进入泰安界,全长6708米,人工基础石墙,经29座山头,遗址绵延不断,保存较为完整。夹子山(翦云山)海拔600米,奇石林立,狼顶寨以北、以东为悬崖,是天然屏障,无遗址。
齐长城的修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了地形地物,以险制塞。齐国人设长城主线和复线,形成两道防御屏障,即有利于进攻,又有利于防守,为确保齐国西南边境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齐长城的修筑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我国著名的秦长城、明长城到肥城境内的肥族人迁居和陆续兴起的山寨文化,以及肥城老城墙的修筑,无一不是借鉴了齐长城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