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与“得”一一从山西人大校友向母校赠送“太谷饼”说起
文/原光辉
5月24日,一辆满载“太谷饼”的大卡车经过一夜的行程,把刚出炉的“太谷饼”开进中国人民大学校园了。这是由山西人大两位校友发起,山西部分人大校友向被疫情封控的母校师生损赠的抗疫物资。是山西人大校友挂牵、关爱母校师生的一份情谊,一项义举。是我国人民对受灾地区群众“雪中送炭”舎已爱民精神的彰显。可喜!可赞!可贺!
山西人大校友,虽然不少在人大学的是商业方面的专业,毕业后不少人也就业在与商业有关的岗位,如这次为组织赠“太谷饼“牵线搭桥的张淼校友就就业在太谷招商中心。但在这次组织赠送“太谷饼”的行动中,没有丝毫的商业思想,是纯粹的洁白无瑕的关爱母校的情谊,但带来的长远结果却是为“太谷饼”在全国销售开辟了市场,为“太谷饼”扬了名,做了广告。人大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吃了觉得美味好吃,回家就有可能给家人买点。有的学商业的毕业后就有可能开展在这方面的经营业务,这样未来“太谷饼”市场有多么大,难以估量。无意的送“太谷饼”的回报母校的“舍”,就带来为“太谷饼”在全国扬名、畅销的“得”。
从这件事不由的使我又想到祁县“乔家大院”的扬名。乔家大院和山西晋中其他大院相比无论规模的宏伟还是历史的悠久,都不占优势,它唯一领先的是原汁原味,是原貌,不是被损坏倒塌后的重修、重建的。榆次常家、太谷曹家、灵石王家,这些大院都比乔家大院历史久、规模大,那为什么乔家大院能扬名全国,甚至海外而其他大院没有呢?这里也有个“舍”与“得”的经历。
“乔家大院”,解放太原时,是支前民兵担架队驻地,解放后是省商业干校所在地。商干校迁到省城后,是县委党校,所以没有遭到分入各家各户的损坏。大约上世纪80年代,县办成民俗展览舘。有一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来晋中找大院场景与剧组驻地。找到某大院后要价很高,后来找到祁县,当时县领导不收任何费用甚至给予好多无代价的帮助,留住了剧组。“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一放映,“乔家大院”随之全国扬名。参观者骆驿不绝。门票收入,乔家堡村乃至全县经营的收入隨之大幅度增长,使祁县的旅游业得到跨越式发展。
上述由“舍”到“得”,都不是有预谋的以先“舍”而后去求“得”。而都是纯洁的不求什么回报的“舍“,而产生的没有预想到的“得”。而且捐赠“太谷饼”的“舍”,全是个人“舍”。得到的“得”是“太谷饼”行业,是太谷县乃至山西省,而不是捐饼者自已。也只有这样的“舍”,得到的才是天长地久,永不衰败的有德之“得”。
2022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