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韩愈写道:“五月榴花照眼明”,初夏时节,榴花盛开,成团成簇,如火如荼,像燃烧的火苗。

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生西域,汉代时由张骞引入我国。据古农书《博物志》《艺文类聚》《群芳谱》等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石榴花火红艳丽,花姿丰盈,象征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在河南灵宝县,新婚仪式上,新郎要垫上由新娘亲手绣制的石榴花鞋垫,寓意留恋、爱恋。不仅如此,“石榴裙”是迄今仍受年轻女性青睐的服饰之一。南朝梁元帝萧绎在《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句,“石榴裙”的典故由此而来。

石榴为多籽果实, “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因此,古人把它当作生殖繁衍、子孙昌盛的象征物。据史书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很宠爱自己的侄儿——安德王高延宗,高延宗娶李祖收之女为妃,皇帝来到李妃的娘家做客,李妃母亲呈献两个石榴。文宣帝不解其意,这时皇子的老师魏收说:“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皇帝听了很高兴,并赐给李母美锦二匹。现在,在我国民间还有以石榴图案祝子孙繁盛的习俗。如有的地方订婚聘礼要赠送石榴或石榴花盆,婚礼上新娘在光艳艳的新嫁衣内要藏一颗红石榴;有的在红彤彤的新房案头,置放炸裂开来、露出透明光嫩果实的红石榴;有的婚礼上还让新娘唱《摘石榴》情歌;还有一些地区,亲友结婚贺礼,要送一对绣有大石榴的枕头,祝他们早得贵子。
石榴,素茎、翠叶、红蕤、朱实、金房、皓齿、冰肌,激发了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有赞花的,如唐代白居易的“日照血球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北宋晏殊的“开花百日后,占断群芳色”;有咏果的,唐代李商隐赞曰:“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明代沈周题款云:“累累枝上实,满腹饱珠玑”;有人把它比作珊瑚,说是“攒青叶里珊瑚朵,疑是移根金碧丛”;有人把它比作水晶珠玉,说是“雾谷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明代画家徐渭作有一幅《榴实图》,一茎老枝伸进画面,缀托着一颗肥硕的大石榴,榴实绽露,傲然山野,其题画诗更妙:“山深熟石榴,向日笑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
石榴的果粒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维生素以及有机酸、糖类、蛋白质等,还含有钙、磷、钾等矿物质,对人有保健功效,且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果皮、根、花皆可入药。据《本草纲目》记载:石榴能“御饥疗渴,解醉止醉”。石榴果皮中含有苹果酸、生物碱等成分,能治疗腹泻、痢疾等症。石榴花则有止血的功能,用石榴花泡水洗眼,有明目的效果。
石榴的吃法也颇有讲究,根蒂掐掉后,沿纹理切分开再掰开,也可以将籽粒全部剥离出来,一颗颗“红玛瑙”盛于盘中,大快朵颐,个中滋味,只有亲临其中才可感受到那满嘴的酸甜。编辑/(王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