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豆

一
怎样的人,必会邂逅到怎样的人和事!喜欢文字游戏的我,于是乎,邂逅了美丽的黔阳古城!
此前的我,对于古城,只知道有驰名中外的美丽小镇凤凰,也耳闻美丽的云南丽江有个大研古镇,还有名闻遐迩的古城西安,洛阳……却不知,在怀化洪江市的沅水之滨,隐匿着一个保存完好的神秘古城——黔阳古城。

古城的悠久历史甚至比云南丽江的大研古镇早1400年,比凤凰古城早900年。2022年5月15日上午,美丽的黔阳古城弥漫在初夏草青青的氤氲雨幕里。我伴随红网散文随笔版“继往开来,链动怀化,网眼看洪江”的老师们一道,从城东的拱门进入古城。

当踏上那湿漉漉的青石板古道,一瞬之间,仿佛一晃千年,从现代繁华的世界呼啸穿越,竟不知身之所在!怦然的心,又惊奇又兴奋更是充满了迫不及待!悠长悠长的丁字古巷,红色的灯笼成串结对,古朴的特色吊脚门楼,青苔浸石的古吊井,清雅幽邃的石板街,风姿绰约的古晒楼,庄严神秘的宗祠寺庙,富丽堂皇的会馆戏楼等等,令人目不暇接,步步心醉神迷!那历经战乱,堆砌着无数神秘故事的红砂石城墙仿佛默默无语,却又分明在与足下那,被雨水洗濯得发光发亮的青石板一道,竞相述说岁月的斑驳。引领你不由自主的、一次又一次沉甸甸的注目与颌首!
凉丝丝的风,落在眉间,拂在身上。雨丝像温柔舞蹈的仙女抛撒出来的玉滴,青鳞鳞的屋檐处传来“滴答滴答”的声响,掷地有声。而那清脆悦耳,在古巷里悠长回荡的音符,分明是一颗玉壶里的冰心,在向世人倾诉生命之魂的坦荡、高洁与澄明!古往今来,名闻遐迩的《芙蓉楼》,是多少文人墨客的向往啊!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民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四大名楼之一的《芙蓉楼》,依山傍水,园区占地10250平方米。主楼背廊临江,纯木结构,正面三间,重檐歇山顶,二层有明轩可供远眺。

周围有冰心玉壶亭、耸翠楼、半月亭等古迹,与自然的山石、江水、林木巧成布局,构成了“登眺则群山拱翠,俯视则万木交阴,沅水自北来环其下”的壮丽景象。芙蓉楼侧坚立80多块历代题诗作赋的镌刻、碑石,其中有《王昌龄宦楚诗》十五首,以及颜真卿、岳飞、米芾等人的手迹。四周竹木相错,绿荫如盖,奇草生芳,环境十分清幽。
手扶木梯的护栏,“踢踏踢踏”的登上古风朴朴的芙蓉楼。秀碧的沅水与逶迤的远山,笼罩在一片似有若无的雾霭中,恍若仙境般迷离,更如画卷般令人惊叹!凉风细雨扑来,身上微寒,心却汹涌滚烫!因为喜欢文字,我们在红网散文随笔版漫步!因为文字,我们一群人从不相识到相识。因为文字,常常写着富含生命哲理、温暖锦绣文字的“千年飞山”,向我们推介了他特别钟情的黔阳古城!可以说:没有文字,就没有我们这一特别的人群今天与古城的邂逅。而如果没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又是否能够成为天下文人墨客们的向往,历代达官贵人们的寄情抒怀之地呢?
楼中的我,痴痴的想:公元742年,时任江宁县丞的王昌龄,在此楼阁送好友辛渐回洛阳的那一时刻,是不是也如眼前的情与景?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千古佳句,激荡着多少仁人志士的心! 
二
黔阳古城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与历史人文,不可胜数!而令我特别钦敬的是:黔阳古城对历史的尊重与对历史真实的记录与保存!在黔阳古城,保存着一张最完好的古代城门,上面用青石板刻着斗大的楷书《中正门》。时光的隧道从大唐盛世飞驰到战火纷飞的民国。这张有着与众不同名字的城门,与当年的风云人物戴笠,在抗战时期开办的黔阳特警班有着不解之源。在黔阳古城北端,有一个幽静所在,是抗战时期戴笠在黔阳古城办军统特训时的临时居所,墙上挂着戴笠的生平介绍。作为临澧特训班的延伸,黔阳特训班是军统五个正规地区干部训练班的第二个。
从1939年到1945年,这些训练单位培训了约13500名左右的军统情报、谍报、特警、电讯和游击战专业人员,为抗日战争输送了大量谍战人才。此外,还培训了大量军官、驻外武官、电讯人员、以外交职业为掩护在国外活动的外事专家、以及德文、法文、英文和日文翻译。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八年抗战时期,他们出于民族大义,开展抗日的特别工作,自身付出很大代价,对敌后抗战做出了贡献。戴笠颇受争议,思想摇摆,听命于蒋,也伤害过我党人士,在黔阳古城办班期间,除了积极培训特工人员外,也参与了一些地方建设,他出资修复了黔阳古城的西门并改名为“中正门”,并亲自书写门名,门上方书写的“高瞻远瞩”四字,为蒋介石亲笔所书。城门旁边有戴笠撰稿并书写的碑刻《修建中正门记》,至今尚存。

1946年戴笠飞机失事后,章士钊曾以此挽联为绪:功在国家 利在国家 平生读圣贤书 此处不求成就谤满天下 誉满天下 乱世行春秋事 将来自有是非人生如幻海沉浮!多少生命如烟飘逝。黔阳古城见证着:一个鲜活的生命,曾经来过这世界!
三
青砖黛墙、木屋雕梁、街头巷陌、翰墨书香,无不散发着古朴典雅的韵味和浓厚的文化气息。黔阳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古城!人们不仅幸福的居住在此,更有不少人在守护和传承着祖先的民俗文化。沿古城西正街青石板路深入,在一阵潺潺如水的音乐中,一座仿古园林式展览馆——“剪纸苑”便浮于眼前。精神矍铄,年逾古稀的馆主,剪纸老人邱宏麒先生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一百多平方米的展览馆展示厅,琳琅满目的悬挂着邱宏麒老人创作的;百年党史,黔阳十二景、通道转兵、领袖人物及十二生肖,黔阳古今十大名人,三月三女儿节,黔阳古城国际马拉松,清明上河图等百余幅作品。这里完全是一个小小的艺术宫殿!那些被装裱起来的,天人合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记录着古城的古韵与新变的作品栩栩如生,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是饱含了邱先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不同寻常的艺术功底。自开馆以来,邱宏麒老人先后展出剪纸作品上千幅,接待中外游客20多万人次,免费培训青少年剪纸学员4200多人次,成为“湖南省剪纸研究会剪纸艺术传承教育基地”。邱宏麒先生的剪纸、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各类大赛,作品先后在全国大赛中获特别奉献奖1项、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1项、优秀4项、入围奖3项。剪纸作品2次参加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新春展播,多件作品被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及国内多家展馆收藏。芸芸众生,很多人会很快被生活所淹没,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可以和生命产生共鸣的爱好!懵懂无知的少幼时期,决定了人生终极的归宿。一个人,能够耐住寂寞,在繁华喧嚣的世界里不随波逐流,将爱好做到极致,并坚持万日而不辍,必将受益一生!邱宏麒老人就是这样的典范!曾经的古镇,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剪纸。当快速行进的繁华替代了往日的宁静,许许多多的民俗文化,也在悄然静寂。而自幼酷爱剪纸艺术的邱宏麒老人却在退休后,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剪纸这个爱好!虽然没有在画院、美院学习深造过,但他汲取千年古镇的深厚底蕴以及沅水舞水的灵气,陶冶于乐山乐水的情操,只要一拿起剪刀,他的心里就只有那片红纸和剪刀下的图案了。为了能夠创作出更好的剪纸作品,邱宏麒经常研读古今书画名家的碑帖和画谱。王羲之和黄庭坚的书法、顾恺之的人物、董其昌的山水、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齐白石的花虫鱼虾,都成了他从师的范本。

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随心所欲地表达邱宏麒老人内心世界的美感。在这里我们不奢谈理想抱负。人的兴趣爱好是从小在耳濡目染的生活氛围中形成或培养的。一个人,工作着大家的工作,过着大家过的生活,也许仅仅是谋生。而爱好,却是愉悦生命的一种情趣。有自己的爱好,并坚持下去,做到极致,便活出了与众不同的人生。这就是邱宏麒老人给我的生命启示!时光真的太快了!走在我身边的若男总是在不断的呢喃:我真的太喜欢这里了。

我真的好想住到这里来!这又何尝不是我内心汹涌的情涛?偏偏,离别的时刻不容你无限的眷恋,它还是来到了眼前!那一刻,相互告别的人,都面带微笑,相互嘱咐。离别的忧伤,快乐的欢畅,莞尔的美丽,低沉的回望,相聚的人,没有谁能逃脱终归要离别的宿命!

烟雨蒙蒙中,我聆听着黔阳古城岁月的音符,幻想自己也能成为一座古城,历经风雨沧桑,历经几度辉煌,一直一直都是:宠辱不惊的真实模样!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