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家宴请贵宾
文/兰光武 诵/淡淡的茶香
中南海几经沧桑,到了春夏秋日依然碧波荡漾。1962年的春节,海面虽然冰封,但有了一丝春意。
这年正月初三,毛主席在颐年堂设家宴请几位老朋友和一位贵宾。章世钊来了,他是毛主席半个世纪的故交,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曾任过上海《苏报》主笔,还与陈独秀创办过《国民日报》。程潜来了,程潜是国民党元老,湖南和平起义后曾任湖南省省长。毛主席和先来的朋友握手寒暄,然后说:今天请的客人中还有一位真正的贵宾,他曾是我们所有人的顶头上司哟!

这个人是谁呢,大家怀着好奇的心翘首以待。等了一会儿,这位贵宾到了。这个从金銮殿的宝座走下来的人,这个从战犯管理所走出来的人,还显得有点拘束,毛主席迎上前去把他拉倒身边,笑着向大家介绍:你们不知道啊,这是宣统皇帝啊,过去我们见到他是要叩首的。大家起身相迎,互致问候,并仔细地打量着这个过去的皇帝。50多岁的人啦,瘦高的个子,穿一身新的中山服,廋削的脸上代着眼镜。虽然没有了有昔日皇帝的风采,看得出来是个几经沧桑的风云人物。

是啊!1908年12月2日溥仪才三岁就登基,还是个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就当上了央央大国的皇帝。光绪皇帝没有儿子,死后由光绪亲弟载沣的儿子爱新觉罗.溥仪接班,还是慈禧太后临死前指定的。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把溥仪抱上宝座,在登基大典上群臣跪到朝拜,三呼万岁,仪式又多竟把这个刚抱进宫中还在吃奶的小娃儿吓到了,他在惊恐中有又哭又叫,“我不挨这,我要回家!我不挨这,我要回家!”当皇帝不好玩,这小子要回家。此时此刻的载沣和溥仪既是父子又是君臣,载沣急的满头大汗又要叩首又要哄他“别哭别哭,就快完了!就快完了!”没有想到,就快完了,竟一语成谶,不到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武昌城楼一声枪响,腐朽的清朝政府就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就完了! 溥仪后来当了满州国的傀儡皇帝成了战争罪犯,直到1959年国庆前夕经特赦出狱。这个宣统只有在1945年的东京审判中,出庭作证时拍案而起,愤怒的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才表现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良知和硬气。

菜上齐了,一盘青椒苦瓜,炒得青悠悠的,一盘麻辣豆腐,一盘炒苋菜,唯一的荤菜是一条红烧鱼色美味香,主食是米淡馒头。还有一个大碗盛着的菜汤,看起来是一青二白。毛主席张罗着,开席吧,尝尝咱湘菜的味道。溥仪望着毛主席的家宴感慨万千,那时皇帝每顿十几样菜,几十样菜,还有那满汉全席更是穷奢极欲,那哪里是在吃哟,看都看不过来。再大的家业都要吃垮,再好的江山都要吃倒。溥仪哪里知道,毛主席吃过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长征时饥寒交迫的红军战士还吃过草根树皮,到了延安吃的是小米还要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两条镶着镜框的横幅,至今还挂在国务院的一个会议室里。毛主席的这个家宴在1962年的春节已是很丰富了,毛主席边给溥仪奉菜边说,吃点红烧鱼,可是年年有余哟!
席间大家谈笑风生,屋外寒风刺骨,颐年堂里春意盎然。毛主席还关心的问溥仪有不有家眷,溥仪说在战犯管理所的的时候就离婚了。溥仪还说他在那里学会补衣服,学会了浇花种菜和一些劳动技能。毛主席关心地给他讲,还是要成个家有个伴,不要当“孤家寡人”啰!

毛主席的家宴在辞旧迎新的欢快气氛中结束,溥仪走出中南海如沐春风。不久,溥仪成了家,还当了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管的研究员。一次溥仪到故宫参观,工作人员说要买票,他不解的说,我回“家”还要买票,星移斗转,这里已不是皇宫了。他买票进去看了在金銮殿登基时父亲把他抱上去的坐的宝座,时过境迁,这个宝座自从他坐过后再也没有人来坐过了,现在成了人们争相目睹的文物。他看到光绪皇帝的寝宫里挂的画象不对,就给工作人员说挂错了,并与他们发生争执,来了位文史专家看着溥仪寒酸的样子,不屑一顾地说到他研究多年没有错,溥仪大声的叫起来:那是 摄政王载沣,是我亲爹!这个文物专家望着末代皇帝大惊失色,高手还在民间,“皇帝”才是高手。

毛主席设家宴请的这位贵宾,由皇帝到罪犯,由罪犯到公民,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在他身上挽上句号。后来,他把自己那跌荡起伏的经历写成了《我的前半生》。根据《我的前半生》改变成的电影“末代皇帝”在1988年获得了奥斯卡金奖。新中国把战争罪犯改造成了顺应时代的老百姓,共产党把“末代皇帝”改变成了新社会的公民。溥仪走向了新的生活,末代皇帝的形象走向了世界。
作者简介:兰光武 在长江边上长大,当过知青下过乡,后来到铁路上工作。现随女北漂带小外孙,偶有诗文,喜从中来。
主播简介:李华敏,笔名淡淡的茶香。现任《世界诗人》《五月的鲜花诗歌朗诵艺术团》《诗意传情诗社》《采菊文苑》《全球诗歌辽社文化网络传媒》多家平台主播。有作品在微刊平台出刊。在市级区级朗诵大赛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