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长篇国学之文学札记】
文山艺海撷拾
(系列二)
话 说《易 经》
易经,即周易。话说易经,忐忑也。
我前前后后。不过粗涉三年,很多地方说不清、道不白,但它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我也曾淺陋地为自己占卦过自己的命运,包括从农村插队上来,爬着上大学;包括从事教学和写作,包括结婚生子得孙……
也许是碰巧,也许是命远的嬗变,也许其中的生存法则和辩证法本就内在着神奇与巨变、养精与蓄锐……
易经是什么经典呢?原来我只知道是上古传来的三本奇书之一,那就是《山海经》《易经》和《黄帝内经》。经过多年的接触,阅读和运用,越来越感到它实在是闸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这套伟著,据说还有两部:《连山》和《归藏》,可惜已失传。
易经又名周易的原因,是几千年来,大多学者基本推定与认定作者是周文王姫昌的缘故。
看人要观其言行,欣赏文章,当先析赏作者。

易经的作者
国宝学典《诗经》《大雅》中的首篇乃"文王",是首长诗,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说他,“文王在上,于昭于天。”赞扬之高,与天齐昭然"。
周文王姬昌生于公元前1152年,卒于公元前1056年,他的父亲季历曾被当时的商王文丁软禁并杀害。
他继承父位西伯候,鼓励支持发展农业生产,并实行仁政,招贤纳士,裕富于民。他还取消了商税,大大的促进了他所辖地区的商业发展,
他的伟绩,又被商纣王怀恨与觊觎,将他拘囚于羑里。于是,他为后代的司马迁做了范例,苦心钻研,规范整理,最后发明了"文王八卦"及“文王六十四卦”。
当然,他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了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了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了归藏八卦。姬昌八卦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后经周公和孔子的逐步推论解读才流传下来, 才将《易》更进一步发展演绎为《周易》。
《周易》以数字和图像来演化解读天地阴阳,万物之变,以及繁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讲述世界辩证发展的理论著作,是后世的易理之学发展的先驱力作。
汉代思想家郑玄说,《周易》有三重核心思想:简,变易,易。
易是人们处事视物的高境界追求。
后代的儒家更是把周王的仁德之政推崇神化,说姬昌是内圣外王的圣德明君。
后人,练武讲究宝典,行政也当有。姬昌去世后,儿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立周称王,尊追其父姬昌为周文王。于是《周易》才被世人更加重视为行为处世、占卜命运的宝典,也就是经书。
周文王之庶子,谓召公,也是英明之王,先后辅佐了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与周公旦一起平定了或庚之乱。
他为周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一点不摆架子,事事为百姓考虑。据说他到民间巡访,从不借住民房,只是在棠梨树下休息,犹如三千年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姬昌的这个儿子,就深谙《周易》的奥妙。
《诗经》中有一首《甘棠》诗赞美他:"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憇。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召伯的美德一直流传直今,这比死后在墓碑上的铭记有意义,真正的名垂千古。当然,其万民赞颂的魅力也就更彰显了《周易》、并使之成为《易经》的民向之一。
围绕《周易》的轶事
《周易》的享誉天下,首先是编写易的伟者姓周名姬昌,他的闻名早在《周易》形成之前。
《诗经-大雅-文王》吟唱"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孔子称周文王为"三代之英",还感慨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所以他力挺《周易》,身体力行地为其阐释、诠释和推广。
孟子也称文王这样的圣人,500年才出一个。
孔子再也沒有想到,他这一亲为,倒使他自己也成了圣人,孔圣人。
举几个当时流传的秘闻轶事,仅供今人参考。

周文王孝德誉天下
文王为太子时,每天他都要亲自检查饭菜是否合乎父母亲的口胃。
父母吃的好,他就吃得饱,喜形于色;父母进食少,他就沒有好心情,他的脸色就是父母身体的晴雨表。
周文王的父亲,是商朝部落的领袖。他将文王选作自己的接班人。文王不仅关心父母的健康,当父母有过错时,他从未因此疏远,而是设法使二者明白过错,并予以改正。
文王认为人无完人,圣贤亦有错,自己也是。
他既不"愚忠",也不"愚孝”。他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他主政的几年间,力行改革,将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受到臣民的爱戴。
王季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因此传位于他。
姬昌的年轻有力,从根本上奠定了他对《周易》诠释、贯通且创见的根本基点。
狱中著《周易》
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在逆境中奋发完或的。
殷帝己三十七年(公元前1156),帝乙去世,帝辛即位,帝辛就是坏透了的纣王。当时,周文王五十七岁,在商朝已有较高的威望,同九侯、鄂侯并称三公。
纣王娶了九侯的美丽女儿,但女子厌恶他,便被纣王杀死,还将她的父亲九侯剁成肉酱。鄂侯向纣王提出了尖锐的责疑,亦被杀死,做成肉脯。
三公只剩下了姬昌,纣王找了个借口,将他囚禁在羡里,那时他已八十二岁。
这个年龄可比后来因宫刑而奋作《史记》的司马迁大了一辈之多。
平时,姬昌忙于政务,无暇思考周易,现在他在受辱的艰苦中,得到了机会。在有限的不知多少个看不到日月星辰的日子中,姬昌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与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相融合,进一步推演为六十四卦,并对每封与每卦的六爻,按照象数的内涵和有关缘由。分别配以具有吉凶利否含义的卦辞与爻辞。
周文王在垂老囚禁之年,为我们中华文明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藉,"群经之首"的《周易》,就这样诞生了。
含泪吃下亲人血肉
"虎毒不食子",以和蔼慈祥著称的周文王,当纣王派人送去一碗自己亲人的肉烹制的肉美羮时,他吃下去了,表面上还不动声色,这是何等的忍辱负重精神。
姬昌在狱中著作《周易》的事,很快让纣王知道了。他惊讶之余,将姬昌长子伯邑考杀死,将肉做成肉羮,检验他是不是圣人,能否知过去、测未来。
这恶毒的点子亏纣王想得出来。
姬昌忍住泪大口吃下去了。纣王听到下人汇报后,冷笑着嘲弄说:"吃自己儿子的肉煮成的羮都不知道,会是圣人吗?”
其实,姬昌吃后便大吐了出来……
如今,在羡里城的西北角,距周文王演易处不远,有一座不太显眼的坟冢,这是伯邑考之墓,也叫"吐儿冢"。
据当地老百姓传说,这冢又叫兔儿冢,谐音当时周文王吐下的肉都变成了兔子,一蹦一蹦地跑了。
给姜子牙拉车
周文王为请姜子牙出山,不仅将自己的辇给大臣姜子牙坐,而且还亲自拉他行走了八百七十三步,他这种虔诚求贤的做法打动了姜子牙,鼎天辅佐之,成就了霸业。
一天,周文王到渭水非岸去打猎。他被安静钓鱼的老头儿——姜子牙的神情打动。
两人聊得投机,知道这老头叫姜尚,精通兵法,就诚请他进宫任职。
姜子牙笑问周文王:"大王请我,怎么让我进京呢?"
周文王说:“骑马、坐輦,随你挑。"
姜子牙又笑道:"我一不骑马,二不坐轿,只求大王之辇让给我坐就行。”
他还出了个难题,"我坐辇,还得大王亲自拉着。"
他俩年龄相仿,这要求似乎太不近人情。
周文王竟爽快答应了。
但文王毕竟年纪大了,只拉了八百七十三步。
姜子笑着说,"大王拉我多少步,我就保大王子孙坐多少年天下。
文王还想拼命拉,但姜子牙摇头说,"这是天意天数,晚了,不行喽!"
周王朝果然盛在八百七十三年。
有人说,打猎的行道是文王卦出来的,但也有不尽然的地方。
周王倘若拼命拉辇三千多步,现在不还是周朝么?

影响与评价
说到《周易》乃至《易经》的内容与卦卜,读者可以自行研究与实践,由淺入深,由易事到运事。这不是一日而蹴的。
这里说说《周易》对后世的影响,包括现在。
"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又为新道家列为"三玄”之冠,这就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哲学品格。
汉武帝,也就是汉文帝儿子,"独尊儒术",而孔子又是《周易》的权威诠释者,并将之演变成《易经》。《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事。
汉代被称为经学时代,"经学"高于一切学术。
中国历史图书分类是:经、史、子、集四大类,经列于首。
历史学术思想发展之契机亦多建于"易经",两汉经学自不待言,魏晋"新道家"谈玄,亦将其列为"三玄"之一。若无《易经》之启发,"北宋五子"的学问几乎不能成立。
《周易》不仅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各个学抖发展都发生了作用。
《四库全书-总日-经部易类小序》中说:"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员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故有集大成之说道:"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宝藏。”
近百年来,学者们公认,《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诸多方面,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延藤结瓜的密切关系。
孔子在得到周易之后爱不释手,《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这一蔚为大观也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中国的大学者乃至伟人皆有铭言于《易经》。
孔子: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孙思邈:不知易,不可以为医。
虞世南: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苏东坡: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
毛泽东: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人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
郭沫若:《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西方的杰出科学家与哲学家们,他们对《易经》的评价更牛了。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黑格尔:《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事业。
荣格:谈到世界人类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地方。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当时的日本政府规定,不懂易经者,不得入阁。
我想,我们的读者看到这些中外精英的任何一条心里话,都会引起掌握与谙熟《易经》的冲动。
我是看到孔子的话,对《易经》感兴趣的,那时我十八岁,刚刚高中毕业……
2022.04.24 于芜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