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雨芳华
翻看朋友圈,一位老师清明祭奠父母的诗下面留言,“老母亲走了,万般不舍,又想起走了三十几年的父亲,内心愈发加倍地怀念”。后边接着写到,“朋友圈的好多师友,昨天还在聊诗词、文章,过几天微信就没有了动静,这几年我遇见了好几个。”看到这儿,我心一惊,哎呀,好长时间没有广语老师的消息了,莫非……?此刻心情十分忐忑,赶紧给他发微信:“广语老师好,怎么好长时间没有看到你发作品呢?”长时间等候不见回话,打过去几次电话,也无人接听。大约一个多小时后,电话打过来,是个男子的声音,问我找谁。我说:“这个电话是广语老师的吗?我是她诗友。想问一下,近来为什么没有看见广语老师发表作品?”电话里男子悲伤地说,广语是他父亲,前不久已经去世啦。我吓了一跳,赶紧问是什么时候,什么病?回答是心梗。
放下电话,心里很乱,不由想起我和广语老师曾经的交往。
广语老师原名王文喜,农民诗人,1955年生,河北衡水人,退伍军人。他说:“写诗源于生活,笔墨一览大千世界,讴歌时代新风”。他的作品《党啊,母亲》和《军魂赞》,分别荣获第七届、第八届"相邀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征文大赛二等奖和一等奖。
和广语老师认识是缘于我写的一首诗。那是2020年的10月1日,都市头条发表了我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一周年而作的一首短诗,广语老师看后给我点赞留言。让我感动的是,广语老师的留言不是敷衍了事的那种,是细心读后认真评价的那种,既有赞美,也指出了诗中不足,留给人满满被在意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感到了真诚、温暖和满足,给了我莫大鼓励,增强了我写作的信心。
以后我又陆续的发表了几篇作品,广语老师每每都给予点赞鼓励,渐渐的往来多了起来,自然而然地便加了好友。去年的四月,在梨花盛开的季节,我写了一篇散文《四月梨花开》。这篇文章经广语老师推荐,一个叫“思韵传播正能量”平台采用了我的小文,对此我还是蛮感激他的。
我和广语老师聊天时聊的大多是诗歌,还记得他给我看的一首题图诗:

一张白纸
你用黑色画了“雪”
一棵古树
一座小屋
……
也有可能
待等来年春暖花开时
用笔
再绘大地美图!

他跟我说:“有人说我这是瞎写。”我说“我倒觉得挺好,写诗就是让人明白,弄得朦朦胧胧的让人费解不好。”他说“是吗?即兴,十几分钟的灵感,乐趣而已。”
广语老师写得一手好字,且爱乐于助人。有一次我们微信聊天,广语老师说他正忙着给镇政府写宣传标语,标语的内容有警示世人的,防骗的,敬老的,建设新农村的,积极上进的。他说,有点事干,不图名和利,只为老有所乐,夕阳美好不虚度。
我们最后一次聊天是在去年的12月6日,他的二首新诗发表,他给我看。至今还记得诗中几句:

晚秋的初霜
让我落叶归根
我亲吻大地
我愿做一片树叶
在高处时不骄
落地时无憾
……
我站在时间的船尾
想说
时间之舟啊
你慢些走
你慢慢地游
一年中最后的三十一天
不能够满足我

聊了一会儿,广语老师想起道:“哎呀,还有一处的标语没写,我该去写了,再见,下次再聊。”
杨绛先生说过: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患,人间也没有永远。永远不知道,谁的哪次不经意的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不会再见了。没想到杨先生这段话真应验了我与广语老师的这次聊天,不经意的说声再见后真成了永远的不再见。听闻了广语老师逝世的噩耗,我心情十分沉重,为此伤心和悲痛。悲痛之余,愿广语老师如他诗中所说的那样,去完成未了的心愿,天堂里的诗与远方,我为广语老师祈祷愿他在天之灵永安。
2022.5.22。

【作者简介】
蔡淑华,女,满族,笔名:才华;网名:蔡雨芳华,辽宁锦州人,锦州市诗词学会会员,省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去感悟生活,退休开始从事诗词、散文、随笔、小小说的创作,作品屡次发表于微信平台、报刊、杂志上。现【诗韵传播正能量】公众平台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