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一百
作者:康金印 主播:梦雨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要点提示(十四)宪问5-8章
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弈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译文:南宫适问先生说:“后羿善射箭,奡善水战,他俩都不得正常死亡。禹王、后稷亲身种庄稼而有天下,这是为什么?” 先生不回答他。南宫适出去了。先生说:“像南宫适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像南宫适这样的人就是崇上道德的人。”
点评:本章以孔子赞赏南宫适见解,表明孔子反征伐、尚文治的主张。但“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有点樊迟味道,孔子不喜欢;另外,孔子有个原则,即“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羿、奡正是夏朝的“怪力”,所以孔子不答。
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先生说:“君子偶做不仁的事大约有过吧?可是没有小人而
行仁的。
点评:本章说君子有时犯错做出不仁的事,小人却永远不会做出合于仁的事。为何君子有时做出不仁的事?人非圣贤,君子也会犯错,但他犯的是认识性、失误性错误。小人为何做不出仁事?小人必定自私,唯利是图,不可能行仁。
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谋)乎?”
译文:先生说:“爱他,能不教他勤劳吗?诚心待他,能不教诲他
吗?”
点评:本章说教勤劳是真爱,肯教诲是诚心。勤劳是美德,还是其他好品格形成的基础。爱要爱到正地方上,就是教人勤劳。《国语• 鲁语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从这话可见劳动的好处。郑板桥晚年得子,但他对儿子从不潮爱,经常培养儿子自立能力。在他弥留之际,叫儿子亲手做馒头给他吃。当儿子端上馒头时,他己咽气。只见茶几上有父亲留下的字条,上面写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最后时光,还在教诲儿子勤劳。南昌大学本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理念,让学生自扫卫生区,学生以“我们是来学知识的,不是来扫地的”抵制。还有不少家长替孩子做值日,也是公开抵制学校的德育教育。
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先生说:“郑国修国书,裨谌先写草稿,世叔再研究评论它,常出使的官员子羽再修饰它,住东里的子产润色它。”
点评:本章以郑国修国书的四道程序显示其执政、行文的认真态度,孔子进行的是精英教育,这是在指导学生走上政坛如何行文。孔子指出要靠必要的制度、程序控制质量。此做法,今人可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