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2017年发布一篇文章介绍称,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1958年在实验动物猴子身上被发现,主要见于非洲中西部雨林国家。
猴痘病毒可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或直接接触有病动物的伤口、体液或呼吸飞沫传染给人,也可在人群间传播。其症状与天花相似,包括发烧、头疼、疲劳、肌肉疼痛和淋巴结肿胀,并常会随之出现皮疹。
联合国网站介绍,猴痘由属于正痘病毒家族的猴痘病毒引起。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猴痘病毒有两个分支,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中非)分支。刚果(金)于1970年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
尽管人感染猴痘病毒的致病性较其同类病毒天花病毒轻,但其仍可导致死亡,致死率为1%-10%,至今该病无有效治疗方法。
如何做好防范?
世卫组织建议,前往疾病流行地区旅行期间,或从流行地区返回时的任何疾病,都应报告给卫生专业人员。

疾病流行国家的居民和前往疾病流行国家的旅行者,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患病动物,并应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动物或野味。
世卫组织还强调,应认识到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消毒剂进行手部卫生清洁的重要性。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