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花灯六世情
石广东
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周村一位名叫李景泰的艺人,传承祖业,轧制花灯,很有名气。
在李景泰手中,从五谷杂粮、瓜果梨桃、到鸟语花虫、飞禽走兽等都能用花灯精彩展现。他给儿子起名叫李同和,为制作花灯起字号“同和成”。
李同和不负父亲重望,在继承传统花灯轧制工艺的同时,加入了机械传动装置,维妙维肖,生动逼真,把周村花灯的制作工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到了李百让这一代,所扎制的宫灯、花灯集彩绘、剪纸、书法于一体,而且制作精良、绘画细腻、剪纸巧妙,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小对轧制花灯耳濡目染的李忠俊,于上世纪70年代末筹建淄博市戏具工艺厂。他设计制作的宫灯、龙灯、机械故事灯;供应全市各区县元宵活动挂灯,为淄博市陶瓷琉璃艺术节设计和定制花灯;1991年获淄博市庆祝建党七十周年花灯设计一等奖。把周村花灯推向省内外。

李忠俊还承接全省各地元宵灯会大型机械灯的设计、制作,把龙灯销售到日本徐福研究社,并到俄罗斯、徳国举办花灯展览。
李忠俊不仅亲自设计制作花灯,还手把手向徒弟传授技艺;现已桃李满天下。当年的许多小徒弟,都成了花灯业的大老板或行业带头人。

受前辈的熏陶影响,挚爱花灯并掌握一定制作技艺的李卫东毅然辞去周村第三纺织机械厂的工作,开办了周村传统花灯厂,专业研发和制作传统花灯;为周村及淄博地区花灯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李卫东采用现代电光技术,不断探索,技术创新,产品畅销全国及日本、韩国等地;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和省市媒体报道。

周村花灯制作技艺现被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卫东当选为淄博市花灯协会副主席;他传承创新、授徒传艺,成立传统花灯博物馆,把“同和成”申请为国家注册商标。






他的传统花灯厂与传统花灯博物馆,成为学生校外社会文化实践基地,李卫东被授予“周村工匠”。

李铭烨大学毕业后,从周村传统花灯厂运营师做起,将所学的现代科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传统花灯文化相结合并发扬光大;践行着一个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虔诚坚守、传承与弘扬。


李铭烨被授予“周村工匠”;荣获“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称号。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
征 稿
各位文友,《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一季《璞玉集》,已经正式出版发行,共入编包括著名军旅作家苗长水将军在内的十六位作家,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先生题写书名。
为应对书号价格越来越高涨,作者出版不易的局面,给各位作家、作者提供轻松出版的机会,搭建好对外交流平台,《都市头条·济南头条》、《极光文艺》,联合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国家正式出版社紧密合作,拟分别编辑出版: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本季收录16位作家的散文作品,每人20个页码。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本季收录16位诗人、诗词家的诗词作品,每人20个页码。
每位作者配清晰的照片一张并附200字左右的作者简介。作品不涉及敏感难以出版的题材,所投作品自己按重要程度先后排列,便于编辑取舍。
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单书号正式出版,并附图书光盘一张,每人费用3000元,《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第二季)、《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第一季)出版后,每位入编作者获样书100册,并参加有著名作家、评论家及相关媒体参加的新书发布会、座谈会,图书将捐赠国家、省、市图书馆和相关大学图书馆收藏,入编者还可成为《都市头条》、《极光文艺》签约作家或者专栏作家,并可在《都市头条》开设专栏或专题,择优在《极光文艺》纸刊或其他纸刊推荐发表作品,还可以介绍加入山东省写作学会等。
欢迎各位作家联系入编。如有出版书籍的文友可单独联系,丛书及独立书号均可,全国多家出版社常年紧密合作。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