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头条文学精品推荐】
•内容提要•
四会的六祖、鼎湖的绿洲、肇庆的端砚,算是稀有的文化资源,也是肇庆的偏得,堪称肇庆手里抓到的一副好牌,能否把一手好牌打好,还要看人的能动性。真希望肇庆有关人士能走出1980-2010年间形成的积习,用崭新的文化视角,审视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承起新时代的文化担当,用一手好牌打出一个好局。
在文化上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尤为重要,否则就没法理解新文化的真谛。必须得从经济效益挂帅的旧思维中走出来,直面社会效益当先的文化责任,才能真正领会新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真正从纳税人立场转到人民立场上来,才能真正实施人民史观的新文化建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中国的历史已跨入第三个三十年,也到了彻底解决新文化问题的时候了。
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新文化必定会蓬勃发展起来,扫灭旧文化的残渣余孽。
肇庆必定会在此伟大浪潮中实现它固有的文化使命。这使命不只是时代赋予的,也是当年六祖选定的,六祖选定肇庆四会做藏身地,就已经注定了肇庆在今天新文化建设中,要肩负起六祖新文化建设的使命。
文化肇庆之个人思考
文/李梦痴
广东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广东的文化史,既有开放的文化融合,又有自足的文化坚守,既有锐意进取的文化革命,又有稳健持重的文化传承。
广东的文化,从六祖惠能的时代起,就一直站在文化革命的前沿。
它既是伟大中国南禅的养育地,又是伟大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它既是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汇地,又是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发源地。
它站在传统和现代的交汇处,挑起革命的重担。
它跨过当下与未来的临界点,擎起复兴的大旗。
广东是南禅思想革命的中心,近现代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大本营。
广东还是改革开放的窗口,经济腾飞的领头羊。
广东累积了丰富的传统资源,蕴含着雄浑的革命力量。
一百年引领革命前进的广东,也必定会在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发挥别人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肇庆作为广府的中心,在广东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民族复兴的文化建设上,也将起到其他地区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在四会寻访六祖止藏行迹,断断续续,前后也有六年时间了。
六年来,我一直思考广东的文化地位,肇庆的文化作用,四会的文化前途。
值此新文化建设扬帆起航之际,我把自己的一些初略的思考拿出来分享给大家,以供有识之士斧正增益。为广东的文化挖掘,为肇庆的文化建设,为四会的文化发展,为新文化的胜利破局,做一番有益的探索。
全文拟分为资源、方略和展望三部分。
一、资源
01、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肇庆古称端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节点城市。
肇庆地处广东中西部,西江中游,东接佛山,北连清远,南领云浮,向西就是广西梧州和贺州。从大的地理环境来看,肇庆地处中国大西南的东南角外缘,是连接东南沿海和西南各省的交通枢纽。
这样的地理环境,造成了肇庆重要的历史地位。从汉代到清代,肇庆都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广府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新时代,国家建设海南自贸港,肇庆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格局中,肇庆是连接海南,东南沿海和西南各省的节点,是海南、东南沿海和西南各省三点外接圆的那个圆心,不折不扣的中心节点。
新形势下,中国正在从经济挂帅GDP为王转向健康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从区域自主竞争回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理性轨道上来。
当此之际,贯通东南沿海和西南各省,牵动海南自贸港与中原联络的肇庆,就重又回到它历史上曾经在岭南政治经济文化圈原有的位置上。
它将成为连通三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核心节点,一个名副其实的新时代枢纽。
02、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
肇庆地区的文化资源有很多,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举,兹举出三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资源,以示肇庆之鲜明特色和深厚文化潜力。
其一是端砚,端砚是文房四宝中唯一的“不动产”,其他笔墨纸都是耗材。端砚名声之大,上千年来都是端州府的文化名片,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兼具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物质文化遗产。在大语文复兴的新时代教育中,书法的地位空前提高,端砚亦必能趁此东风,迎来新的辉煌。
其二是鼎湖绿洲,鼎湖绿洲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是肇庆的自然地理名片。在全球北回归线沙漠化的大环境中,鼎湖绿洲被誉为北回归线绿宝石,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遗产。在全人类关注环保问题,关注地球健康问题的当下,讲好鼎湖绿洲的文化故事,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传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三是六祖禅,六祖禅是人类文化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关于人的思想解放的伟大实践,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更为重要的是,六祖禅是中国共产党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是新文化最为重要的传统渊源。弘扬六祖禅,不只是传统文化的发扬,更是新文化建设的基础,而这个使命就落在肇庆文化建设的头上。
端砚、鼎湖绿洲和六祖禅,是肇庆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是可以屹立于世界而不惧怕撞脸的文化名片,每一颗都是最耀眼的珍珠,用新文化建设的纲把三个珠子串在一起,再把其他珠子缀在三个珠子之间,连成一个珠玉项链。三点定面,一链成型,就能让肇庆的文化建设形成合力,进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强大助力。
03、传统地位上的偏得
旧绅权时代,岭南文化一直被中原文化边缘化。
正宗的中原绅权文化,一般不承认岭南文化的平等的文化地位。
可以说漫长的封建社会文化史中,岭南文化一直处于被排挤甚至被歧视的境地。
这种歧视给岭南文化带来深重苦难,但也让岭南文化免去了很多中原文化的恶劣品相。
比如尚武精神,自宋代以后,就成为中原文化圈的文化禁忌,但在岭南,却一直努力传承甚至蓬勃发展。
在中原,武术之乡和人文之乡各说各话,从来没有凑在一起过。
像肇庆这种既是岭南人文地又是南派武术乡的情况,在宋代以后的中原文化背景中,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文武双全的文化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偏得。在旧时代,这种文武同乡为中原文化所鄙视,但在新时代,却成为肇庆优于中原各地的文化潜力。
旧绅权轻视实践,更排斥实践检验,只在“文无第一”的嘴炮中自嗨。
而武文化讲实战,尤重视实践检验,能在“武无第二”的鞭策中自励。
文武双全的文化,才是健康的文化格局,才能生成健康的文化果实。
近代反帝反封建,广东文化冲在最前列,与这种健康的文化格局有密切关系。
被中原文化排斥的历史地位,避免了绅权文化的毒害,生成了健康的文化格局,这也是岭南文化的偏得吧?
04、时代发展的刚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以文化复兴来引领。
讲好中华民族文化故事,是文化复兴的重要一环。
广东站在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交汇点上,是传统文化走向新时代的门户,也是新文化回望传统根源的窗口。
广东现当代的文化实践,堪称连接传统文化和新文化的桥梁。
为新文化寻传统之根,为传统文化求新时代之路,是广东文化挖掘的重要课题,也是肇庆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为近百年伟大的中国革命寻传统之根,绕不开六祖禅,为五千年中国传统求现代之路,绕不开孙中山。
海量资源意味着天大责任。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以文化复兴为前提,文化复兴必以新文化的完成为前提。
新文化的完成,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支点,就藏在四会的山山水水中。
讲好新文化这个故事,是民族复兴的重大一环,是时代发展的刚需。
而满足这时代发展的刚需,就是肇庆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
二、方略
01、简说方略
方略其实包括方和略两个方面。
方就是全局性的大的方向和方针,略就是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方向方针必须坚守决不能含糊,而方法策略则需要灵活机动不能僵化保守。
这是方略的一般性表述。
新文化建设从方的方面讲还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明确新文化的界定,廓清新文化和旧文化的区别,务必要杜绝旧文化对新文化的侵染;其二是明确新文化的任务和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过程如何曲折,目标绝不动摇。
新文化建设从略的方面讲也有四层含义:其一是避免碎片化,务求统筹构建;其二是避免单一化,务求多元互补;其三是避免程式化,务求精准定位;其四是避免精英化,务求大众参与。
下面我们就此方略,略作展开。
02、什么是新文化
新文化是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精神生活和意识形态。
它是对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提炼和补充。
它和旧时代的文化截然不同,从文化精神上针锋相对。
旧时代的封建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都是精英文化。
但社会主义新文化是大众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的为大众谋利益求解放的文化。
这就决定了它在根本立场上,和旧文化水火不容。
立场上的不同,决定了所有旧文化,从精神上和新文化都有距离,旧文化的宝贵遗产,必须经过新文化的改造,才能成为新文化的有机部分。
这是新旧文化的明确界限。
原封不动移植旧文化,会造成新文化的生理排斥,最终不是让旧文化死灭,就是让新文化变质。
惟其如此,旧文化和新文化的界限才是最严重的大问题。
天地君亲师,是反动文化,但尊师重教的品格和敬畏自然忠于祖国的信仰,却是新文化的宝贵滋养。
贞节牌坊,是反动文化,但忠贞不渝的品格和舍生取义的信仰,却是新文化的宝贵滋养。
用新文化精神重估旧文化传统的价值,是新文化的重要课题,也是新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明确新旧文化界限的大方针万万疏忽不得。
03、新文化要干什么
新文化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文化依据,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接通传统的线路,就是解决我们从何处来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中国革命,不是纯粹的外来品,不是异质文明的入侵,而是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化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进步因素,吸纳外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化合而成的创造性转化。
新文化就是要找到这条进步的线索,诠释这个转化的过程,揭示这一转化的革命性特色与中华民族伟大传统的血脉关联。从而为新时代夯实坚固的文化基础。
新文化的目标,就是要清除旧文化的沉渣,夺得文化话语权,建立新文化自己的价值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和旧文化中所有反动的、保守的因素做彻底的决裂。比如宣传从一而终封建礼教的贞仙传,标榜光宗耀祖封建道统的进士榜等等,都是新文化建设中的拦路虎,是必须革除掉的封建余孽。
明确了任务和目标,才能把握“略”的方向和分寸,才能依方略建设新文化,而不是以传播旧文化之略推行新文化之方,搞出“天地君亲师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之类新瓶装旧酒、挂羊头卖狗肉的文化乌龙来。
04、从全局高度统筹文化建设
新文化的建设要用统筹的规划,以一个新文化的核心价值贯穿所有具体事务,一个地区的文化方略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不是若干繁琐具体的目的。
前三十年的文化建设,有严重的碎片化倾向,造成特别尴尬的价值观混乱。
各地方政府以文旅创收为目的,完全无视文化建设的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意义,用经济效益碾压社会效益,最后却因为价值观的碎片化,导致文化建设的碎片化,而碎片化的文化建设毫无文化竞争力,最终经济增收的目的自然也打了水漂。
比较严重的如争夺西门庆故里,建立日本垦荒团纪念馆等等,以及在孟良崮建张灵甫纪念馆之类的鼓噪,肆无忌惮地挑战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算是从混乱走上了叛乱。
其他地方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价值观的碎片化却是普遍的现象。
新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因此,打着多元旗号的价值观碎片化,是万万要不得的。
这就意味着,所有的文化表述,必须在新文化史观的框架下展开。
端砚也好、鼎湖绿洲也好、六祖禅也好,所有的文化讲述,必须循新文化史观的框架,而不是偏离甚至违背新文化史观的框架。
以六祖禅为例,新文化史观强调的是六祖禅的革命性,六祖禅对人的解放和启蒙,它不同于寺庙的六祖崇拜,也不同于学院的六祖解剖,而是在大历史背景中挖掘六祖禅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全面还原六祖禅的人文精神。
所以,无论寺院的表述还是学院的表述,都是偏离新文化甚至反对新文化的,都只能把它们限制在学术交流的范围内,不能让它们借着新文化传播散布成社会价值观。
只有抓紧了新文化史观这个纲,才能整合新文化建设的所有目。
广东现存大量国民党时期的历史遗产,改革开放以来,反社会主义反新文化的文化还乡团,一直借历史虚无主义,粉饰民国史,夸大国民党的历史地位,以动摇新中国文化上的合法性。因此,在广东的文化建设中,坚持以新文化史观原则,与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就显得尤其必要。
必须建设真正的新文化,而不是在还旧文化的魂。
为了有效地和旧文化展开斗争,一定要杜绝碎片化,把价值观牢牢地确立在新文化的立场上,这是所有具体策略的根本点。
05、形式上的多元互补
有了新文化史观这样一个纲,就有了一个统一的价值观,把所有的文化元素统一到一个主题上,形成合力。
但这种统一是精神上的统一,是指导思想的统一,是价值观的统一,而不是形式上的整齐划一,是特色上的存异,主题上的求同。
不同的文化元素,各具特色,强求形式上的统一,是很可笑的。
新文化史观是一种活的精神,而不是死的教条。
价值观教条化,会带来两种恶果。
其一就是把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硬按在僵化的主题中,结果窒息了形式的活力,也架空了主题的意义。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革命,完全抹杀了文化丰富多彩的品性,生生把百花齐放剪成了一柱擎天。最终沦为以革命之赤诚阻挠革命之进程的形式上的反动。
其二就喊着主题的口号私下里自行其是,闹成挂羊头卖狗肉竖大旗挖墙脚的局面。比如21世纪最初10年的文化建设,基本上就是打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号的资产阶级狂欢,生生把百花齐放搞成了毒草遍地,最终沦为以牺牲社会效益死抠经济效益的实质上的反动。
两种恶果,算是新中国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从两个方向的探索尝试。
最终为当下的文化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
文化建设必以社会效益为主,以经济效益为辅,才能真正体现文化的职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才能体现文化的优势,才是新文化建设的正路。为求社会效益完全无视经济效益是死路,为争经济效益践踏社会效益是邪路。
因此,主题上的鲜明一贯, 形式上的多元互补,对新文化建设来说缺一不可。
那种把端砚、鼎湖绿洲和六祖禅都套上草绿军装的方式,只能毁掉端砚、鼎湖绿洲和六祖禅的丰满血肉,让鲜活的新文化精神窒息而死。
而大肆渲染端砚的士大夫趣味,极力铺陈鼎湖绿洲的世外桃源品格,更把六祖禅诠释成矫揉造作的精英标榜,把现有文化资源都贴上绅权旧文化的八雅标签,做成打压新文化的凶器,最终只能和新文化两败俱伤,毁掉文化建设,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文化建设就是如此严酷,文化容忍错误的空间很大,但容忍反动的空间很小。
文化尽可以百花齐放,哪怕开得不尽如人意,但只要是花,就有它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但文化也容不得任何毒草,如果是草,无论它多么稀有,都不能让它在花园里败坏植被。
06、深入挖掘文化品质
要尽各种文化元素之妙,就要深入挖掘各种文化元素的品质。
挖掘品质,和挖掘商机不同,挖掘商机是挖掘利润点,挖掘文化品质,是挖掘文化在新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和意义,挖掘文化品质对新文化的作用。
挖掘文化品质,就是循着新文化史观的价值标准,精准定位文化元素的品质。
精准定位,就是剔除它的旧文化意义,弘扬它的新文化价值。
所有的文化元素,是为新文化建设服务的,是为了普及新文化价值观移风易俗服务的,不是为经济搭建唱戏的舞台卖票收钱争票房的。
文化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不是牟取经济利润的前台戏子。
资产阶级用雇佣关系玷污了所有神圣的东西,也包括文化。是时候让文化回到它原本的神圣地位上,去发挥它塑造价值观、建构价值体系、确立意识形态的时候了。
但在文化回归神圣位置的同时,小心封建主义死灰复燃,如果文化回到封建社会的神圣位置,那新文化就闹出乌龙大笑话了。
因此,让文化摆脱雇佣关系,实现文化的自主的过程中,时刻不能放松和封建思想余孽的斗争,时刻不能偏离树立新文化价值的方向。
这就更加需要对各类文化元素做精准定位。
讲述人民的故事,树立新文化的价值观,就是精准定位的原则。
以端砚为例,砚台是四宝中最具大众品格的元素,干着最粗的活,受着最苦的罪,排着最末的名,出着最先的力。砚台在收藏家眼里是风雅的文物,但在书桌上,是末流的苦工,但四宝中它却有着最经久的生命力,这本来就是历史上人民的处境和地位。讲述砚台的人民故事,是砚台新文化的根本立场。
再比如鼎湖绿洲,按照旧文化的惯性,很自然地就会偏向世外桃源隐逸情怀之类的符号寓意中去。但绿洲作为历史遗产,却折射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天人理念,是中国传统中环保精神的写照。中国有三千多年的环保传承,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民观念中根深蒂固,绿洲的保留,离不开这环保传统的滋养。从中国文化的环保传统生发绿洲的人文表述,是鼎湖绿洲的新文化根本立场。
至于六祖禅,更是新旧文化泾渭分明。旧文化阉割了六祖禅的大众精神,把六祖禅变成装点精英主义文化趣味的盆景,新文化就是复活六祖禅的大众精神,为中国革命续上历史传承,这是事关新中国政治文化合法性的大问题,尤其含糊不得。关于六祖禅的阐述,我另有专文详述,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所有文化元素,都要经过新文化史观的整改,才能成为新文化的有机部分。
而新文化史观的整改,要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既不能留下毒瘤,也不能毁掉血肉。
对文化元素之文化意义的精准定位,才是新文化建设中最艰巨的工作。
07、人民是新文化的主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
人民创造了旧文化,但旧文化把人民排除在话语权之外,用人民创造的文化压迫人民。
人民也创造了新文化,并成为新文化的主人。
人民成了新文化的主人,因此旧文化坚决拒绝新文化的文化地位,旧文化的余孽死把着文化的话语权,竭尽全力要把新文化闷死在旧价值观的余威中。
所以,新文化和旧文化的斗争,是价值观的博弈,是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是人民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延续,是人民经济翻身、政治独立之后必然的文化解放。
所以,新文化的建设和弘传,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和支持。
广泛而深入的群众活动,是新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文化开启众乐乐的时代,新文化的价值立场必须是反精英的,必须是站在人民群众一边。新文化的革命,必须是以消灭精英主义树立大众信仰为最终目标的。
所有的方略,都不能背离甚至背叛这个根本立场。
08、肇庆文化建设的根本方针之刍议
广东是连接传统文化和新文化的桥梁,肇庆是广府的文化轴心。
肇庆的传统文化资源,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此优势集中表现在六祖身上。
肇庆四会,是六祖坛经的成就地,是大乘佛教中国化的完成地。
中国文化经历过三次伟大的文化融合,第一次是周人政治文化和殷人神学文化的融合,第二次是大乘佛教和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第三次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融合。
三次伟大融合,催生了三次伟大的民族兴旺与繁荣。
第一次融合,奠定了世俗社会的根基,第二次融合,开创了人文精神的规模,第三次融合,则打开了民权时代的大门,把全人类带入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次融合的圣地就是四会扶卢山,第三次融合的圣地是井冈山。
从这个意义上讲,四会就是大乘佛教的井冈山,而肇庆,则站在六祖禅和中国革命的节点上,成为贯通历史伸向未来的文化之桥。
做好新文化的六祖故事,是专属于肇庆的机遇,也是肇庆推卸不了的责任。
肇庆文化建设的方略,必要以六祖新文化为轴心,才能深深契入新文化的整体布局中,才能真正融入新时代的文化潮流中。
建设六祖新文化,批判六祖旧文化,以六祖新文化为基点,把端砚、绿洲等超一流的文化符号,整合成一个独树一帜的文化板块。
这个板块因六祖禅、鼎湖绿洲和端砚的化合,将形成全球性的竞争力。
而这个板块,也将因为它全球性的文化影响力,占领传统新文化的制高点,成为传统优秀文化的新文化楷模。
这是肇庆文化的伟大历史机遇,也是新文化的迫切现实任务。
打造以六组新文化为核心的肇庆文化圈,是肇庆文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所有方略都不宜背离此方向,更不能背叛此方针。
三、展望
01、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
一旦肇庆文化圈的建设规模初备,肇庆文化圈将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
民族的复兴,必定以文化的复兴为前提。而文化的复兴,必定伴随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极大增强,要推动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就要打造一些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叫得响的文化品牌。
在这方面,肇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端砚是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是外界直观感知中国文化的载体。以端砚为依托,打造生动形象的书法环境,是塑造中国文化形象的便捷途径。
绿洲是独一无二的自然地标,是诠释中国精神本质的有力佐证。以绿洲为契机,彰显中国天人和谐的观念,是传播中国文化精神的便捷途径。
六祖是独树一帜的人文旗帜,是彰显中国文化力量的伟大象征。以六祖为核心,弘扬成就平等的启蒙思想,是传播中国文化影响的便捷途径。
端砚、绿洲和六祖禅,是三个在世界上堪称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最能体现肇庆的广府特色,树立肇庆的中国风格。
特别是六祖在世界华人圈具有广泛的认识度和接受度,能大大提升肇庆文化圈的影响力。
而对六祖新文化的深入研究,也将夯实六祖禅影响力的根基。特别是深入开展六祖禅和宗教改革的比较研究,将拉近中西方思想文化的认知距离。
当年日内瓦会议上,总理将《梁祝》命名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艺和中国的精神面貌。
借鉴总理的工作方法,可以把六祖禅定义为中国版的宗教改革,以便更好地让世界理解,中国的历史道路和中国的精神版图。
通过绿洲让世界关注肇庆,通过端砚让世界感知肇庆,通过六祖让世界了解肇庆。
通过肇庆让世界认识中国,把肇庆打造成一个世界认识中国的文化窗口。这就是肇庆新文化建设的现实任务与历史机遇。
02、人民走进传统的门户
一旦肇庆文化圈的建设规模略备,肇庆文化圈将成为人民走进传统的重要门户。
时代的伟大进步,必定伴随文化的伟大变革。
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人民在经济上当家、在政治上做主的时代。它和此前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所有制度,都是泾渭分明针锋相对的,在价值观上是零和的。
因此,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亦必定和固有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
传统文化,是封建地主当家做主的文化,从精神上是反革命的,从价值观上是反人民的,是思想上是反新社会的。
任何固有的传统文化,从精神本质上,都是对人民的思想专制。
一门五进士,是对男性的封建思想专制;贞仙传,是对女性的封建思想专制;宗法祠堂是对社会的封建思想专制;而烧香拜佛是对社会人的封建思想专制。
毋庸讳言,这些封建思想,历史上都曾发挥过重要的革命作用,但今天,它们站在新文化前进的路上,只能是反革命。
今天的人民不需要这样的传统文化。
肇庆文化圈,本就是传统新文化建设的一个基地,它必定要挖掘整理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剔除传统文化的所有糟粕。
这个过程漫长艰难而曲折,但是必定得实现。
经新文化改造过的传统文化,将使封建文化的余孽感到怅然若失甚或格格不入,而使人民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建国之后,溥仪陪友人去故宫参观,曾感叹,回自己的家还得买票。
旧时代的紫禁城是皇家的私宅,人民的禁区。而新中国的紫禁城,是人人都能买票参观的文化园地,旧日的宅主人,也只能作为人民的一员走进故宫。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就把故宫从皇家私宅变成了人民走进传统的一个门户。
新时代的故宫,没有旧礼教的威仪,只有传统的庄严宏伟。
这就是经过新文化改造的传统文化应该有的面貌。
卸下沉重的历史包袱,焕发新鲜的时代活力。把肇庆打造成人民走进传统的门户,是肇庆新文化建设的现实目标与历史使命。
03、青年文化教育的园地
一旦肇庆文化圈的建设规模完备,肇庆文化圈将成为青年文化教育的重要园地。
文化和文娱不同,文化同时兼具教化功能,而不是单纯的娱乐。
青年肩负着建设未来的历史责任,因此对青年的传统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了解了过去,才能理解现实,理解现实,才能更好地建设未来。
新文化只有掌握了青年,才能拥有未来。
新文化要掌握青年,必须要和封建文化和资产阶级文化争夺青年的思想阵地。
让青年人了解传统,不是让青年人成为思想上的封建遗老,而是要让青年人成为精神上的文化新人。
因此,不能用贞仙传裹住女青年的脚,更不能用进士状元箍住男青年的头。
道德建设应止步于遏制婚内出轨,不能泛滥成强制丧偶守节。
努力学习应该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不能成为光宗耀祖的手段。
青年需要在新文化的阳光下健康成长,而不是在旧文化的淫威下瑟缩爬行。
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旧传统都要经过新文化的诠释才能列入新文化名录,这就是工程浩大的传统新文化的建设大计。
我们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向何处去?中国革命与中国传统有怎样的联系?中国革命已完成了什么样的历史任务?中国革命还将实现什么样的历史目标?这些都是新文化史观要回答的问题,也都是传统新文化要呈现的脉络。
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文化觉悟,成为社会主义文化新人,才能胜任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用传统新文化教育青年,用新文化史观武装青年,把肇庆打造成青年文化教育的园地,是肇庆文化建设的社会义务和文化担当。
04、少年人文教化的平台
一旦肇庆文化圈的建设规模大备,肇庆文化圈将成为少年人文教化的重要平台。
人文教化和文化教育不同,文化教育主义是重塑思想认识,而人文教化是培育思想感情。
青年人世界观已经形成,情感积淀已经完成,你可以通过文化教育改善他的认识,但却无法通过思想教育增进他的感情。
已经形成的情感积淀,必须自己能动地改造自己,才能有所改观,外力无法实现此目的。因此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可以统一认识,要实现共情,只能寄希望于青年的自我革命。
少年人则不同,少年人处在青春发育期,是情感养成的时期,正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机会。用人文教化培育思想感情,是少年人独具的年龄优势。
思想认识的统一,能集结新文化的建设者,而思想感情的养成,能集结新价值观的守卫者,能建立属于新文化自己的文化军队,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新文化才算站稳脚跟。
所有对少年人进行人文教化,比对青年人进行文化教育还要重要。
对青年人进行文化教育,只是尽量让青年人掌握新文化史观,而对少年人进行人文教化,则是努力让新文化史观掌握少年人。
只有新文化史观掌握了少年人,新文化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新世界,新社会才算是建起了抵御反动势力复辟的文化防火墙。
这是文化安全、政治安全高度上的头等大事,它虽然是长久之计,却是新文化建设中最为迫切的任务。
新文化的传统文化的建设,必须担负起这一使命,必须站在少年人文教化的最前列,为新文化组织属于自己的武装。
这就要求传统新文化必须彻底摈弃旧糟粕的污染,必须彻底割除旧精英主义的各种毒素,必须树立彻头彻尾的新文化大众史观。必须要新时代的少年彻底弃绝旧文化的腐蚀。
用传统新文化哺育少年,让新文化史观掌握少年,把肇庆打造成少年人文教化的平台,是肇庆文化建设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
05、肇庆文化的勾勒
我比较喜欢务虚的策划,务实的构建向来非我所长。
但文化建设的思考,不能只停留在务虚地空发议论层面上,必要有相应的实施设想,才能避免沦为纸上谈兵的嘴炮。
为了约束务虚的放飞,我也勉为其难,对文化建设略作勾勒,不为能实施,只为管束不负责任的浮想联翩,且用虚拟的实践,去矫正实事的思辨。
我的粗略勾勒大致分成四个方面。
其一是有计划地建设文化项目。
所谓有计划,就是切忌一窝蜂,跟风起哄,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有自己的指导思想。
而此指导思想也不能闭门造车,得和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具体任务相匹配。
以肇庆而言,最佳方案就是以六祖为纲,以传统文化为目,打造新文化的传统文化文教基地,一切以此为出发点,才能走出属于肇庆自己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
打造六祖新文化,既不能盲从寺院,更不能随顺学院,一定要坚守六祖新文化的本色,真正扛起建设六祖新文化的大旗。
讲好六祖故事,用六祖精神讲好传统文化,就是肇庆文化建设之大计划的思想指南。
以六祖为纲,所有的文旅项目都是目,这就是计划的纲目全貌。
其二是有目的地宣传文化产业。
所谓目的,就是针对性,就是明确目标端正方向,切忌胡乱抡板子,四处出击,尤其忌讳碎片化的宣传,最后搞得南辕北辙东不成西不就。更严重的还可能自己绊自己的脚。
比如肇庆地区有很多国民党抗日将士的陵园,在纪念烈士的教育活动中,务必要把民族烈士和人民烈士加以区别。国民党的抗日将士,是民族英雄,但不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人,不是社会主义新文化谱系的重点。
如果对此不加区分,就会在宣传抗日烈士的时候,被别有用心的反对新文化的封建余孽买办帮闲利用,搞成历史虚无主义的大狂欢,最后不但不能宣传新文化,还给新文化捅刀子,这种事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一些实实在在的经验教训。
因此,有目的地宣传新文化,就是要以红色谱系为底本,以新文化史观为指南,把所有反动势力的进步因素纳入革命版本之中。
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宣传新文化,就是宣传新文化大众史观,就是传承红色基因,就是书写革命谱系,传统文化要以此为轴心,对反动文化也要以此为准绳决定弃取。
宣传就是要为人配上滤镜。新文化的宣传就是要给人配上新文化的滤镜,舍此而外,别无任何抽象的虚伪的空洞的目的。
其三是有条理地推行文化教育。
所谓条理,就是按部就班主次分明,既要有教无类,又要因材施教。
对外,宜在充分展现个性的前提下,偏向共性的挖掘。从中国文化的特性中,找到与全人类其他文化的共性。阐发共性,不仅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更有助于增强文化的影响力。中华民族不是外星生物,中国也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中国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国的大众解放,代表着全人类解放的未来趋势。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有同了此心同了此理,才能生成文化的感召力,
对内,宜在基本认同共性的前提下,强化个性的弘扬。在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认识特殊性,才能增强文化认同感,才能树立文化信心,强固文化信念。在百年大变局的当下,中国要交出自己的答卷,而不是抄袭世界的答卷。复兴是中国的复兴,中国的复兴,只能建立在中国个性的深刻认知之上,这是复兴的前提。
对内对外的文化推广,宜循着这相反相成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开展,以个性、共性两点一线为轴,划定自己的教育疆域。
其四是有组织地传承文化基因。
所谓组织,就是计划性、目的性和条理性的统一。
文化展示、文化传播、文化教育,都只是文化圈的一般性职能,文化圈的最重要的职能是传承文化基因。
谈到文化基因,就必定有一个立场的问题,新文化基因,就是大众为主体的红色革命基因,这是和精英为主体的封建基因买办基因完全相对立。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是新文化圈建设的根本目的。
建设、宣传和教育推广,文旅、文教部门可以自己完成,但传承文化基因,是一个复杂协作的工程,绝不是单方面能完成的,需要多部门的积极配合,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孩子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孩子的哺育,孩子的思想感情的养成,需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这就需要文旅、文教级别以上的行政协调。
随着传承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组织性也将随之扩大,最终可能会形成一种全国范围的组织协调。如果达到那样的规模,那肇庆文化圈,也就像当年的六祖禅一样,走出区域的限制,成为全国意义上的文化平台,并产生持续而深远的世界影响。
06、文化肇庆的蓝图
我对肇庆的文化前途充满信心,且给予厚望。
在新文化的建设大潮中,肇庆的现实地位与历史意义会一步步得到加强。
肇庆必定会成为新中国的文化名片,让六祖禅的大乘慈航,载着新文化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使真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誉满全球,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肇庆必定会成为新文化的坚固堡垒,让六祖禅的大众情怀,烘起革命文化的人民火种,烧毁旧世界的神殿,筑起大众文化的舞台,点亮全人类解放的灯塔。
肇庆必定会成为革命者的心灵家园,让革命者找到自己来时的路,为中国革命接通传统的桥,重续中华民族的伟大血脉,冲决精英的堤坝,让历史的洪流波叠浪卷。
肇庆必定会成为青少年成长的乐园,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放飞青少年的理想,把新文化的火种,植入青少年的人生沃土,为新文化的未来哺育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这是我心目中文化肇庆的蓝图,也是我对六组新文化的殷切期盼。
上述三部分,是我对肇庆文化的一些基本思考,谈不上深入,更谈不上全面,都只是一家之见。其中关于六祖的部分,我算是钻研得较为深入,称得上专工之论,至于其他方面,都只是随遇随感,随举随成而已。
不管怎样,四会的六祖、鼎湖的绿洲、肇庆的端砚,算是稀有的文化资源,也是肇庆的偏得,堪称肇庆手里抓到的一副好牌,能否把一手好牌打好,还要看人的能动性。真希望肇庆有关人士能走出1980-2010年间形成的积习,用崭新的文化视角,审视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承起新时代的文化担当,用一手好牌打出一个好局。
在文化上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尤为重要,否则就没法理解新文化的真谛。必须得从经济效益挂帅的旧思维中走出来,直面社会效益当先的文化责任,才能真正领会新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真正从纳税人立场转到人民立场上来,才能真正实施人民史观的新文化建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中国的历史已跨入第三个三十年,也到了彻底解决新文化问题的时候了。
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新文化必定会蓬勃发展起来,扫灭旧文化的残渣余孽。
肇庆必定会在此伟大浪潮中实现它固有的文化使命。这使命不只是时代赋予的,也是当年六祖选定的,六祖选定肇庆四会做藏身地,就已经注定了肇庆在今天新文化建设中,要肩负起六祖新文化建设的使命。
具体的个人,无法左右这历史潮流,个人只有选择顺流而成其势,或者选择逆流而被吞噬。而潮流注定是要向前汹涌的。
我作为肇庆的域外人,文化的当局者,对此还是有几分清醒认识的。
我是早已准备把自己的余生献给六祖新文化的建设事业的。
在此,我也把自己的这份志愿拿出来,与所有有志于肇庆新文化建设的同志共勉。
新文化任重道远,我们人寿有限,不能寄望于成功的名册上一定有我,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成功的路上必定有我。
人民万岁,新文化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