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第一书记刘庆勇近照
沭河村见闻
文/寥鹏举
5月6日,疫控解封,因居家良久,遂与《世界汉语文学.关东美文》杂志社主编徐守玺先生驾车访友。
恰逢天朗气清,春风和畅,展目满盈青翠,拂面皆是花香,心情豁然舒爽。
由郑太线入小路,曲曲萦回,至沭河村。时值正午,至友人办公室小叙毕,相邀至住所。
至其暂居地,甚是诧异。友人刘庆勇为河东区农业局派驻沭河村扶贫第一书记。然不知其‘驻扎地’朴素至此。村居民舍,简单院落,院内西墙皮小有脱落。室内除却桌椅马扎,唯空调冰箱为时尚用品。水泥铺地,延至隔门床边。厨房亦为平常,锅碗瓢盆,少许菜蔬置于角落,灶台些许油烟之气。若非居所洁净,真无可言之处。如此简陋民房竟是区政府机关单位领导之住所,实难让人置信。
心生好奇,详观友人,中等身材,嗓音通透,谈吐文雅,衣着合体,皮肤略显黑糙。因第一次见面,实难揣度其年庚,大约有50多岁的样子。闻言从事扶贫第一书记工作十余载,帮扶所在村里困难群众无以计数,言辞之外透露自豪之意。2022年局领导又分配至此地,时间不长,工作开展,相对顺利。800余口村落,挨家摸访,实际情况侃侃而谈,村里的待解情况如数家珍。听之至此,饶有兴趣,心中暗生敬佩之情。
便自行街上,自证所闻。沭河村因其位置偏远,人口较少,故而长久以来为较贫困村。
然今街道全部硬化直畅,花红树绿,墙白瓦碧,鳞次栉比,整洁卫生。值此一点,即映射出村民的良好素质。虽无甚行人,但绝无贫穷衰败之旧象。再至村边田野,错落麦田不见,有各类大片时令经济类果蔬林圃代之。配之清风朗日,大有繁富之景象,美丽乡村的景色在此间展现,徘徊于田埂幽径,真正体验感受了一番,美景入画图,人在画中游的真实写照了。
由此寻源正本,为什么读刘庆勇第一书记的诗词,清丽婉约,皆因得田园花草之真谛,沐沭河水之灵飞而因果了
徘徊良久,独自至沭河堤上,举目远眺。沭河为临沂市第二大河流。沭河村因临河得名。时分四季,水论汛旱。正值水旱季,此河段不见大河蜿蜒,长流目眩之景。但见展首之内,巨石星罗密布,由上游目不能及延至下游河水相会里,镶嵌整条河道,甚为壮观。大河化作无数条小溪,于水草巨石间隐现、徘徊、跳跃,由远及近,各自辗转流动,又相携向远方奔去。暖阳之下,久久伫立,刹那间感此河犹如缥缈银河横亘于大地。满载的巨石化为闪烁的繁星,昼而隐,夜而现。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质为石,此处有千计万计。或旱季半出于水,或汛季全没于河,亦有更多甚者藏身于污泥之中。任八方时事,岁月流转,千年未变。若于这银河之中,觅寻自己的命星,大河横仓,惶惑中又怎能觅寻得见呢。唯不念高山之于低谷,不计汛旱之于隐现,躬身于此,温润且坚定,方可以玉论之。念及居所所见,又生无限遐思。古有《陋室铭》传颂千古,时迁事异,不可盖而论之。政治清明,经济蓬勃,陋不得展清怀,名当思微光亦济世。友人刘庆勇不计机关之优渥,长居乡里,勤于政务,连年评优,政绩斐然,实为钦佩。其志远超《陋室铭》矣。再及吾身,终日蜗居被服厂内,只知躬身扶膝行夜路,不知抬头叉腰看晴天。甚是疲累、甚是惭愧。
赏观良久,回友人居所,午餐毕,驱车与徐老师乘兴而归。







廖鹏举近照
作者简介:
廖鹏举,山东临沂人,1991年生,大学毕业后从事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工作。爱好文学创作,尤其爱好古诗词,喜欢用文字彰显时代风采,昭示心灵悸动,谱写美好人生。现为《世界汉语文学.关东美文》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