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帅小伙,扛起锄头下田头,走袁隆平的“稻”路,誓言再苦再累不回头!
文/苏醒 月照瓜州

“继网开来链动怀化”【网眼看洪江】系列报道之二
5月13日至15日,“继网开来 链动怀化”系列网络文化活动之网眼看洪江主题采风活动落子洪江市。本次活动由怀化市委网信办指导,洪江市委宣传部、洪江市委网信办主办,红网论坛散文随笔版协办,省内知名作家、摄影家,红网论坛大V、知名网友将在为期两天的采风活动中,实地参观“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洪江市乡村振兴样板——安江镇下坪村、“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黔阳古城等地,近距离感受洪江市历史文化底蕴与乡村振兴工作新成就。

5月14日,按行程安排到洪江市安江农校,即袁隆平先生故居参观。作家一行17人参观返程,行至袁隆平生前试验田处,一名青涩小伙子挽着腿杆,手持平田板,正在袁隆平生前耕种的试验水稻田里麻利地整理稻田厢块,立马引来一群作家、记者驻足围观,大伙齐刷刷地把“长枪大炮”对准了他。

当时,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小伙子头上已完全被雨水淋湿,但他丝毫不为所动,干净利落地做着自己的手头活。记者接近他时,此时雨越下越大,趁他上田墈避雨的档儿,立马上前采访他。

小伙子对突然其来的采访感到羞羞涩涩,听我是岳阳人口音立马放松了情绪。
他名叫万兴日,今年21岁,户藉岳阳县荣家湾城关镇人,原藉岳阳县杨林乡人,农校农技特岗生。我见他身上湿淋淋的,怕引起他身体不适,在简单对白后,便简短地问了句累不累?

他笑着说,我老家也是种田的,小时候也在家帮父母插过秧,收割时也帮父母亲抱过禾把,当初报考农校,当初长辈不那么乐意,总感觉脱不了“农”字,后来父母亲还是接受了他的选择。之后,他随父母住进了县城,但我对农校情有独钟,特别是当我今天能在袁隆平曾经种过的试验田里工作时,浑身有股子使不完的劲。

他还调皮地告诉记者,他说袁隆平先生来这里搞杂交水稻研究是23岁,我比他来这里还早了两个年头,我会竭尽所能,沿着袁隆平开创的“稻”路,踏踏实实走到底,再苦再累不回头……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