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兴
做饭是一件琐碎的事情,但若用心做饭,却又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做饭需从准备食材开始。买菜、择菜、洗菜、切菜、做菜,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都需要投入心力乃至情感。买菜时需细心挑选蔬菜的老嫩以及新鲜程度,仔细比较蔬菜的价格,以及与菜贩讨价还价。能买来好的食材,才能做出好的饭菜。做菜时更是讲究,火力的软硬,火候的丰欠,佐料的多寡配比以及施放的时间,都需要仔细琢磨。不同的人做出来的饭菜风格、口味不同,同一个人做出来的饭菜虽然风格一致,但在不同的情境下,也很难做出一模一样的两道饭菜。做菜的乐趣其实就在这变与不变之间。每一次做菜既是对自己手艺的一次温习、一次展示,同时又是一次新的开始。至于饭菜上桌后看到家人满意的微笑,甚至听到几句好评,那简直是做菜的极乐境界。这大概就是天下家庭主妇、家庭主男们能够乐此不疲的原因。
小时候家穷,穿补丁衣服是经常的事,但母亲总是能将补丁补得很精致。比如在膝盖和后臀部位,总要各补一块圆形的补丁,然后用缝纫机一圈一圈缝线,直到看起来像一块靶板。现在看来未必美观,那时候却是十分时髦的图案。吃粗粮是少不了的,但母亲总是粗粮细作,使粗粮吃起来依然香甜。母亲经常将麦面和玉米面摻起来,做成“金裹银”面条和“金裹银”馒头,也就是两层麦面中间加一层玉米面,既好看又好吃。玉米面还可以做成发糕,压成饸饹,都是美味的饭食。遇到过节,母亲还要为我们做一顿丰盛的辣子面解解馋。在关中西府,最隆重的饭食是臊子面,但那时哪里有肉吃,便用辣子面——没有臊子的臊子面替代。那时好象节日特别多,因为隔三差五就能吃到母亲做的辣子面。现在想想,在母亲的眼里,不论是法定节日,还是传统节日,甚至是二十四节气,都是节日。生活虽然清贫,倒也有滋有味。
几年前,我买了新房,搬了新家。买房已大伤元气,装修就十分简陋。妻子给客厅、阳台买了几盆绿植,给床上、沙发上摆放了几个布娃娃,给墙上挂了几个小饰品,家里一下子有了生气。妻子还将孩子的旧书桌搬到阳台上,周围放上几把椅子,就成了一个休闲区域。看着布娃娃和小饰品,就会觉得暖意萦怀。看着花盆里的植物一天天长高长大,花开花落,发出新芽,心底里就会生出一次次惊喜。闲暇时,坐在阳台上,品一杯清茶,读几页闲书,看日出日落,万家灯火,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妻子总是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简朴的家里,处处透着温馨。日子如流水般走过,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本来味道。
生活之美,其实美在细节。近读名著《瓦尔登湖》。感觉梭罗将湖畔的一草一木、一禽一兽、一茶一饭、一事一人,观察得是那样的细致入微,描绘得是那样的真切感人,所有的宁静、恬淡与智慧便在细节中流溢。当然,我们的生活环境没有梭罗那样独特与美丽,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同样充满细节之美。细节是窗外小鸟的几声啁啾,细节是脚下蚂蚁的行色匆匆,细节是花坛里小树干上一只蜗牛爬过留下的闪亮足迹。细节是一缕拂面的清风,是随风飘零的一片树叶,是头上还顶着泥土的一棵新芽。细节是家人的一句暖心话语,是朋友的一声真挚问候,是路人的一个亲切微笑。细节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枝枝叶叶、边边角角,以及一切的一切。我们就生活在细节中,浸濡在细节中。我们只需张开毛孔,仔细感知细节的美妙。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及一颗感悟美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