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 虎 林(外一首)
何荣
一片约1公顷的柏香树林,生长在故乡的山腰上,
郁郁葱葱,四季常青,映绿了天际,映绿了故乡的
的那片山水……
一墩约10来高,30来长形如一只老虎的白色
岩石岿然不动隐居盘踞在这葳蕤的森林中,从不离
开半步守护……
在对面世代居住的山民们因这林里有这头白色
巨虎都称该林为“白虎林”由此命名而得。
78年,乱砍乱伐的运动开始,许多山林遭厄运,
出现“生灵涂炭”的惨境,可白虎林无人轻举妄动,都担
心白虎动怒伤人的,都不敢痴心妄想,都趁兴而来败兴而
归,为此,整片森林毫发无损、安然无恙的保‘遮天蔽日
枝繁叶茂的原貌。
记得有一次,几个外村青年男子,在一个夏天
挺闷热的夜晚,借着皎洁的月光,翻山越岭相约而来,
小心翼翼地钻进“白虎林”,寻觅一次塑料杯子口那么
粗的柏香树制做扁担。刚要开始砍伐,天空突然刮起
猛烈的狂风,随着下起了鹅蛋大的冰雹,躲闪不及,
砸得他们鼻青脸肿,心里深感不测,都苍荒而逃,
便败兴而归。
此消息不胫而走,传遍9村8寨。从此,在当地
居住的山民尽管为扁担泛愁,也不敢对白虎林痴心妄想;
尽管为修房造屋而处心积虑,也不敢动“白虎林”里的
一草一木;尽管山外道路崎岖蜿蜒,山民们不畏艰辛去
山外出钱买伐抬回各自家中……
近年来,“白虎林”被评为“国有林”,在“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召角中更加青秀挺拔,更加苍翠欲滴,
只要你幸步入内,仿佛走进了小兴安岭,走进了花香四溢,
野果扑鼻、走进了百鸟啼鸣、山花烂漫的世界!
白虎林一一,你是镶嵌在故士上的一块翡翠,永远万古长青!
高 坎 子 山
巍峨的山、高矗入云,
山高路陡,崎岖蜿蜒。
“哎嗨哟儿哎嗨哟……”
高吭悲壮的号子声响彻山谷,荡气回肠,回响在崎岖
的山路上空。
埋藏在高坎子山坡上荆棘丛生下面的层叠石板基石,被纯朴憨
厚的山民们,在放牧割草砍柴中发现,于是请来石匠,用铁
锺,錾子,钢钎裁成一块块规范的石板,然后请寨中的青壮
年膘悍的男人们,扛着抬杠,粗劳的竹稻毛绳,系住仟多斤
重的石板,便穿进抬杠,两人共抬一根杠,一块厚重的石板
要用四至五根抬杠,山坡上一块块被开采出来的石板被
山民们抬进勒建家园的农户院里。
好一幅惊险迷人的勤劳画面哟!
汗洒一地,压红了双肩,脚印迭着脚印,如蜗牛般将石板在
坎坷的山路上挪动,数不清的山寨风风雨雨,寒晴酷暑,被
这群力的使者送走,迎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水泥的生产力的不断
改善提高,山民们建设家园都用上简便价格实惠的水泥,不
再有我孩提时代看到那抬石惊险的一幕幕,可那让人见了捏出
一把汗的场景我依然记忆犹新,依然历历再目。
而我看到的,分明是一群群力的雕象,镶嵌在故土崎岖蜿蜒
的山路上。
而且将如丰碑,永远塑在我心中!
作者简介:
何荣:男,汉族,笔名,东旭。出生于“中囯散文诗之乡”70后,自幼爱好文学。系开阳作家协会会员,贵州诗歌学会会丶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北方诗人协会会负,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系《三峡诗刊》《三峡文学》《沿海文艺》特约创作员。《神州文艺》签约作家(诗人)。《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诗人),《世纪诗典》研究中心研究员。诗作散见于《茉莉文学》《中国散文诗之乡报》《长江文艺》《黄河诗报》《雪国诗报》《都市作家》《华夏文学》《神州散文诗》等近40家国内刊物,在多次参与全国性的征文大赛中作品皆获奖,有待作入编《开阳散文诗精选》《新诗人诗选》《中华诗歌精选》《中华作家》《中国当代作家诗人精品集》《诗歌中国》等文学丛书:2003年“五,四”前夕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邀请去北京中央党校参与召开过中国21世纪文学创作研讨会,2010年再次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邀请,与中国文艺界代表团赴新加坡,泰国丶马来西亚采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