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作回眸15——也说家庭环境
荣玉奇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在这个日子到来之际,我想就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关系,说几句。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于是乎,千方百计给孩子选择好的小学和中学,给该子报这样那样的辅导班,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的这些做法,也许无可非议,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没有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很重要。五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也说家庭环境》的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上。下面就是这篇文章:
也说家庭环境
最近,在微信看到一篇文章《全国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该文作者总结了全国68个高考状元家庭的教育方式,发现居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诸如:“家庭环境要宽松,父母对孩子要注意言传身教”;“培养孩子阅读经典,拓宽思路”等等
我看了这篇文章,感触颇深。我的儿子1995年参加高考,得分605分;我的外孙,今年参加高考,得分600分。我不敢说自己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多么成功,多么优秀。但是,总是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我可以这样说,孩子之所以考试成绩比较优秀,除了孩子自己的刻苦努力之外,和比较好的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一个家庭,父母经常打架斗殴,家长经常酗酒闹事;家庭经常打麻将、家中吆五喝六;家长在家里经常看色情、凶杀片子等等。如此家庭环境,能对孩子有好的影响吗?能对孩子不产生负面影响吗?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环境的影响是很厉害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说明问题。我和老伴都是学生出身,虽然学历不是太高,但深知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所以,在孩子上学的阶段,很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温馨、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的体会有如下几条:
一是做好父范母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孩子。在孩子面前,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如果你要求孩子不看电视,那么最好你也别看,否则肯定没有说服力。
二是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和孩子是两代人,家长是父母,是长辈,但是在人格上,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因此,不要居高临下,动辄训斥孩子,更不能打骂孩子。要和孩子交朋友,多沟通,多关心。力争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让孩子和父母敢于讲心里话。
三是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就是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不要让孩子对父母有惧怕感,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要对孩子平易近人,和颜悦色,让孩子有亲和感。要经常和孩子平等地讨论问题,让孩子敢于说话,敢于发表不同看法,哪怕是错误的看法。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唯命是从。
四是家庭要有文化氛围。从小要培乔孩子喜欢读书的习惯,养成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家里一定要有书刊报纸,让孩子随时随地找到他们喜欢读的书。要给孩子订阅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报刊读物,要不断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去书店选购孩子喜欢的书籍。一个没有书籍的家庭,很难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
五是孩子生活要有规律、要有是非观念。每天孩子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一定要养成规律。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道德是非观念,让他们从幼小的心灵就明白,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哪些事光荣,哪些事耻辱。让孩子从小就形成荣辱观念。
六是让孩子在激励中成长。对孩子做到“三多三少”,就是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训斥,多爱护少唠叨。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发现孩子的错误,耐心细致帮助改正。
(原载2017年7月13日《牛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