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肉重铸的“四行仓库”
——析影片《八佰》中四组镜头
胥全迎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终于从卢沟桥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开始的上海保卫战的大部队,后来逐步撤离上海。10月26日夜,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第1营官兵进驻四行仓库,到10月30日午夜部队开始撤守并进入租界区,四行仓库保卫战已经持续了四天四夜,400余名(对外声称800人)官兵坚守阵地,连续击退日军10多次进攻.他们的英勇表现深深震撼着在苏州河畔观战的各国媒体记者和中国民众,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抵抗意志。
“八佰壮士”用血与肉,重铸了“四行仓库”四个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的大字,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
电影《八佰》,艺术地再现了八百壮士那浴血奋战的四天四夜。观看影片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四组镜头。

镜头一:第一天的“立”
第一天,日寇凶残地对上海守军,同时对上海平民也肆无忌惮地大开杀戒。此时,大部队已经撤离的情况下,四百多官兵在紧靠租界的“四行仓库”,对日寇进行阻击,以便争取在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取得国际社会的更大的关注与支持。
日寇冲进仓库,被关门打狗,一一被歼。日寇恼羞成怒,惨无人道,竟对守军使用“芥子毒气”,这种严重违反国际公约的反人类的恶行,也暴露在多国记者面前。
阻击中,有524团的正规军官兵,有湖北保安团的散兵游勇,他们中绝大多数都血气方刚地投入了战斗。
在日寇的反复多次的猛烈进攻之下,壮士们“立”!“立”!“立”住了!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血肉之躯,将日寇阻挡于四行仓库之外。日寇在四行仓库前,寸步难进,其嚣张气焰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镜头二:第二天的“跳”
第二天,日寇象疯狗一样,嗷嗷叫地向四行仓库发起了一次又一次进攻,都被守军击溃了。日寇采用了“乌龟壳阵”战术,每组二十几个人,顶着厚钢板,一组一组地扺进仓库墙角。守军的枪弹穿透不了厚钢板。
形势岌岌可危。怎么办?
壮士们全身捆上几十颗手榴弹,排着队,等待着从楼上跳下,破入“乌龟壳阵”,与敌同归于尽。
第 一个人跳下去了,
第二个人跳下去了,
第三个人跳下去了,
更多的人跳下去了----
那一张张年轻稚嫩脸庞,那一句句自报籍贯和姓名的悲壮,那一阵阵与敌同归的爆炸声响…将影片推向了最惊心动魄的时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华男儿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
日寇被迫撤退,自食了“三小时”攻下四行仓库的狂言,在租界百姓和外国记者面前,大失颜面。

镜头三:第三天的“上”
租界的爱国人士,冒着生命危险,为四行仓库里的守军送来了中华民国的国旗。面对着升旗后必遭日寇疯狂报复的危险,他们毅然决然地决定“升国旗”,以振奋抗日军民的决心。
升旗的壮举,果然使日寇发了巅狂。日寇用多架军机对升旗护旗的中国军人,进行密集的扫射。
一个人倒下了,另一个人上去了旗帜不倒!
二个人倒下了,另外二个人又上去了,旗帜不倒!
三个人倒下了,更多的人上去了,上!上!上!
他们用鲜血与生命,护住了这面国旗䇄立不倒。

镜头四:第四天的“冲”
由于国际会议因故推迟召开,四行仓库的阻击战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于是,上峰要求四行仓库的守军于夜里十二时,退出仓库,撤向租界,为日后的抗争保留力量。
然而,日寇已在附近的楼上布下了交叉射击的封锁阵,我们的壮士应该如何面对?
撤退,是执行军令,壮士们不愿撤也得撤。撤退,是军事行动,也要冒着枪林弹雨。撤退,也是一次冲锋,也要一往无前。
于是,他们有人突出阵地,吸引敌人的火力:有的择地坚守,对敌火力进行反制。这两部分共同掩护部队撤退的人,显然是无生还希望的。影片聚焦了几位报名留守、视死如归的壮士形象。 
影片最后的镜头,壮士们冲!冲!冲!在那整齐地全副武装的冒着弹雨不惧流血牺牲的冲锋中,在租界内的民众伸出一双双手含泪迎接中结束,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当前,国际风云激荡,美国的军事挑衅不断加剧,战争的危险时时刻刻地存在。在这样的形势下,这部影片所表达的不忘民族苦难、奋力共御外侮的主题思想与精神,意义重大。
我要对影片说声:好!
2020年8月31日
首发《里运河》微信公众号



